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近日,农业农村部2021年公布全国农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录,全国共有427个镇、村“上榜”。 其中,山东省有50个城镇入选全国农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12个村入选全国农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济南王街道、曲坝街道、白桥镇和瓦西村等6个镇、村名列其中。 被评为全国十亿元镇、亿元村的乡镇、村在各类产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村镇,也是凭借自身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实现全产业融合型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村镇。 日前,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看到这些十亿元镇是如何“炼化”的。
白桥镇“三区”建设圈地产业振兴新蓝图商河县白桥镇是大蒜生产专业镇,大蒜种植面积达7万亩,是黄河以北最大的大蒜生产基地。 该镇以大蒜产业为主导产业,做好“大蒜”文章,着力建设大蒜深加工产业集聚区、冷链物流集散区及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通过“三区”建设加快产业融合,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孙天庆曾是当地种蒜大户,多年种植后,他“嗅”到了大蒜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气息,在当地创办了山东德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黑蒜、蒜粉、蒜粒、大蒜胶囊等高级大蒜产品的大型企业。 但是由于污水处理设施不足,他不得不搬迁企业。 在外面,孙天庆一直很在意故乡。 当得知白桥镇建设济南大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园,配备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时,他今年将企业搬到了园区,实现了多年返乡创业的梦想。 在这家企业的生产现场,记者看到,智能化的大蒜粉生产线正在加速生产。 孙天庆说,这些加工过的蒜粉都是出口订单,加工完成后将销往美国。
白桥镇大蒜生产线。 (郝倩摄)为了实现更多大蒜加工商返乡创业的梦想,白桥镇建设了济南大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园项目,建设了10个标准化大蒜生产厂和日处理2400吨污水的污水处理厂,建成了园区办公综合楼建设有机肥生产和修理厂、大蒜片储存区等,10条标准化大蒜加工生产线年产能加工8万吨。 污水处理厂是园区“灵魂”工程,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解决了多年大蒜深加工污水处理的瓶颈问题。 目前,该园区已成为山东省内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齐全的大蒜产品加工园区。 “有金刚石钻头,就抓起瓷器活。 ”。 白桥镇依托示范园瞄准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深入开展大规模招商活动,先后引进济南商玉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林华有机养肥公司等投产,大蒜深加工产业集聚发展成效逐渐凸显。 同时,以“企业园区基地农户”形式,该镇在大蒜成熟后,让企业直接向田间地头收购大蒜,实现优质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推动农户平均亩产400元以上。 白桥镇大蒜和蒜薹质量得到市场认可,但由于当地大蒜贮藏和物流运输能力不足,价格波动,大蒜农业收益得不到保障。 为此,今年白桥镇将借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资金,建设冷链物流体系项目。 在项目带动下,2020年以来,该镇新增冷库22处,新增大蒜冷藏能力2万吨以上,目前已形成覆盖全镇、带动商河、辐射济南的冷链物流体系。 同时,白桥镇充分利用大蒜秸秆,力争打造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依托济南新祥瑞牧业有限公司有机肥生产技术,借用国家级农业产业建设资金,新建有机肥生产线,年产能消化大蒜秸秆6万多吨。 通过项目建设,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下游产业,形成循环产业链,真正实现现代农业高效绿色循环发展,为乡村振兴厚植绿色基础。 万德街道的“一叶”撬动了振兴农村的大产业,长清区万德街道的产业,最有名的就是“长清茶”。 从开始的南茶北引,到如今济南市的十大农业特色产业,这条街的“长清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1万亩,生产总值超过2亿元。 种茶,更是连接万德街道一二三产,成为撬动当地乡村振兴的支点。 就万德街道马套村而言,马套村有两个合作社。 一个是旅游合作社,另一个是茶叶合作社,两者为茶有效地联系在了一起。 种茶、采茶、炒茶是这里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研究旅游团前来参观。 该村以此为契机,融合一二三产,探索“党支部引领合作社主电商平台”三位一体党建模式,逐步走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中心、以旅游合作社为产业龙头的发展方式,“大侠创业、万众创新” 以茶为媒,该村实现了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农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万德街道茶叶种植。 [邵明红摄]看看坂里庄村,“泉城茶博园”正在崛起。 该园区规划面积11445亩,标准化种植茶叶2600亩,将成为规范化、规模化的我国高纬度北方茶种植园区。 泉城茶博园位于“长清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核心区,目前已建成茶叶采摘基地、制茶生产线、茶文化博物馆等,成为茶文化旅游一站式园区。 “泉城茶博园”可俯瞰数千亩茶园风景,领略“长清茶”发展史。 曲坝街道“红带绿促红”党建、产业融合发展一根鲜嫩脆嫩的黄瓜,不仅满足了无数消费者的味蕾,也为曲坝街道蔬菜种植户增加了收入。 近年来,济阳区曲坝街道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采取“产业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加强党建工作引领,实现富民强村兴镇目标。 黄瓜产业覆盖的85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最多的达到30万元,80%的黄瓜种植户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全街道蔬菜农业预存金额超过18亿元。 据了解,曲坝街道现有大棚2.6万个,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年产量达5亿公斤,产值超过15亿元。 郭作栋种黄瓜已经15年了,是个地地道道的“老瓜农”。 “现在种黄瓜,政府支持了多少? 因为技术指导也下了很大功夫,所以可以放心种植。 做好几种就能赚很多钱,每年能带来十多万元! ”郭作栋道出了许多黄瓜种植户的心声。
堤街道黄瓜种植户获得丰收。 (张群摄)曲坝街道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土地流转,结合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黄瓜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优质黄瓜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国家曲坝黄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制定全国最严格的优质黄瓜生产标准堤黄瓜目前销往中国50多个城市,日出货量最高达80万公斤,行业品牌影响力全国第一,迈出了“农业协同效应、农户增收、生态增值”的乡村振兴之路。 这条街依托黄瓜特色产业,坚持以产业为中心抓好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坚持走“红带绿带红促”党建和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为发挥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2014年街道成立蔬菜市场党支部;2019年成立曲堤蔬菜产业联合党委,覆盖蔬菜销售公司、蔬菜协会、蔬菜种苗协会、黄瓜协会以及85个村支部,从育苗到种植、销售全程服务除为农户提供发展平台外,曲坝街道还着力提升农户内生发展动力,联合省农科院、市农业农村局、区农业农村局等瓜菜方面专家组成黄瓜产业振兴专家顾问团队,负责黄瓜产业振兴技术路线的制定、培训、推广。 此外,还聘请省市高级农技人员和区街技术人员组成专业技术队伍,面对面向黄瓜种植户传授黄瓜种植植保技术,指导大棚管理,地头解决农户在田间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农户切实掌握“造血”技术。 唐王街道“四型农业”关于振兴农村“富农网”近年来,历城区唐王街道在党建引领下,深入挖掘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发展“品牌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等“四型农业”,不断发展现代农业截至目前,这条街现代农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为发展品牌农业,在唐王街道设立营销主体,成立山东唐王控股有限公司,统筹推进“唐王”品牌宣传工作。 公司自成立以来,注册了“大美唐王”和“唐王优品”两个地域特色商标,包装制作了“国礼”白菜、“金奖”草莓、“爱”樱桃等多个优质农产品品牌,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美誉度和附加值同时,这条街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投资500多万元建设国内先进的草莓筛选中心,根据草莓大小、成熟度、无损、无伤糖等开展智能化分级筛选,实现从种植到收购的智能化和标准化生产。 ”唐王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该街区1.6万亩草莓大棚实现了浇水、施肥、通风、通风等一体化,50%以上的农业大棚实现了自动智能化温控,建设了农业追溯系统,可以通过手机端监测农产品种植情况。
唐王街道草莓大棚。 (张敏摄)为了提升产业化水平,该市大力发展农业设施,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措施,构建“草莓协会小区农户”产业模式,运用物联网技术,积极拓展草莓销售渠道,提高售价目前,“唐王草莓”年产值达14.4亿元,被列为济南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 标准建设国内单体最大的锦鲤养殖玻璃温室1万平方米,养殖鱼塘30多个; 大棚占地面积突破1万亩,种植品种20多个,每年蔬菜生产总值3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省城“菜篮子”和省城东部最大的蔬菜批发交易基地。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该街道依托草莓、锦鲤、苗木等产业园区,积极发展高级民宿、乡村旅游,建设菊香小郭家、锦鲤井家、孝善娄家等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绿荫花海”、“瓜果飘香”、“瓜果飘香”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