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农家在栽培蔬菜
肉牛养殖业
蔬菜丰收
初秋时节,正值蔬菜收获季节,走在榆中县金崖镇祥龙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一望无际的田间,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菜色碧绿,绿意盎然。 忙碌的农夫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构成了壮美的大地丰收景观。
1“三十亩至五百亩
从3台到30台”
在榆中县金崖镇祥龙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豆俊兰的带领下,村民们采集、分拣、装车,蔬菜被运到合作社保鲜库。 清洗、刨根、捆扎,放入冰箱冷却24小时。 随后,这些蔬菜将运往广东、天津等市场销售。 目前,合作社每年蔬菜销售量达1.5万多吨。
“2010年左右,村民种植的西兰花和花椰菜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卖菜,影响了村民的收入。 看了这个,我会安排人员收购菜花,交给蔬菜库,但是很费时间和工夫。 2012年,我动员5名亲近的村民投资100万元,在合作社注册合作,流转土地30亩进行蔬菜种植。 现在,流转的土地加上轮作、维修后的荒地,种植面积达到500多亩,农用车也从当初的3辆增加到了现在的30辆。 ”讲述十年变化的豆俊兰高兴地说。
10年来,合作社积极探索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实现了育苗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五个统一。 目前,合作社已与广东等地2000多家超市建立销售合作关系。 该合作社从2021年的6人到2022年吸收了当地劳动力500多名工人,使村民可以在家门口打工,获得了很大的收入。 同时,2019年吸收金崖镇41户无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以资产入股收益形式加入,每年每户分红2000元。
2“5批次”支持措施
带领贫困群体增加收入致富
榆中县顺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马坡乡窑沟村上河滩,占地900平方米的6个牛舍里,500头优质的储藏库肉牛吃着加工过的美味饲料,不时发出令人满意的“哞”声。 合作社负责人曹伦霞正在观察肉牛生长情况。 “合作社成立以来,公司内部成员从过去的5人增加到现在的303户,其中在建设公司挂牌的贫困者有246户,包括临时就业单位在内有80户。 ”曹伦霞说,合作社是马坡乡依托特色产业开办的贫困人口就业扶贫工厂,以农民职工为主,通过合作互助的形式转变生产方式,重新开始自主创业。
为积极推动当地肉牛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肉牛生产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顺旺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工资分红”模式,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行“五个一套”(对口帮扶一套,资金入股一套,肉牛存栏饲养分红一套,土地入股分红一套,养殖种植收入11 “合作社成立以来,每年的分红从过去的3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0多万元,公司成员的平均收入在每人每年2万元左右。 ”
3“订单农业”
使产业成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为了大大增强合作社产业链,合作社往往采取“订单农业”模式,将农户种植的蔬菜、饲料等全部收购。 祥龙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在8个大棚种植芹菜苗600多亩,为资金短缺的贫困家庭免费种植150多亩; 顺旺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早期收购、储存饲料等方式缓解饲料短缺问题,降低运营成本。 “目前合作社牦牛主要销往广西、桂林等地,肉牛远销广州、重庆等地。 由于当地对牛肉质量的要求不同,大体重肉牛反而更受欢迎。 ”曹伦霞如是说。
近十年来,榆中县坚持“扩面增收、标准生产、品牌协同效应、质量保障”的基本思路,成立农业合作社1564个,全面提升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乡村发展高原夏菜产业已形成四季生产、周年供应、长短结合、内外互补、效益增长的良性互动格局,基本实现蔬菜生产在区域、时间、品种等多个层面的合理优化布局。 立足“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质量安全与规模扩大、生产增长与市场开拓、发展速度与产业效益”,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生猪供应稳定、养殖污染防控等工作为重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稳步推进,全县养殖产业保持健康稳步发展。
目前榆中县通过合作社引领,不仅为农户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而且实现农户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在家门口工作。 榆中芹菜、莴笋、花椰菜、包菜于2022年首次入选全国名优新农产品。 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6.2万亩,产量80万吨,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群已初具规模,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地方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特色畜禽养殖产业已形成规模,拥有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550多家,生猪存栏量达28.9万头,猪肉自给率达100%。
总策划:刘立山通讯员张永琰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莉文/图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