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极目新闻记者聂丽娟
通讯员肖剑
田园牧歌式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粮食与蔬菜的生活,是现代人向往的乡村生活。
武汉有一些人远离钢筋水泥城市,收养了一些菜地,自己耕作自己施肥,过着自给自足的城市农夫生活。
12月26日,极目新闻记者享受了生活,采访了亲近自然的都市农夫们,在他们眼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都市田园生活。
祖父带着孙子亲近自然
7岁的“欢喜坤”孩子住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学华府。 祖父成为“城市农夫”后,他的周末生活并不无聊。 决定不再呆在家里,而是亲近大自然,体验农耕的乐趣:“懂中国菜的人,每一粒都很辛苦。”
12月26日,记者在花博汇市民农庄见到了“欢喜坤”的爷爷崔医生。 他带着孙子在摘西兰花。 我看到了园内广阔的绿色农田,被分割成几十块长方形的标准菜地,每个菜地旁边都有专门的灌溉设施和监控摄像头。 与普通农家的菜地不同,每个菜地周围的铁丝围栏都有不同的编号。 崔医生家收的是A14号和A78号。 “欢喜坤”站在菜地前拼命拔萝卜,崔医生担心孙子拔不出来,就来帮忙。 “欢喜坤”抿着嘴撒娇说:“爷爷,今天这些萝卜是我的工作,你们别插手。”
崔老师来自河南驻马店,出生在农村,早年当兵,退役后也自己做饭。 退休后,女儿考上了大学,在武汉安家落户,他和老伴从老家给武汉带了孙子。 “虽然30多年没下地干活,也没碰过锄头,但再次开始种田,精神非常好,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崔老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前年,他带孙子回河南老家,5岁的小矮人走进菜园,跟着大人摘黄瓜、拔萝卜,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3月,和同一小区的业主一起去接孩子放学后,听到邻居说,近郊有菜地,可以种自己喜欢的东西。 孙子对农耕生活特别感兴趣,想成为农夫,提交申请书后,收养了自己喜欢的菜地。
“没想到,种着种着就迷上了,菜地不够了,就领养了第二块。 除了孙子来这里度周末,我和老伴几乎都是上天打“打卡”。 ”崔医生和老伴每天早上送完孙子,两人从小区出发了。 乘坐20分钟的巴士到达农场,开始了一天的“农夫”生活。
“既能让孩子亲近自然,又能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辛苦。 孙子参加农园的劳动后,每次吃饭都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 ”63岁的崔医生高兴地说。
七岁的喜悦来到菜园愉快地参加了劳动
退役运动员作为农夫享受悠闲的生活
25岁的时候,在东湖边的赛艇赛场度过了青春时代,23年后,把热情和活力投入到了城市农耕生活中。
48岁的退役选手王芳,也是市民农庄124位城市农夫之一。 1997年,王芳退役后,组建了自己的幸福家庭,结婚生子,夫唱妇随,与夫经营自己的会展公司。
今年3月,家住蔡甸的王芳在朋友圈看到农场主招聘的新闻,觉得自己这么忙,从运动员到退役后做生意,一直处于快步速的生活状态,而且女儿已经上大学了,要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于是通过申请
退役运动员王芳打理自己的菜地
王芳一开始有点担心。 因为我是种菜的小白,所以没有种菜的经验。 值得庆幸的是,有专业的农艺师指导,其他收养菜地的家庭也很热心,大家经常交流种菜心得,很多人成了朋友。 “一开始,每个人只收养一个菜地,试种成功后才能申请第二个菜地,基本上每个家庭最多要收养两个菜地。 ”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家。 ”12月26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采访王芳时,她在菜地里采摘蔬菜,把腐烂的菜叶切碎,丢在蔬菜地上。 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把烂叶子切碎堆在地里,腐烂后是天然的有机肥,不仅肥沃的土壤,种的菜也很好吃。
菜地收成好
“这是真正的有机菜。 不使用农药,也不使用化肥,对环境很好。 ”采访中,王芳说,女儿在武汉上大学,每个周末都回家吃饭,每次都夸她种的菜,比在菜场买的菜好吃多了。 看着餐桌上的饭菜被女儿和丈夫一扫而光,王芳特有的成就感、幸福感爆发了。 王芳自从开始种菜以来,很少去菜场买菜。 有时收成很好,种的菜多得吃不完,给亲戚朋友吃了。
记者了解到,每位城农都可以注册获得账号,只要打开手机“市民农庄”微信小程序,就可以在线自助“一键浇水”,在家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农田的视频直播
物理老师精心种菜像人一样
“在樊笼里呆了很久,就回自然了。 ”这些优美的诗句,来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退休物理教师王维平的生活也是如此。
从小在农村长大,离不开的亲情,王维平退休后的第一个月就没空了。 2019年,他决定在自己家的屋顶上种蔬菜。 六楼都是自家的院子,种了很多茄子、土豆、豇豆,很受欢迎。 一场瘟疫打消了王维平在闹市区屋顶开菜园的念头,决定搬到人流不那么密集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另一个地方住。
市民农场的现场
搬家后,从其他业主口中,王维平问了市民农庄的农业模式。 一年2580元,种植和收获随业主的心意,面临技术问题,还有专业的农艺师指导。 遇到特殊情况不能来菜地的,也可以由专业服务人员代为处理。
“种菜与教育是共通的。 就是成为园丁。 教学生材料。 种田也是如此。 适合根据土壤的不同做不同的菜。 ”物理老师出生的王维平善于动脑筋,喜欢研究,在网上听网友介绍,马粪变成肥料,到处找,终于找到马粪,可以当成宝贝。 因为马粪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混入土壤中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另外,马粪是一种水分容易蒸发,还含有大量纤维分解菌的热性肥料,施用马粪还可以改善粘土的性质。
王维平谈起自己的《种菜秘籍》。 王维平认为,种菜也和教师一样,要讲究方法。 靠近菜地拐角的地方,间隔大,光照强,适合种藤类瓜果蔬菜。 菜地和菜地之间的缝隙太小,容易引起蔬菜之间的“争地”,适合种植对环境要求低的蔬菜。
王维平有一个特别的笔记本。 每季度的蔬菜有25个左右的质量。 萝卜有萝卜、胡萝卜、樱桃萝卜和水果萝卜,还有茴香、苦菊、紫甘蓝、香菜等。
王维平老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家人也很支持他。 因为种菜不仅是爱情,还可以锻炼身体。 退休时王维平体检发现自己有轻度脂肪肝。 参加农耕生活,脂肪肝消失了,恢复了年轻时的体重,爬了好几级楼梯都喘不过气来。 “我的很多朋友都非常羡慕我的退休生活啊。 ”
更多精彩信息,请在APP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被录用的话会支付报酬。 24小时热线027-86777777。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