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目前,传统的蔬菜种植模式是每年翻地,增加大量底肥,采用杀菌剂消毒的模式进行蔬菜种植管理。 这种种植模式不仅增强了劳动力,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滥用杀菌剂也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平衡。 今天,笔者向蔬菜朋友传授土壤简单栽培新技术——不翻天盖地、不施底肥、不消毒的蔬菜栽培新技术!
一、施肥原因及危害1、施肥原因传统农业种植以增加农户粪肥为主,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养分。 随着化学复合肥的出现,农户主要以复合肥为主,复合肥主要提供作物所需氮、磷、钾的大量元素养分,不含钙、镁、硫、铁等微量元素,有机肥主要为钙、镁、硫、 随着提供铁等微量元素弥补复合肥不足的化肥生产技术的改进,研究出了含有植物生长所需n、p、k、Ca、Mg、s、Fe、b、Mn等16种元素的“全元素水溶肥”,可以淘汰底肥替代底肥施用。 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如以色列、荷兰等农业种植主要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水溶肥,没有增加过有机肥,取消底肥种植是农业发展进步的体现。
2、施底肥危害1 )、根系不生根所有植物均呈水、肥指向性。 前期过度添加底肥时,不会在根系中生根,只停留在地表,不施底肥也能促进根系下结,形成巨大的根系。 前期根系不发达,后期植株生长旺盛,水肥吸收能力不足,出现早衰、减产现象。 2 )发生病害时,施肥量难以控制,过量施肥容易导致根腐病、髓部坏死、青枯病、虱子、蚜虫等病虫害,前期过量施肥容易导致植物徒长,推迟开花时间,降低坐果率,降低施肥3 )违背作物肥育规律植物苗期至成株期肥育规律由低到高,植物生长强、产量高,大量底肥导致前期营养不足和后期营养不足,正好违背作物肥育规律。 作物生长要按照自身需要的肥料规律施肥。 原则上:营养完整,植物生长必需元素(含n、p、k、Ca、Mg、s、Fe、b、Mn等16种元素); 严格按照作物需肥比例施肥精准施肥,控制水肥浓度,避免出现烧根现象。
二、耕地的目的和危害1、耕地的目的蔬菜种植管理过程中耕地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基肥,将植物原有根系和地表枯枝烂叶翻入地下腐熟,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 2、翻地危害翻地后,枯枝烂叶会翻地,但原本松散的土壤会变得更密,土壤会凝固。 不翻地,地下原有的枯根烂叶就能分解提高土壤孔隙度,透气性好,土壤团粒结构良好,土壤反而不密实,有利于生根于根系之下。 接下来,在土壤毛细管的作用下,地下养分随着毛细管移动。 比如,我们看到的土壤地表一会儿绿一会儿红的现象,是土壤养分的移动现象,如果我们把地面翻过来,就会把这些土壤毛管储存的养分翻到地下,造成严重的浪费,而且随着水土的流失,地下水也会流失因此,建议不翻地、不拔根,在植物整个生长周期内追施全元素水溶性肥料即可补充养分。
三、土壤消毒的原因及危害1、土壤消毒的原因土壤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真菌,但我们知道细菌无处不在。 无论使用多少杀菌剂,细菌依然存在,相反,大量使用杀菌剂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的平衡,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结构。 植物病害的发生也不一定是土壤细菌繁殖引起的。 第一,植物病害可能是肥害烧根;第二,土壤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根的损伤,细菌感染可能导致病害发生。 细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分解植物体病残体的有益菌,另一类是感染植物体伤口的病杂菌,我们称之为恶菌。 培育强壮的健株、发达的根系,病原菌就能不侵染植株,防止根腐病、根腐病的发生。 杀虫剂主要防治地下线虫病,线虫的发生主要是错误的种植模式和灌溉方式造成的,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大水漫灌流、积水、流水等传播,改变水流可以避免线虫的发生。 采用高垄种植模式,可以改变水的传播方向,水流向下,线虫也随之下移,减少对根系的危害,其次滴灌水自上而下,渗透式向下传递,线虫的发生也得以减少。 因此,减少线虫孳生的措施首先是改变种植模式(高垄种植),其次是灌溉方式(滴灌)。
2、土壤消毒危害大量滥用杀菌剂进行土壤消毒,会造成土壤菌群失衡,有益菌减少,恶菌增多。 其次,土壤消毒仅靠消灭地表菌群并不能完全消灭细菌的发生,细菌、线虫等分布广而深,杀菌剂消毒不能起到绝对的杀灭效果。 因此,采用高垄栽培、全元素水肥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根系,是提高植株自身抵抗力、避免细菌入侵的有效途径本文为个人原创,欢迎转载。 更多内容请关注“寿光市农业技术推广协会”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