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地方政府对“菜蓝子”工程的重视,各地纷纷把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作为效益农业、避灾农业来抓,加大对蔬菜保护地生产的支持力度,温室、大棚种菜的农户越来越多,居民对蔬菜的市场供应受到影响
保护地蔬菜的生产与大田作物和露地蔬菜的栽培相比,在施肥技术方面有所不同。 部分种植户对保护地蔬菜施肥技术掌握不充分,出现气害、盐害、连作障碍等问题,影响蔬菜质量和产量,经济效益低下。 现就一些种植户种植问题蔬菜的施肥技术提出如下。
一.蔬菜保护地栽培施肥存在问题1、施用有机肥不当造成氨害
一进入日光室或大棚,就经常能闻到氨特有的气味。 这可能是棚内氨气浓度过高造成的。 一般来说,棚内氨浓度达到5mg/kg时,对黄瓜等敏感蔬菜会造成伤害,主要是中、上部功能性叶片首先在叶喙处出现水浸状萎蔫,受害部分白化变成褐色,最终枯萎坏死。 受害部分和健康部分的界限比较清晰。 当空气中氨浓度达到40mg/kg时,经过24小时大部分蔬菜都受到损害,严重时会出现冻害时出现的白色泡沫,干枯死亡。
棚内氮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有机肥施用不当造成的。 如果将未腐烂或发酵不充分的有机肥,如生鸡粪、生兔粪等撒在地面上,这些有机肥会继续发酵产生氨气,引起蔬菜氨害。
2、过度使用化肥腌制
一些农户为了追求蔬菜高产,盲目增加化肥施用量,特别是增加氮肥施用量,以为满足了作物生长需要,其实化肥施用过度,增加了土壤氮素成分,硝态氮积累,影响了土壤养分的总体格局。 由于棚内隔绝雨水,化肥中的无机盐不像大田那样沿雨水溶解,而是积聚在土壤耕作层中,PH降低,出现耕作层氧化、盐渍化。 土壤盐分积累越来越严重,土壤溶液中盐浓度越来越高,蔬菜根系活力逐渐下降,吸水能力越来越困难,造成生理缺水萎缩,无法恢复。 高盐下株抗病能力也显著下降,易引起病害蔓延难以治愈。
3、肥料三因素施用比例不均衡导致缺素症
棚内蔬菜生产在施肥时,也需氮磷钾三因素配套施用,使土壤内部矿物含量达到合理平衡。 但在现阶段棚室蔬菜生产施肥过程中,许多种植户大量施用氮肥,造成土壤氮磷酸钾元素失衡,氮元素积累过多,再加施钾元素会出现拮抗作用,阻碍植株钙吸收,导致缺钙症含钠离子肥料如过量施用氯化钠后,土壤中钠离子过多,会影响植株对钾、钙、镁的吸收,出现缺钾、缺锌、缺镁等症状。
棚户区生产与露地种植不同,复种一般难度较大,复种等连作现象比较普遍。 专家试验表明,黄瓜在保护地土壤中连续种植3年以上,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4.6g/kg,土壤碱性磷腈、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43.2mg/kg、71.6 mg/kg和40.8mg/kg 有机质增加是件好事,可以提高土壤的持水力。 但蔬菜连作后土壤氮、磷、钾的增加,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盐分积累; pH降低时,表示土壤开始酸化。 土壤中磷素营养积累过多,施用锌肥也会导致部分作物缺锌。 因此,过度施用化肥会导致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导致缺氧现象,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
4、施肥方法不当
大多数种植户在施肥过程中,直接采用简单的施肥方式。 例如:地面喷洒氨水、碳酸氢铵,广泛喷洒尿素、饼肥、海肥,石灰质土壤喷洒硫酸铵肥。 这种施肥方式肥料广泛堆积在土壤表层,产生氨气,使菜氨容易中毒,有的元素施用量过少或过多,导致蔬菜生长过程中元素中毒或过少而出现缺素症,在栽培过程中
二、蔬菜保护地栽培施肥应注意的问题1、合理施用有机肥
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增强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缓冲力,对提高蔬菜品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由于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减少或避免蔬菜微量元素缺乏症。
(1)腐烂后施用。 有机肥必须充分发酵腐熟,以免在土壤中发酵烧苗,产生氨气使蔬菜氨中毒。
)2)与化肥联合使用。 有机肥与化肥相比,其优势主要在于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结构,有利于作物根系吸收能力的提高,促进作物抗逆性的提高,实现作物品质的提高。 通常化肥的作用是为作物必需的营养提供养分,作物养分含量可以达到正常植物或优于正常植物养分的标准。 也就是说,有机肥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但其中氮磷钾等肥料三要素无法满足生长所需,供给量不足。 而化肥主要含有氮磷等单质或复合元素,但能满足植物生长所需。 有机肥与化肥配套施用,可以相互促进,优化土壤养分供应和作物吸收能力,保证生态平衡发展。
2、氮磷钾元素相互协调施用
在实际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重点放在氮磷含量上,确定蔬菜保护地各种元素施肥比例,从而保证土壤植物养分平衡,满足蔬菜生长。 一般氮磷三元素施肥,三元素比例控制在1:0.7:1.2,种植两年后土壤养分控制在1:0.5:0.8/1.0,实现土壤内部养分比例协调。
三元素施肥中基肥总量比例一般在氮肥20%以内,磷肥40%以内,钾肥控制在30%左右。 苗期适量添加氮肥,待植物开花结果后配施氮磷,后期减少氮肥用量。 另外,还需要施用腐植酸类肥料,保持植物整体健康的绿色。
3、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有的农户过度重视微量元素的作用,无论是否缺乏土壤,或者是否需要作物,大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不仅会造成土壤污染,而且会导致蔬菜产品中重金属超标。 因此,在蔬菜保护地生产中必须慎重使用微量元素肥料,即使需要施用也要掌握施用量不超标,防止微量元素肥料的污染。 常用的微量元素肥料为锌肥和硼肥,锌肥用量控制在2公斤/亩以下,硼砂和硼酸用量控制在0.75公斤/亩以下,且该微量肥料一般只能施用一次或采用叶面喷施方法,土壤内部养分受微量元素的影响
4、施肥与棚室耕、水分管理相结合
(1)施肥与整地相结合。 浅根作物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时,先将肥料混合均匀后喷洒地表,再进行翻耕,土壤翻耕层内的肥土混合均匀即可满足作物的吸收利用; 对于部分深根作物,可通过在地表喷施部分有机肥,深入播种其他无机肥和剩余有机肥或定植在沟壑中,满足苗期养分需求。 另外,还可以吸收生长后期扎根后的养分。
)施肥和浇水相结合。 保护地栽培蔬菜在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时,应注意棚内浇水相结合,控制肥料施用量,确保肥料中的营养素充分溶解于土壤水溶液,被根系吸收利用,保持全面的生态平衡。 通常,在植物结实期,施过一次肥后,必须立即浇水。 浇水一般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尽量进行膜下滴灌或小水沟灌溉,避免棚内湿度过大引起病原菌繁殖感染,病害蔓延。
)3)适合低温时追施硝态氮肥。 蔬菜最喜欢硝态氮,进入土壤后无论是有机态氮还是无机态氮,最终都要转化为硝态氮。 土壤中硝态氮的转化主要依靠微生物的作用,但微生物活动受地温的影响明显,通常当地温度低于10时,不经过2~3个月,非硝态氮肥料难以被根系吸收利用。 因此棚室冬季增施氮肥,宜增施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铵钙、硝酸磷肥等硝态氮肥。
5、大棚应注意施用二氧化碳肥料
棚内严冬季节为了提高保温蓄热,封闭严格,外界通风少,通风时间短,温室内二氧化碳容易不足,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一般是通过硫酸和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或者用液体施用固体二氧化碳肥料,或者向棚室蔬菜补给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形成干物质。
三、结束语蔬菜保护地施肥技术与露地蔬菜栽培不同,施肥方法、施肥量及各营养元素配比因作物、土壤、栽培季节、田间浇水和棚室温度不同而不同。 农户应结合当地实际,合理施肥。 既要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蔬菜产量和品质,又要注意减轻土壤氧化、盐渍化,使土地、棚室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