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来源:阳泉日报
人春天来得早,冬天闲,冬天忙。 旧历12月23日,年味渐浓,但在郊外影营镇下白泉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大棚管理员仍在全员工作中忙碌。 大棚管理员刘俊芬说:“老了以后,地里的工作也不能耽误。 这几天连续下雪,小屋里要好好保温。 葫芦马上就要成熟了。 我们必须小心。 ”
2018年,下白泉村投资550多万元,在村里连建14个大棚,利用村土质肥沃疏松、昼夜温差大、物流便利等有利条件,发展蔬菜规模种植产业,在提高土地效益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这几年,大棚蔬菜不仅种植得好,销售渠道也很多。 下白泉人尝到了绿色产业的甜头,一年四季干劲十足,即使是寒冬,大棚里也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种菜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 在谈到村里蔬菜规模化种植产业的发展道路时,下白泉村党总支副书记李爱田表示:“当初在村里建大棚发展设施农业,很多人担心村民没有经验、没有技术,万一种了也赚不到钱。 其间,村支“两委”带队多次考察,寻找可靠的技术指导,配套建设先进水肥灌溉系统,优先招聘有蔬菜种植经验的大棚管理员。 在多管齐下,大棚启用的第一年,蔬菜种植产业起步还比较稳定。 ”
大棚配备温湿度显示屏,蔬菜生长环境指标一目了然,铺设完善的滴灌系统,准确让蔬菜“饱”水; 每隔几米,就能看到悬挂在空中的黄板,用颜色吸引粘害虫,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的规范覆盖地膜,尽量保持土壤水分肥力……一点点改善,慢慢升级,下白泉村蔬菜种植基地的
硬件设施的提高是基础,工人的“脑子充电”是保证货架上蔬菜稳定增产的“秘密武器”。 “蔬菜栽培基地的工人大多是本村的女性,没有几个具备蔬菜栽培管理专业知识。 不过,大家都很重视这个保家卫国工作,愿意认真学习、勤奋干,”李爱田说,“村支‘两委’得知我市庆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仁鹏是返乡创业的蔬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经过这几年的技术指导,货架上的不少工人成了种菜的“好手”。 ”
在保证蔬菜稳定增产的同时,村里还积极扩大蔬菜销售市场。 除了村里的1家蔬菜销售店外,大棚的菜还会卖给附近的农贸市场、生鲜超市。 “最近,一些货架上的西葫芦、西红柿纷纷成熟。 工人们每天一大早就进小屋采摘、打包、装箱。 在上午10点之前,当天采摘的蔬菜会被送到各经销商那里,让消费者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 ”大棚管理员冯保花说。
新的一年,他们打算拓展新的领域。 “我们正在准备差异化栽培,以适应市场需求。 除了一般的西红柿、豆角、黄瓜之外,还计划扩大生菜、油麦菜等蔬菜的栽培面积。 将来我们计划空出几个架子种草莓。 我希望草莓成熟的时候人们能采摘。 ”李爱田说。
本文来自【阳泉日报】,只有代表的观点。 全国党媒体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