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叶菜(深液漂浮水培、营养液膜水培、深液流水培)一般采用一次育苗移栽一次的栽培方式,在三段两次移栽模式下,叶菜从播种到采收分为三个培育阶段,每一阶段各占1/3的时间,第一阶段育苗和第二阶段漂浮水培周年产量比传统营养液膜水培( NFT )和深液流水栽培( DFT )增加1倍,比漂浮水培增加50%以上,具有明显的生产效率优势(图1 )。
模块化三级二次移植水培技术设施构成
营养液池多为地下蓄水池(或水箱),有利于营养液的自然回流和循环,不占地面空间,也有利于稳定营养液温度。 营养液池建在地下,一般采用砖混水泥结构,需进行防渗处理。 池底、池壁、池盖一体施工,预置管道和池盖操作口,便于管道和水泵安装、清洗消毒等。 营养液池也可采用卧式塑料罐、玻璃钢罐,不宜采用金属材质。 水池操作口高出地面15~20 cm,内空60~75 cm3,须加盖避免灰尘和昆虫进入。 养液池体积根据种植面积不同而不同,1000 m2温室生产面积,养液池体积不得小于8 m3。 供液管路供液管路采用PVC管、管路组装,根据栽培系统面积大小设计供液、回液管路粗细,一般主管、支管埋设在地表以下,供液管深15~20 cm,回液管深20~30 cm。 当栽培床为离床设计时,供液支管可设置在栽培床下方,无需埋在地下,便于检修。 栽培床(罐)利用地表作为栽培床的基础,先平整地面,再安装埋设地下供液管路,回填夯实地面,再平整地表,达到绝对水平。 误差必须在0.5 cm以下。 采用落地式栽培床,可以通过调节床架支腿高度实现地面水平平整度,地面粗平整即可。 床下栽培宜用园艺生地隔离,操作通道硬化处理。 栽培床将“l型罐”组合成宽100 cm的水培槽,长6~18 m,槽间距离10~15 cm,槽内铺黑白膜防水,向栽培床一端供液,另一端回液。
第一阶段育苗阶段,将育苗海绵块( 2.5~3.0 cm3 )铺设在塑料平盘)内,浸泡吸水,稍微挤干,即可点播种子,将苗盘配置在水培槽内育苗(图2 ); 或将基质育苗杯布设在普通50孔育苗孔盘中育苗。 通过流动营养液润湿海绵、基质,实现幼苗水肥供应。 当幼苗生长到叶片相互稍微重叠(3~7片叶)时,适合在移植时首次进行移植。
第二阶段漂浮水培在水培槽内设定水位高度6~8 cm,将第二阶段定植板(图3 )铺设在水面上。 定植板定植孔密度为12 cm10 cm。 将定植模块置入定植板孔中,第一步海绵块苗嵌入定植模块孔中。 幼苗在第二阶段漂浮水培中培养15~20天,植株丰满、叶片稍交错重叠,可移植到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潮汐式水培槽内进液时液面高度为8~10 cm,停止进液(排液)后保持液面高度4~6 cm,定植板离开液面。 第三阶段定植板定植密度为20~22 ) cm20 cm,定植板下方有定位支撑,避免因水位下降导致定植板持续下沉(图6~8 )。
模块定植模块为外径大、与定植板定植孔一致、内孔径小、与海绵块一致的移栽苗、固定植物体的“模块结构”,内孔为底部通透的种植孔结构,四周封闭,根系向下生长,实现初始横向生长(图9和图10 )。 第二至第三阶段移植时,由于模块外径与大口径定植孔一致,移植时不会生根,且移植效率显著提高,省时省力,便于人工移植和机械化移植。
催芽在高温季节栽培喜凉蔬菜(生菜、芹菜、油菜等)需控制萌发苗温度15~20,而春季或秋季栽培喜温的木耳菜、空心菜等,种子萌发苗阶段需加温30~32。 因此,有必要采用立体多层催芽室进行大量播种催芽,实现自动温控、调湿。 发芽出苗,子叶未扩展时移至苗床见光绿化。 采用调温、调湿催芽是反季节育苗确保种子发芽率和提高秧苗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水路运输由第一阶段移植到第二阶段,由第二阶段移植到第三阶段,第三阶段转移到采集平台,通过设置在栽培床槽两端的“水路”实现漂浮移动。 自来水水槽必须采用硬质材质制作,便于清洗和水位控制。 采集前将蔬菜移至水槽内,水路水为无氮营养液或清水。
设施布局催芽室设置在温室一角,面积占总面积的0.2%~0.5%即可,主要通过多层立体支柱实现立体催芽,采用不锈钢材料焊接制,将吸收透水播种的苗盘放置在催芽室的立体货架上进行温控催芽。 第一阶段苗床育苗紧贴催芽室,占栽培床总面积的4%~5%。 第二阶段漂浮水培设置在第一阶段苗床附近,占栽培床总面积的22%~23%。 第三阶段潮汐式水培其余温室的栽培床空间均为第三阶段水培床,占总栽培面积的70%~72%。 水耕盘槽两端设置输送水路,水路内宽70~90cm,水位8~10cm,水流沿第一至第三阶段方向进行。 水路的一侧是人行横道,宽40~50cm厘米。 自来水流量大,可以通过水流引起定植板漂移,实现定植、采收作业。 在各水路的入水端控制球阀。 出水端设置水位闸板,水循环利用,所有渠道回流至一个储水槽(设在采集工作台区),通过水泵动力输送至首端。
工作流程三段二次移栽水培模式是一种连续周年平衡播种、移栽、采收的生产系统。 每天必须进行蔬菜的播种、清扫、移植、采集工作。 在此,每1000 m的生产室进行计划说明。 品种以生菜为例,取单棵重250~350 g的商品,第一阶段(育苗阶段)、第二阶段)漂浮水培)、第三阶段)潮汐式水培)分别以15~20天为一个周期) 45~60天的生长周期)。 除自来水、人行横道外,实际种植面积约80%,即种植面积800m左右。 其中,第一阶段育苗40m,第二阶段漂浮水培180m,第三阶段潮汐式水培580 m,每阶段生长期平均18天,平均每天采收32m,第三阶段水培密度为20瓶/m,相当于每天可采收640瓶商品菜( 80%变成幼苗。 每日生产工作从商品蔬菜采收开始,将第三阶段水培床需要当日采收的定植板(商品莴苣)、整板(有支撑)放入流动水路,经水流漂流运输至指定区间,停止水路供水后,降低水位,裸露部分根系,进入水路1 第三阶段水培床,将培育成型的商品菜取出后,腾出空出的床槽空间,进行残根清理和污染物过滤,进入移植环节。 将清洗消毒后备用三级定植板拿到第二级水培槽一端,启动供水水流,使两级定植板漂浮流向操作端。 一人左手支撑三级定植板,右手从二级板上取“定植模数”(带苗)种在三级板上定植孔中,整板定植完毕后放入水路,借助水路水流,将三级定植板漂流到当天采集后空出来的水培床端,用另一板定植,同上腾出的第一阶段苗床空间,要么从催芽室移出发芽的苗床,要么直接在现场播种。 实现温室栽培空间的高效利用。
技术特性该模型设计开发的产品是完全模块化的产品,设施是温室现场组装的栽培系统。 栽培床槽宽80~100 cm,接茬水培槽长12~18 m为宜,小于12 m大棚平面栽培利用率明显降低。 槽与槽的间隔为0~20 cm,由宽度12~18 m、长度与大棚长度一致的生产块组装并列形成。 运输水路位于栽培槽两端,水路内宽70~90 cm (比定植板宽增加5~10 cm ),实现水流对定植板的漂流作用。 自来水中为清水,不进行移植(漂流)作业时,自来水应当排水干燥,并定期清扫、消毒避免病害传播。 显著扩大第二、第三阶段定植板定植孔,消除了定植、采收时常规水培定植孔小导致移栽“巢根”和采收时残根不易脱落、损伤定植孔的弊端,移栽和采收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叶菜水培分为3个阶段,有利于有效利用平面空间光资源,减少一次性育苗和一次性移栽造成的生长空间时间浪费。 该模型第二阶段水培15~20天生长周期所占面积仅为22%,为第三阶段节约15~20天的生长时间,使栽培次数比常规漂浮水培(一次育苗一次移栽)增加一倍,使单位面积温室周年叶菜产量
结束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