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受访者关于解决岳雪龙(右)农户种植问题的照片
典型派
“忙”是山东省莘县河店镇科技特派员岳雪龙的最佳写照。 白天下地指导,晚上“快手”直播,有时连饭都吃不上。 这就是岳雪龙每天的工作方式。
眼下,正值蔬菜大棚繁忙的季节,岳雪龙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从瓜菜品种选择,到农作物生长期田间管理,从病虫害防治,到大棚内浇水施肥时间节点,从大棚内现场诊断,到每晚2000多人参与交流的手机“快手”农业技术直播,等等
“我是个喜欢为农民服务的人,我想为他们排忧解难。 作为科技特派员,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换来了大地的丰收,用农民微笑的无悔付出,照亮了华丽多彩的人生道路,帮助了别人,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后将继续扎根乡村,发挥科技特长,支持乡村振兴。 ”岳雪龙说。
在村子里巡回开办流动教室
1993年岳雪龙从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沂河店镇的农业工程师工作。 这是28年。
“之所以选择回乡工作,是因为有更多的机会进入田间地头,从实践中学习更多实用的农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真正帮助家乡的财富。”岳雪龙说。
为了更好地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岳雪龙回乡后,先盖了两个蔬菜大棚。 第二年,这两个大棚获得丰收,岳雪龙趁热打铁,利用总结的棚菜管理技术,走村串户办起了流动教室。
“1995年,我中午骑着摩托车逐村跑。 到了晚上,用自己出钱买的VCD在田地里向村民播放大棚黄瓜、甜瓜的栽培技术。 ”岳雪龙回忆说。
1996年,岳雪龙成为全县年龄最小的农业技术站站长。
有一次,县里的电影放映队来到河店镇的赵庄放映电影。 村里的人来看罕见的露天电影,来了很多人。 当时是哈密瓜管理的关键时期,岳雪龙与放映队商量后,在换片之余向村民讲述了哈密瓜管理要领。 没想到,直到电影再次上映,村民们都争着说:“我不看电影,让雪铁龙继续说吧。” 结果,这门课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多。
2003年3月初,岳雪龙带着10多名有文化、能吃苦、能活的年轻人到寿光田马镇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学习“王婆”哈密瓜栽培技术。 他们在大棚种植户家做地铺,一住就是一个月。 白天在小屋里帮忙干农活,晚上岳雪龙告诉这十多个年轻人所学。
“2005年,我自己花5300元买了一台显微镜。 使用显微镜可以更准确地分辨作物患了什么病害。 ”岳雪龙还录制了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刻成光盘,发给村民们电视播放。
2012年,岳雪龙被山东省农业厅评为“科普宣传先进工作者”。
岳雪龙帮忙的脚步也越来越远了。 2015年清明节,岳雪龙长途跋涉2000多公里,受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额济纳旗邀请,为当地农民免费讲课。 在河南新乡、河北衡水等地,多年来也能看到岳雪龙免费上课的身影。
私人手机成了“科技热线”
课程太多,岳雪龙发现有些农户记不住。 为此,每年他印制甜瓜、番茄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宣传资料3万余份,很快送到农民手里。 岳雪龙还编制了甜瓜、番茄绿色食品技术操作规程,编制了农民用药、肥料使用记录表,实施了“十户联保”。 生产的无公害甜瓜、西红柿比周边市场每公斤贵0.4元。
2007年3月,岳雪龙从网上得知“倒春寒”即将袭来。 他赶紧向镇上负责农业的领导报告,全镇统一利用广播对大棚房子采取了防冻措施。 他到各村大棚指导,全镇避免了5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从此,为了更好地履行科技特派员的职责,岳雪龙每天从网上看到最近7天左右的天气预报,并打印出来贴在农技站门口,为种植户服务。
岳雪龙的手机是24小时的“科技热线”,目前他的手机上有2000多个农民的联系电话,把种植项目、村名、名字记得清清楚楚。 他还建设了5个微信群,自己加入了46个瓜果专业合作社微信群,覆盖全镇和外省1万多个种植户。 在微信群上,岳雪龙通过发送照片、视频等资料,及时回答农户的问题,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种植难题。
为了让上课更简单,岳雪龙还开通了手机早间直播,每周农户都可以在固定时间早间直播,与他交流面临的技术问题和瓜菜病虫害情况。
岳雪龙从骑自行车、摩托车到驾驶面包车到乡村进行科技服务,已经呆了28年。 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河店镇大棚种植户越来越多,政府也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不断优化农村“三资”管理,发展大棚经济,如今河店镇已成为著名的“甜瓜之乡”和“番茄小镇”。 岳雪龙也被评为新县“优秀科技特派员”“山东省最美农业工程师”。
“28年来,我目睹了家乡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但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问题,所以我的工作永远在路上。 ”岳雪龙坚定地说。 (马爱平) )。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