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旱季长达半年,一架辣椒拉绳向上,植株粗壮超过拇指2米,红、绿、黄辣椒排列在绿枝之间,十分恋人。 先是红5号,曼迪,螺纹青椒很零散,光辣椒品种就有5个。 可以直接生吃的水果苦瓜和色彩鲜艳的小番茄就不用说了。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应用,一个个智慧农场涌现出来,优质农产品层出不穷,从传统的“靠天吃饭”越来越向“科技吃饭”转变。
6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黄州区塞城镇外岭村的黄冈市智慧农业蔬菜种植示范园。 小屋外面虽然梅雨连绵,但小屋里水灵灵的,朝气蓬勃的,充满了活力。
示范园负责人来到“中华料理都”——山东寿光,到大棚外迎接,热情迎接。
“现在正好是黄冈梅的雨季。 疾风骤雨会不会对大棚造成伤害? ”
“完全不能! ”按栋排列头部。 根据黄冈气候特点,他们建造了江南型高标准智能温室。 温室采用全钢结构大棚主体,加上防雨保温材料,抗风、防雨、抗雪不是难事,还可以越冬入夏栽种,形成季节差异。
栋介绍,示范园项目总规划5000亩。 目前,土地流转已完成2500亩。 一期完成大棚建设500亩,建设66个江南小屋型日光温室、1个高标准玻璃连栋温室,共划分7个种植区,种植面积约148000平方米。 目前,28个日光温室正在运行。
“一个大棚必须投入多少人才? ”
“一个人就足够了。 ”
以大棚防风通风为例。 小屋有智能自动排风控制器,轻轻一点,大棚薄膜就会自动打开和关闭。 另外,还可以进行精细管理。 人工操作时,150米长的大棚会来回拉动绳子300次以上。
“别人看天,我看屏幕。 别人有经验,我有经验和大数据。 ”
说话间,付栋将我们引入“智能住宅”。 我在环境采集系统的显示屏上,看到包括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强等细分项目在内的数值在不停地跳动。
令人吃惊的是,付栋解开了秘密。 原来,货架上有多个传感器,组合了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系统等智能化装备。
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光、温度、湿度等信息,并传输给不同功能的机器,机器根据设定的栽培参数,自动进行精确的作物管理。 这被称为物联网系统。
活动手指,输入氮磷的比重,远处的配合机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就完成了精确配制的营养套餐。 给作物“补点缺”,吃点精细的营养套餐,这叫水肥一体化。
精准投资、精准管理,在支楼智能家居中处处透出智慧气味。 不仅节约了劳力,还实现了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双提升。
付栋表示,他的智能温室比普通温室的产量高出40%左右。 产品价格不低,但江浙沪地区的大商社提前预约收购了。
去黄瓜种植园,来自山东的黄农艺师刘瑞英顺手摘了几根带刺的水果黄瓜给我品尝。 我们把黄瓜握在手里,怎么也说不出口。 心里在打鼓。 还没洗就能吃吗? 刘瑞英笑嘻嘻地说:“脆、细、软。 新品种。 院子里挂满了沾了虫子的板子,所以我们不用化学农药,放心吃哩。 ”
这个新品种的水果黄瓜叫“齐农一号”,顾名思义,还有前缘。 此前,在黄冈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湖北齐安国投公司与山东寿光农业发展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黄冈市齐农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黄冈市智慧农业蔬菜种植示范园由齐农公司经营。
“技术好,视野广,离家近,容易赚钱。 ”向瓜藤紧锁的塞城村民余秀兰讲述了山东省的“老乡”、农庄的故事,非常满意。 她在种植园工作了一年多,每天能赚100元。
“智慧农业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生产理念。 ”付栋看到黄冈蔬菜产业的发展,他认为黄冈区位优势突出。 接下来,他将进行先进栽培技术的示范展示和培训交流,让黄冈“老乡”掌握技术、了解行情、共同致富。
记者手记:
智能温室一键调节室内光线、温度、水、气、肥,“互联网农业”实现精准浇水、施肥,省时省力。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菜”。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智慧农业”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触手可及。 蔬菜需供适中,不需要的不多给,蔬菜一直处于最佳生长状态,生长期短于普通大棚,采收期大大延长。 为保证质量,采用物理方法驱虫,不使用化学农药,蔬菜无毒无害,可采收直接食用。
叶路洲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工程是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农业工程,以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为基础,以繁荣产业为乡村振兴突破口,推动黄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逐步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争取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以服务带动农业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发展,吸引更多农民作为产业工人加入智慧农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