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极有新闻记者的声望
通讯员杜少华郑小旭
蔬菜是潜江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近年来,本市通过实施“菜篮子”工程和“南红北绿”发展战略,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蔬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成为“保、增收、就业、惠民”的重要支柱产业,有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
培育好“树桩”,为农业合作
在察室温、触土、观势、潜江市群松蔬菜专业合作社育苗厂,总经理佘希军每天亲自督查,以加快新品种更新和种苗质量。
“幼苗长得好,蔬菜长得好! ”、佘希军介绍,这里主要培育青椒、豇豆、茄子、黄瓜、番茄等蔬菜苗,具有年产600万株优质种苗的能力,嫁接育苗厂90%的苗,可以大大提高蔬菜苗的抗病性。 近年来,育苗厂在品种、技术、品牌等方面不断创新和突破,由于科学育苗、成本低、技术设施保障等特点,许多农户来此采购菜苗,并扬名潜江市内外。
在潜江,许多蔬菜基地都建有育苗厂。 潜江市春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年生产种苗10000万株,潜江市甜香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年生产种苗500万株,可满足全市大部分规模以上基地种苗供应。
本市以蔬菜集约化、工厂化育苗为抓手,从源头上精准调控蔬菜质量,建设冷库和选厂,实现蔬菜集约化育苗、规模化生产、精细化包装、加工、田头预冷销售等蔬菜产业链建设,市场效益大幅提升。
高石碑镇蔬菜基地
用好的合作社为农民增加收入
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程度不高,有力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在潜江市泰丰街道葛柘村的蔬菜基地,清香扑鼻,绿油油的芋头嫩苗长势旺盛。 村民黄德秀正忙于采摘。 “这芋头的叶子长得很好。 我们每天早上八九点起床采摘,一天采摘一百多箱。 ”柘村积极引导村民用土地、劳动力、资金出资,建立了1100亩蔬菜种植基地。 农户不仅可以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收取土地租金,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蔬菜基地工作赚取收入。 柘村党支部副书记蒋四林介绍,该村蔬菜基地已为46户扶贫户提供就业岗位,户均可增收8000元左右。
这是潜江推进蔬菜产业为民增收的缩影。 据初步统计,该市每年蔬菜产业劳动者1000万人以上,生产主体支付劳动者费用达10亿元以上,蔬菜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渔洋镇西兰种植基地
生态政策支持,农村绿色化
“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我们坚持吃环保蔬菜。 ”袁作说,这里的“绿色”是绿色发展的“绿色”。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具有补虚强身、减肥美容等功效,营养价值丰富,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但潜江市渔洋镇排湾村湖美人家生态农业合作社有特殊的种植方式——茭虾合作。 袁制作社长坚持每天早晚巡察田地,观察沟内水色的变化和虾的活动、食物、生长情况。 这种合作模式是他坚持生态发展的创新成果。 他说,小龙虾不仅不会对茭白造成任何危害,还能寻找茭白农田的杂草,疏松土壤,促进茭白的生长。 “生态立社、产业强社。 ”袁总经理始终秉持这一发展理念,目前,该公司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全部施用农户有机肥,合作社致力于种植绿色生态食品,除茭白和龙虾外,还有藕带、江汉土鸡和各种生态养殖鱼等农产品,远销省内外
这是潜江按照“一区二滩三湖四路”蔬菜产业发展布局,在“三湖”之一的小苏湖发展优质水生蔬菜基地的成功实践。
优先租赁土地、流转供地,简化生产基地和附属建筑用地办理流程,蔬菜生产、加工用电、用水价格按农电用水政策执行……在政策支持下,给农村带来的“绿色”是“一路绿灯”。 潜江市农业和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该市每年列支300—500万元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不断完善“绿色通道”政策,确保通行顺畅。 同时,推进蔬菜政策性保险,2021年承保面积5.03万亩,保费达333.33万元,提供风险保障4166.66万元,有效化解了蔬菜生产主体生产自然灾害风险。
2021年,潜江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96万亩,总产量86.69万吨,总产值26.01亿元。 据悉,今后本市将进一步推进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调整、种植模式调整,全面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产销对接,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繁荣,支持农村振兴,建设武汉城市圈高标准“菜篮子”基地。
更多精彩信息,请在APP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被录用的话会支付报酬。 24小时热线027-86777777。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