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大棚种植蓬勃发展,突破季节限制,实现果蔬周年供应。 但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土、肥、水的协调发展,不仅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且还存在蔬菜产量低、质量差等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做法。 合理的水肥管理不仅可以节约水肥用量,而且是高产优质的前提。 所以,今天我们来详细谈谈大棚蔬菜栽培中的土、肥、水肥管理。
一、土肥水肥管理的重要性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与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那是栽培、土肥水、植保。 其中种植是基础,土肥水是手段,植保是保障。 要想产量高、质量好,还是靠土、肥、水。
在土、肥料和水中,土壤是运输一切的基础。 因此,任何一种蔬菜种植,土壤环境一定要好,土壤环境差,蔬菜种植后很难管理; 肥料是手段,是增产的本质,是重要因素。 但是,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 肥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会增产。 过多不仅会提高生产成本和周围环境的破坏,还可能导致减产。 适时、适宜、适量的施肥方式才是合理化施肥。 浇水是整体管理的灵魂,蔬菜要高产,离不开热水。 除了施肥质量的好坏,谁都会施肥,但要把水浇好,就没那么简单了。 因此,是否浇水是判断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二、大棚种植土壤管理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问题,蔬菜定植后需大力追肥才能长苗。 因此,为了促进蔬菜植株的生长,菜农朋友每杯水都有肥料,一年比一年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毕竟,问题在于肥料的利用率。 在土壤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根系没有合适的生长环境,施肥是一个概念,根系能吸收多少又是另一个概念。
施肥越多,土壤盐渍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化肥等的施用量,首先要保证蔬菜根系有健康的生长环境,根系向下扎,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根系最大只能向下扎10厘米。 因为土壤的环境不好,所以无论施多少根的肥料,根系都不会生根。 因此,改良土壤比扎根更重要。
土壤改良的方法:大棚土壤改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整地时直接用秸秆代替粪肥。 秸秆在发酵时可以吸收盐分,减少土壤的盐渍化。 秸秆使用得越多,土壤就越松散。 第二步是施用土壤改良菌肥,调节土壤环境; 第三步是控制追肥量,不施肥料,用好肥料。
三、大棚蔬菜肥料管理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素16种。 其中碳、氢、氧可直接从自然获得,一般无需人为补充; 所需大量元素有三种氮、磷、钾; 中量元素包括钙、镁、硫; 微量元素铁、锰、锌、铜、钼、硼、氯。
1、大量元素氮、磷、钾
说起施肥菜农的朋友,首先想到的是氮、磷、钾。 目前,许多蔬菜区对氮、磷、钾的依赖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因此,近年来土壤盐渍化尤为严重。 一般情况下,三年以上的菜地,拿到检测机构检测,氮、磷、钾基本不缺,含量超标,但肥料用的东西越来越多,蔬菜长得越来越差,根本问题是我们的土壤有问题土壤环境越来越差,根系的吸收能力越来越弱。
对策:土壤改良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改善土壤环境,如上所述; 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减少肥料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通过活化土壤,利用固定在土壤中的氮、磷、钾。 提高肥料利用率把握的一个原则是,少施几次追肥,学会倒空水。 这和我们的实际操作又不一样。 菜农朋友经常听很多专家说,施肥要随水少量一遍遍,这是一个误会。 因为,我们用的化肥都是无机盐,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盐渍化。
在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必须提高肥料质量。 不建议所有复合肥都冲施。 追肥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有条件进口的水溶肥料。 我国水溶肥料起步仅十几年,质量上与进口的(除了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名牌)确实有不小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 条件差的也请选择国产质量好的水溶肥。
质量好的水溶肥标准是什么? 应含有硫酸根( so )、钠离子( Na )、氯离子( Cl-)、硝酸钾型或磷酸二氢钾。 许多不良厂家将含有硫酸钾和氯化钾的复合肥直接粉碎,作为水溶肥出售。 因此,水溶肥的价格大不相同。 因此,选择质量好的水溶性肥料,质量提高,用量自然会减少。
如何轻松判断水溶肥质量的高低? 购买水溶肥时,不能分辨水溶肥的质量,也是困扰菜农朋友的主要问题。 在选择气味、品牌知名度高的厂商的同时,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初步判断。 具体方法是:拿矿泉水瓶,抓起要购买的水溶肥料放进去,注入清水。 如果溶液浑浊了,那一定是复合肥。 溶液澄清放置数日后略有沉淀,有中度水溶肥料; 如果放置一周也干净的话,基本可以判断是质量好的水溶肥。
关于肥料种类的选择,掌握一个原则:前期平衡肥、中期高钾肥、后期养根调苗肥。 必须强调的是,高钾型肥料前期绝对不用,一定要用。 选择功能型钾肥。 否则容易伤根或引起早衰。 很多菜农朋友在购买钾肥时,都认为含量越高越好。 对果蔬类来说,35个含量的钾最高,再高也是徒劳的。 而且钾越高,越容易引起早衰和缺钙现象的发生。 施用高钾肥时,必须与含钙、镁肥料配合使用。 除非是功能性钾肥。
具体栽培管理中,施肥次数请参考后面的水分管理。
2、中微量元素
关于中微量元素的补充,意识较高的菜农朋友已经开始补充,但问题是补充方法错误。 蔬菜不太需要中微量元素。 如果是高质量的水溶肥料,只要含有螯合状态的中微量元素,就几乎足够了。 我经常看到菜农朋友从市场上买下一大袋中微量元素肥料,那是骗人的。 大袋中的中微量元素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即使施于田地也不会被蔬菜吸收。
大棚的蔬菜栽培中使用了很多硫酸钾,所以土壤并不缺硫。 一般来说北方的土壤不缺钙和镁,而南方的土壤缺钙和镁。 菜农朋友可能要反驳,你说不缺,为什么要表现出缺氧症状? 这是我们人为造成的,比如过度施氮肥和钾肥就能拮抗。 特别是钾,使用多了会导致钙不足或镁不足。 因此,如上所述,任何蔬菜不仅不能使用高钾肥,而且必须加入螯合钙、镁肥。
管理措施:选择优质中微量元素肥料,施肥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没有必要。 底肥1次,追肥2次,一共3次,足以让蔬菜正常生长。 也有在苗期和第一次膨果时使用的菜农朋友,但实际上这个时期完全不能使用。 在第二、第三次膨果时补充。 的总用量为每亩100~200克,保证吸收利用率即可。
三、大棚蔬菜栽培水分管理大棚蔬菜栽培,要获得高产,离不开热水的管理。 无论是果菜类还是叶菜类蔬菜,都是喜水作物,但蔬菜既怕喜水也怕水。 浇水过多,会损害蔬菜根系,伤根; 另外,在越冬作物蔬菜的栽培中浇水过多的话,地温会变得过低,容易长出很多根。 因此,如果根系有问题,就必须首先排除是不是浇水过多的原因。
浇水过多也会造成肥料的浪费。 肥料溶于水。 浇水后,把水拿走,渗入水中有多深,肥料也相应地渗入多深。 根据实际栽培经验,灌水深度10~15厘米,正常情况下土壤水分渗透30~40厘米; 如果浇水深度为20厘米,水分的渗透深度为50~60厘米。 水越大,肥料渗入水中越深,所以肥料的浪费也越多。
根据蔬菜生育期的生长特性,我们将其分为定植前、定植、开花坐果期、膨大期和采收。 前期的管理工作对大棚蔬菜的栽培水分的管理非常重要。 特别是从定植到开花前,这个时期是蔬菜整个生育期的奠基阶段,蔬菜的生长以营养生长为主,只要打好前期的基础,我们的蔬菜管理就会变得简单,包括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会有飞跃。 因此,有“三水定干坤”之说。 这个时期的需水量占整个生长期总需水量的30%~40%。
1、蔬菜浇水“三水定干坤”
所谓“三水”,就是定植水、缓苗水、花前水。 管理这个三水,后期的管理会变得轻松。 这三水人人都会倒,但很多菜农朋友并不知道真正的作用。 因此,对于广大菜农朋友,对前三水并不重视,或者不知道如何重视。 结果,后期的管理工作变大,而且效果还不够好。
(1)、定植水(养菌改土水) )。
定植水的作用不仅能促进幼苗的生存,在保证其生存的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培育菌改变土壤。 因此,定植水也称为养菌改土水。 通过喷施定植水,改变土壤生物性状,缓解物理化学性状的恶化。 倾倒定植水,有两个明显的改善。 一是土壤中的绿苔、赤霜现象减轻。 二是复种病虫害明显减轻。 但常见的现象是菜农朋友对定植水的管理非常随意。 蔬菜高产、管理简单,要把握三个核心。
生根(在蔬菜整个生育期、根系生长的前提下进行追肥,生根工作在整个生育期进行。 促花:好的花能结出好的果实,特别是果菜类。 膨果:蔬菜结出果实后,要合理加大果实。 菜农朋友一提到膨果,就会想到激素。 这是错误的看法,激素不是必要的手段而是补救措施,不用就不用。 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合理的水肥及其他措施的调控,使蔬菜在合适的环境中生长、正常膨胀。 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在实际栽培管理中,很多菜农朋友都有促根概念和生根概念,但并不科学。 根系良好是以根系的生长环境,也就是土壤环境良好为前提的,但一般来说,一般过于讲究生根和促根,很少有人改良土壤。 即使土壤环境不好,再怎么使用扎根的产品,也会弃本而终,所以扎根的前提是换土。 此外,不少菜农朋友在促根时,往往不喜欢使用萘乙酸、吲哚乙酸等含激素产品。 激素促进根是以牺牲地上部分的抗逆能力为代价的,所以不用就不用。 否则,后期一定会出现早衰等现象。
因此,倾倒定植水时不建议倾倒白水,倾倒时要倾倒菌剂或菌肥。 菌肥和菌剂的意义不在于生根,而在于改变土壤。 很多肥料经销商都说生根,这是骗人的术语,真正生根的肥料是腐植酸、氨基酸、海藻酸类。 菌是活性的,通过不断繁殖活动来改良土壤,因此功能是否正常很重要,一般菌在土壤中生存一个月以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我们市面上买来的菌肥都是休眠状态的菌,土壤条件不好,菌就活不长。 有研究表明,单纯倾倒菌剂,一般在土壤中存活7~15天就会死亡。 因此,核心不是菌不好,而是生存问题。 因此,在施用菌肥或菌剂时,必须配合菌群调理剂以保证菌群的生存。
)2)、延缓成苗的水(促进成花的水) )。
蔬菜在浇上定植水10~12天后,慢慢浇上苗。 幼苗的水不是生根的水而是促进花的水,生根是接下来要说的花前的水。 想坐好果实的话,首先花好。 推迟蔬菜苗期也是花芽分化的重要时期,催花到开花已经晚了。 建议在花上施用含水溶性磷酸酐的肥料。 凡是开花结果的蔬菜都要促进开花。 特别是持续开花结果的蔬菜,分为两次。 一次在苗上浇水,另一次是生长中期。 这样,地下促花与地面促花相结合,花芽分化没有问题。
(3)、花前水(生根水) ) )。
花前水是缓解植物早衰的最核心措施。 从浸花到膨果水间隔太长,会因浇花而过量。 膨果水过早,果实不结果实,幼苗容易徒长。 必须在花前浇水吗? 不,不是。 浇水和施肥都是在此之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浇水和施肥的目的是什么? 是否浇花要根据土壤的底质来决定。 如果土壤潮湿的话,不浇花也可以。
花前的水不是必须的,但在花前扎根是必须的。 不浇花时,应提前延缓生根管理。 另外,浇花时,很多菜农朋友喜欢使用大量元素的水溶肥料是错误的。 会导致徒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生育期变慢。 肥料建议施用上述含有腐植酸、氨基酸、海藻酸类的肥料。 另外,浇水的时候,浇上小水。 越小越好。 由于前期已经改良了土壤,使用在花前水中生根的肥料,效果很好。 这也是防止早衰的关键措施,根系不好,早衰是必然的。
前浇三水时期是蔬菜生育期的开始和基础。 三水的作用顺序不能错。 了解了原理,如果使用的肥料用得好,效果绝对不会变坏。
2、大棚蔬菜种植后期水分管理
有了“三水定干坤”,后期的水分管理就比较简单了。 掌握开花后水分管理的一个原则:勤淋小水,少施多次。 但是,有时会泼很大的水。 是夏天气温特别高的时期。 浇很大的水可以缓解干旱的同时,降低地温。
) 1、灌水量的确定
采用滴灌或微喷雾的,夏季每亩水10~15立方; 冬天是6~8角的水。 如果是漫灌,每亩20~25立方水就足够了,但不建议采用大水漫灌。 特别是在果菜类中,大水漫灌会破坏土壤结构本身。
) 2、水肥次数的确定
种菜达人会浇水。 在这里,浇上天空的水。 如果土壤严重劣化,就浇上清水,不浇白水,也就是说浇上有养根的肥料。 无论哪种蔬菜,前期浇水带肥都要平衡肥,越早使用高钾肥,伤根苗也越早衰老。
茄子的果实类(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原则上浇三次水,浇两次肥料,浇一次空水。 天上的水可以带养根肥。 豆类(豇豆、扁豆、豆王等) )豆类根系较弱,具有连续开花结果的特性。 原则上三水一肥一空水。 第一次带均衡肥料第二次空软管养根肥; 第三次促进花肥。 西瓜、哈密瓜:原则上浇水两次,两次都要施肥。 肥育时首次均衡肥育,第二次高钾肥。 叶菜类:叶菜类前期不追肥。 除苗生长较弱外,可随水提苗施一次肥。 前期管理的核心是培根控旺,生长中期,两次增肥解决问题。 在生菜、芹菜生长中期,肥水持续两次,每隔7天一次即可。 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充分利用适宜的土壤、肥料、水分管理和植物保护措施等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不仅节约成本,避免土壤恶化,而且可以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