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正在加载视频.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记者李倩薇)茄子、西红柿、叶菜队伍迎来丰收,前来参观的家庭络绎不绝。 主播正在鱼池直播养鱼……国庆期间,成都新津区兴义镇岷江村“渔耕田”农场农场主陈斌不仅迎来蔬菜丰收,还忙着建设2022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天府农博园
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在这个“渔耕田”农场,鱼粪通过生态净化系统分解成植物容易吸收的养分,养分被吸收后,池水得到净化,鱼得到了干净的水。 “为了保证鱼的安全,水耕蔬菜不能使用有毒的农药和肥料。 ”陈斌说。
陈斌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农场的情况,看不出他是40岁转入农业领域创业的新农人。
陈斌喂鱼。 新华社发孟恬甘摄
1997年,陈斌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在广州担任IT工程师16年,担任管理职务。 2013年,40岁的他决定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回成都创业,投身农业。 虽然当时家人不太理解,但是尊重了他的决定。
在创业过程中,陈斌认识了“鱼菜共生”模式,并对其产生了兴趣。 但这种模式在国内鲜有例子和论文,所以他发挥了自己的英语优势,通过学习60万字的英语论文了解了相关的技术方法。
为了提高创业成功率,陈斌先找了一套200平方米的大棚进行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并慢慢摸索了技术途径。 2014年,陈斌带着多年积累的积累和热情来到成都新津,开始租30亩地创办“鱼菜共生”农场。
与传统农民不同,互联网行业出身的陈斌在农场创办之初就积极拥抱互联网。 一是抓住电子商务的机遇,将农场的鱼、菜通过电子商务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二是2015年开始制作微信公众号。 目前,农场公众号的粉丝超过8万人。
在农场进行的亲子活动。 (回答者照片)
与此同时,农场“鱼菜共生”模式也在不断实践中逐渐成熟。 “水培远离土传病害,可以通过物理、生物等防治方式,不用药就解决病虫害问题。 在产量上,水培不采用翻耕、起垄、除草等步骤,一年最多可收获10次,产量较高。 ”。 陈斌说。
陈斌表示,“鱼菜共生”的循环模式,在不浪费水的情况下,避免了传统鱼养殖业的尾水污染问题,更加环保。 目前,该农场年产蔬菜60多种,总产量达30万斤,鱼产量4万斤。
2017年,农场模式成熟后,陈斌开始探索农业更多的价值。 另一方面,将农产品加工成草莓酱、草莓酒、苦瓜酒; 另一方面,由于“鱼菜共生”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科普价值,农场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亲子活动,实现了农旅结合。
陈斌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短视频兴起时,他成为了第一位农业播音员。 “我们拍了三年多的短视频。 几乎都是深夜。 现在我们在网上有180万粉丝。 ”现在,这个农场在嘀嘀打车上发表了1600多个视频,最多的一个视频的播放量达到了4000万次以上。
播音员在农场的鱼池旁直播。 新华社发孟恬甘摄
农场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就业问题,吸引了年轻人。 “我们农场的年轻人,最大的是85后。 ”陈斌笑着说,自己快50岁了,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继续创业。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