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中国减贫故事】壮乡“李子柒”闯财富之路,乡村新风继续“燕窝”
中新社南宁8月20日电题:壮乡“李子柒”走致富路乡村新风姿继续“燕归巢”
中新社记者马秀秀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新圩镇河村的“85后”宁文龙的故事,听起来像是2015年,在电视台当记者的他辞职,决定回乡种植、销售西番莲的“叛逆”。
从城市到乡村,从记者到农民,宁文龙的决定似乎有点大胆,但结果令人震惊。 目前,他和两个创业伙伴依靠电商销售西番莲,2019年公司销售额达到1.6亿元人民币。
图为7月25日,游客在北流市新圩镇河村为老人画画。 中新社记者俞靖摄
宁文龙的经历是记者最近访问广西一个村子时得知的。 近年来,种下乡村资源、实现致富发展的案例屡见不鲜。 像去年“火”起来的美食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一样,从城市回到农村老家的她不仅通过直观的视频作品,让人们体验中国乡村的田园风光,更依靠乡村资源创造经济价值的实践,让青年在农村实现自我发展
在几天的走访中,记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广西村庄的振兴发展,也为“李子柒”场景中中国的乡村风貌和“李子柒们”的个人选择找到了更真实的注脚。
图为7月25日,北流市新圩镇河村一位老人吹着音乐,欣赏新乡村风貌。 中新社记者俞靖摄
曾几何时,“肮脏”一度成为乡村风貌的代名词。 但近年来,由于乡村振兴、村落改造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广西农村风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钦州市浦北县北通镇清湖村委九梅麓村、小溪潺潺、古荔成园; 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鹏垌村是一个古村,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但村庄建筑错落有致,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 北流市新圩镇河村拥有共享农场、民宿客栈、茶馆、图书馆、咖啡屋、艺术工作室等休闲设施。
从“肮脏”到干净整齐,乡村风貌转变的背后,是人力和人心的凝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整治乡村风貌,九梅麓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容兴俊于去年6月从广东回村,拆除老屋,打扫卫生,做村民思想工作,带领大家一起参与改造。 家住玉林城区的高级工程师陈云峰年过古稀,但他依然不辞辛劳地整理、建档,全力整治家乡彭垌村。
乡村面貌的提高,不仅大大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良好的风貌也成为可利用的资源,在各村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开发的基础上,乡村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九梅麓村将14套闲置旧房用于民宿旅馆业开发,经营利润的10%用于九梅麓农户分红,当地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0.8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2万元。 垌村在整治过程中秉持“修旧如旧”的理念,同时积极挖掘文化资源,推动史迹旅游融合发展,走出一条“文化旅游”新路。 河村农民自发组织土地整治,村集体收入大幅提高。
虽然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去大城市的例子,但在记者访问的广西村庄,很多海外游子选择了回家乡。 他们扎根乡村,实现发展,亲身经历如李子柒,讲述着一个充满“土”气息的故事。
“古村振兴让我看到了希望,所以决定回来。 ”穿着旗袍,陈志丽在彭垌村工作室展示茶艺。 她告诉记者,自己在彭垌村出生长大,回乡前在深圳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回到玉林后,陈志丽在从事设计工作期间,与姐姐在彭垌村租用工作室推广玉林茶文化。 “希望将来游客越来越多,在推广茶文化的同时,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
回顾过去,宁文龙坦言,回乡创业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越来越多的利好政策向农村倾斜,又恰逢电子商务红利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辽阔,农产品资源丰富; 农村年轻化已成为趋势,年轻人有活力,可以一起为家乡工作。
“农村不缺乏资源。 经营方法是关键。 ”宁文龙坦言,回乡是自己正确的选择。 公司也在着力培育西番莲新品种的同时,正在探索新鲜、具有更好经济价值的作物在农村的推广。 (完)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