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产业兴旺走向小康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镇洞尾村见闻
永州日报记者黄玲通讯员杨丁香
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镇洞尾村,门前屋后厂房林立,山间田野绿意盎然。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望河叹息,靠天吃饭,广收短工”,是这里村民以前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里成为江华乡村振兴示范村、零星企业发展第一村,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康生活已悄然临近。
7月3日,记者走进洞尾村,探寻他们的产业繁荣之路。
“脱贫致富,全靠产业带。 ”这是洞尾村村委会,村支书杨泽远见到记者后说的第一句话。 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洞尾村牢牢抓住自己地理位置好、村里民工多的优势,把小企业做大做强,为村里人脱贫致富提供了动力。
洞尾村共有397户1870人,辖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120亩。 过去的洞尾村,村里农业基础设施差,地少人多,村民平均年收入1000多元。 近年来,利用村舍开辟“工业园区”招商资金,邀请有技术有实力的本村人回乡创业。 洞尾村相继引进甲天下果业公司、永昌新型建筑材料厂、弘华烟花爆竹有限公司、君贤皮具厂、液化气站、大路铺集中供水等项目,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投资企业3家,投资500~1000万元的一个村有12家零星企业
7月3日,在君贤皮具服饰有限公司,洞尾村村民杨清玉正在进行检查。 这是包包装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上班两年多了。 每月有3000多元。 从家里走过去几分钟,非常方便。 ”在家门口能做这样的工作,杨清玉很满意。
在车道区,工人们很忙。 男工杨桂华在一排女工中间很有眼光。 切边、踩线,各工序的杨桂华都很熟练。 “我去年回来了。 以前在广东也做这个。 主要的家里没有人管理老人和孩子。 也可以在家门口上班,管理老人和孩子。 ”杨桂华告诉记者。
君贤皮具服饰有限公司老总杨新宏是洞尾村民。 他曾在广东打工,经过多年奋斗,在广州市白云区开了一家皮具厂。 2015年,他受家乡创业氛围的感染,回村租了一间厂房,成立了君贤皮具服装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男用包,年产能6万个书包,年产值600万元,解决了15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采菇、打包……在洞尾村东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采摘新鲜食用菌。 东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去年底,占地101亩,是一家以食用菌生产、种植、销售为主,兼营冷链物流、食用菌栽培与技术指导、食用菌储运、冷藏物流服务的现代生产型冷链物流企业。 公司大力发展规模、高端、精细食用菌产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与江华110户建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发食用菌种植项目,为贫困户提供原料和技术,固定回收食用菌,保障销售渠道,保障贫困户稳定
“我们的员工大部分是洞尾村的村民。 一般来说,他们一天可以摘3,400斤蘑菇。 按每斤三角钱计算工资。 普通人的月收入3000元完全没有问题。 手脚快能赚更多。 ”单位负责人介绍。
在村子里的西番莲基地,沿着绿色藤蔓相连的山坡起伏,西番莲树结满了果实,有望获得丰收。
“有些水果因为果实结得太多,把架子压坏了。 我们摘下这些坏东西,让水果更好地生长。 ”下午两点多,60多岁的村民冯珍兰冒着酷暑来到山顶果园,和工人一起搭架子。
“你累了吗? “我不累。 我们习惯了工作,没有时间。 这里每天有80元的工资。 ”冯珍兰很满意。
产业发展壮大脱贫致富,实现农民“家门口”就业,实现“赚钱当家”,一举两得。
如今,漫步洞尾村,放眼望去,村里美民富产业兴盛的新农村画卷跃入眼帘。 果树郁郁葱葱,平坦洁净的道路延伸到各家门口,道路两旁是西番莲、桃、李、葡萄、稻田等点缀着现代化的民居别墅,呈现出住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美丽景象,生机盎然
在产业蓬勃走向小康的道路上,洞尾村的人越来越多。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