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初春的“倒春寒”折磨了我们普通人。 春寒带来的突发事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一些发达城市更是直接“瘫痪”。 受口罩事件的影响,我们的“衣食住”都变得困难了。 在全国各地封闭紧张、运输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许多东西的价格都疯狂上涨。 其中,消费者感受最深的是菜价,尤其是上海地区更是难求菜。
4月中旬以来天气转暖,口罩事件的影响逐渐减少,很多东西价格也下降了,有的反而上涨了。 随着温度的升高,我相信到4月下旬市场价格还会发生变化。 那么从4月下旬开始,什么会涨价,什么会降价呢? 一起看看吧。
1、油价下调时间为4月15日晚24时,国内成品油价迎来首次下调。 与以往六连涨的态势相比,此次油价下调无疑给市场带来了好兆头。 打破油价连续上涨的趋势,对整体油价市场来说非常好。 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油价下调已成必然,接下来首次进行油价调整,如果不出意外,还是会跟随国际大形势下调。 对于这一波的预测,伙伴们觉得准确吗? 在、
2、猪肉价格下降自4月13日起,生猪价格迎来明显上涨。 目前,国内猪肉价格已经平均上涨到6.4元,挽回了上旬的亏损。 4月18日具体各地价格为:华中地区6.1元至6.7元、华北地区6元至6.5元、华南地区6.3元至6.9元、华东地区6.3元至7.1元、西南地区6元至6.6元、东北地区5.4元至6.3元。 除东北地区外,虽然价格低于6元,但其他地区的猪价已经回到了6元市场。
猪价上涨,无外乎是供不应求。 很多地区开始开放“堂食”,餐厅餐饮对猪肉的需求自然会增加。 但是,放眼供给方,由于此前受到交通限制,饲养商难以出售猪,所以减少了办事处的育肥猪数量。 两者短期内形成反差,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上涨。 不过,小编认为,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在口罩事件稳定之前,猪价市场也会稳定下来。 到时候,猪价应该还有下跌的浪潮,但要跌到6元以内也很难。
3、小麦玉米价格近几天上涨,小麦玉米价格一起上涨,4月17日企业上调玉米报价10元至20元/吨,小麦上涨3-5分。 小麦和玉米都在涨价,但两者的原因不同。
小麦涨价主要是近期大部分地区开始堂食,餐饮业对小麦粉的需求量增加,市场一时反应不过来,供不应求,所以涨价了。 而玉米涨价,由于运输困难,玉米难以进入销售区域,加之粮农这段时间卖玉米利润较低,卖粮积极性不高,导致市场商品短缺,导致涨价。
由于涨价的原因不同,两者之后的价格走势也不同。 小麦涨价是因为餐饮业举行了堂食,市场上暂时供不应求。 在市场平衡之前,小麦价格当然也会回到正常水平。 玉米在管制解除,口罩事件基本得到控制,交通运输压力也恢复正常水平后,才会好转。
4、鸡蛋和蔬菜价格下降4月17日,鸡蛋价格基本稳定。 从现在的市场来看,不涨价就等于降价。 由于目前饲料价格较高,消费者家庭对鸡蛋的消费需求不理想,蛋的运输条件较高,运输费用较高,说明在这种情况下鸡蛋必须涨价才能保持市场稳定。 因此,对于4月下旬的鸡蛋价格预测,小编认为稳定的状态会持续或者会下跌。
鸡蛋这边不暖,但蔬菜降价是明显的。 到目前为止,上海地区很难买到菜,高价蔬菜是家常便饭。 由于蔬菜是居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突发事件必然会引起蔬菜价格的较大波动。 目前,口罩事件逐渐得到遏制,蔬菜价格自然也不会一直“居高不下”。
四月中下旬以来,温度逐步上升,各地蔬菜生长良好,生长速度快,产量增加,市场对外埠蔬菜的需求降低,运输压力减少,蔬菜价格也自然回落。 另外,天气一变暖,露天蔬菜就代替大棚蔬菜,成本下降后,价格自然就会下降。 其次,温度越来越高,蔬菜价格越来越低,大家可以放心买。 没有菜的日子马上就要过去了。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