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长速度放缓、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农民增收难度大,中央把一二三产业融合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我国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要求和趋势的集中体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 本文从农业产业功能横向扩展和产业链纵向深化两个方面研究了农业产业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原理和做法,得出了湖南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选择,分析了其发展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一.引言
在增长速度放缓、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农民收入继续高速增长,难度比城镇居民大,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重要突破口。 我国产业融合的理念和做法起步并不晚,20世纪80年代末期,山东省最早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 部分发达省份和东北粮食主产区探索过“大户人家”、“大户人家”、“合作社人家”等一系列产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等模式,但早期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存在合同不健全等问题,组织稳定性难以保证(1) 陈晓华( 2012 )近年提出的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是新时期农业产业化的根本任务(2)。 温铁军( 2014 )认为,第三产业往往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以上的利润,一、二产业的利润率远远低于第三产业。 因此,只有通过一二三产的融合交流发展农业,才能实现安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 一二三产业业主以农业和农村产业为依托,以新型经营者为主体,以利益机制为主要工作,实行要素集聚,改善产业融合体制,把一二三产业的资源技术、资本等要素跨界集约配置和组合。 解决农业产业化中结合不紧密、融合不深、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理念下农业产业化拓展的机理,从农业产业化横向扩展到纵向深化两个角度分析了促进湖南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途径。 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优势明显,以产业化推动湖南一二三产业融合前景广阔。 首先是湖南农业生产条件好,形成了粮食、油菜、水产品、柑橘等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实力强,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较强带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新业态等发展成效显著。 以产业化推动湖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 克服制约因素,实现农业产业化带动湖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一二三产业融合理念下农业产业化拓展的机制
(一)一二三产融合要求和趋势是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合作性,在我国农业发展实践中,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要求和趋势的集中体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是一二三次产业分工在农业内部扩展融合的过程。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微观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具体体现在不同农产品的产业链构建上。 要求农业生产要素在整个经济大系统实现合理有效配置,开拓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空间,提高农业利润水平,实现收益比较。
(二)农业产业横向扩张和纵向深化融合一二三产
一二三产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的最终目标,从横向上看,农业产业化是随着农业功能的扩大,农业从食品等产品扩展到休闲、养老、环保、创意等二三产业,进而扩大农业产业化广度的过程。 一方面是高新技术产业向农业渗透融合,出现了生态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型业态,另一方面是现代都市农业领域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业态的衍生。 从纵向上看,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后农业产业链延伸的过程,从农业生产到农业销售的中间环节增多,加工程度提高,附加值提升,是农业内部生产经营过程中围绕价值创造实现纵向分工深化与合作整合的过程。 (如图1所示)
图1一二三产业融合理念下农业产业化拓展机制
(三)农业横向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横向产业化是一二三产融合催生新业态,开发农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功能。 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的新途径,农业产业横向一体化经营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4]。 李俊岭强调产业融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农业多功能性[5] 同时,一些学者利用产业融合理论,从语义、类型、效应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融合问题[5]-[7]。 横向产业化引发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衔接性,具有深远的经济社会意义。 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新业态,以食品和纤维产业为主题,包括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医药农业、保健农业等。 本文根据湖南的特点,重点介绍了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两种农业横向产业化的形态。
1 .生态性与经济性的结合
农业功能的扩大表现为与生态的融合,农业内部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根据生物链系统循环原理重新整合,充分突出农业涵养水土、美化环境的特点,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生态与环境
2 .文化性和经济性相结合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是人类经济发展和物质消费充裕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人类对自然的本源追求,将农业生产过程、生产手段、生产成果与农村生活方式、习俗和生活状态相融合,为顾客提供体验和感知的服务产品,实现农业生产目的、生产目的休闲农业充分融合了农业的生态性、人文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功能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休闲农业涵盖一二三产业经营内容,从农产品种植、养殖到特色产品提供、旅游服务、营销,最后到配套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餐饮业、住宿等全套服务,休闲农业具有高度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特征。
(四)农业纵向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图2农业产业纵向融合关系示意图
John H.Davis,Roya.Goldberg(1957 )早期开展农业产业化研究,界定“农业一体化”概念[8]。 GailL.Cramer(1997 )介绍了美国“农业纵向一体化”、“垂直合作”[9]。 国外学者的农业一体化经营和垂直合作等概念是农业纵向产业化的另一个提法。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产前、产后、产后各相关产业一体化经营,以特定农产品为中心,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不同环节经济主体之间人力、物力、信息、技术等要素的组织协调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链、组织链、创新链的整合。 从一二三产业的角度看,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相对先进的生产要素和相对先进的生产模式向农业的渗透和融合,深刻改变了农业初级、低利润的产业属性。 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
1 .整合农业产业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产业链“是一个贯穿资源市场和需求市场,为农业产前、产后、产后提供不同功能服务的企业或单元组成的网络结构”[10]。 农业产业链特征具有农业的自然约束性、资产专用性以及天然弱质产业特征,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是农业产业链具有“发散型蛛网效应”; 二是农业产业链内部交易费用高三是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 要根据分工方式、形态、关联方式、整合方式和主体的不同,因地制宜整合产业链,其关键在于实现各主体的有效对接。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形成多元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形成在第一产业推动融合发展的引领力量。 一是专家与家庭农场融合基础型。 二是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型。 三是龙头企业融合引领示范。 专业和家庭农场是未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力量。 农民合作社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在产业环节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交流桥梁,推动资源要素融合渗透。 一方面为农户提供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服务龙头企业监管,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销售关系,更好地把农业产业链增值成果留在农村,增加农民增收就业机会,最终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 龙头企业是产业环节融合交流的引领者,对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龙头企业与各类主体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
2 .加强利益联结,构建共生价值链
以产业化紧密发展湖南一二三产业的核心是畅通价值链、组织链、创新链、产业链之间的连接,在现有产业化的基础上,要更加强调完善价值链,处理好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 一是可以发展订单农业。 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 二是鼓励发展股权合作,使农户和企业之间的利益产生“112”效应,“托底收益按股分红”,农户将土地等要素作为股票投入,参股农户、企业和农户实行反向租赁背包等良性利益共享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构建产业融合发展载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大体系。 一是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二是构建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以市场为中心谋划生产,形成更加合理、更加有力的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格局。 三、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发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引导先进生产要素进入农业。
三、湖南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和问题
(一)湖南产业化发展条件优越
1 .加工业基础雄厚,为产业融合提供强大牵引力
湖南省大型企业和加工业发展状况良好。 2015年,全年农产品加工业进入全国“万亿俱乐部”,实现销售收入11800亿元,利润428亿元,实现出口外汇收入25.11亿美元。 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750家,实现销售收入7500亿元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47家,省级509家,涉农上市公司16家; 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30亿元。 100家重点企业销售额1100亿元,占556家龙头企业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强。 农产品加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为产业融合奠定基础
目前,湖南省休闲农业高速增长,为湖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湖南省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万个,其中休闲农场4300个,接待农家乐和民俗旅游近2万户; 全年接待休闲游客1.4亿人次,经营主体实现经营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3.2%,休闲农业综合产值320亿元,带动就业53万人,带动农户102万户。 省级休闲农庄696家,国家级星级休闲农业企业112家。 截至2015年底,湖南已建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2个,示范点23个,全国特色景区旅游名镇(村) 19个。 省五星级农村景区322家,特色各异、业态丰富的田园农家、农家乐、摘篱园等数千家。 在全省形成种类丰富、特色突出、质量好、满足人们旅游休闲需要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3 .新业态层出不穷,为产业融合发展指引了明确方向
湖南以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在线交易中心、“农超对接”等大市场为渠道,不断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业态形式,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现代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 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等资源,吸取历史、文化、民族和现代元素,对传统农业进行特色改造。 鼓励发展农业产销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创意农业、景观农业、休闲农业、生物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4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稳定提升,为产业融合提供强大牵引力
湖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农村科技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 组建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组织9800多名科技专家、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精准服务,建立273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高于全国水平; 农机总动力达到60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4%,比2010年提高24.5个百分点。 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全省共培养新型职业农民4.5万人,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对象信息库近50万人。
(二)湖南产业化发展问题
1 .从产业链看,农业产业结构失衡
湖南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湖南省经济作物年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2/3,但面积不到30%,粮食“一枝独秀”。 猪、食草动物、家禽、水产养殖产值结构为57.5:7.8:18.9:15.8,猪“独大”。 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发展不平衡。
2 .从组织链看农业产业分割
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缓慢,对产业融合的带动力不强,带动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农民力量小,资金少,难以在市场上获得话语权的合作社经营范围不广,异质性不强,内部治理结构相对简单在管理成本相对较低的“企业农户”模式下,产业链中处于局部垄断地位的龙头企业制定博弈规则,农民处于绝对劣势,对组织人力资产的集聚作用十分有限。
3 .从创新链看,农业基础不牢固
农业基础条件弱、成果转化能力弱,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十分突出,“靠天吃饭”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 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业科技难以推广转化,效益难以持续,全省60%以上的农业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水稻插机率仅为25%,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机耕耕道和机棚建设落后,农机下不了田,回来没有“家”。
4 .从价值链看,利益联结机制松散
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比较简单,目前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2.1:1,位于价值链底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湖南省产业融合多采用订单式农业、流动承包农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比例不高。 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没有紧密联系,也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湖南产业选择与政策建议
(一)网站优势
湖南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 水稻、油菜、苎麻、棉花、水产品等资源丰富,同时是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长江流域国土综合整治示范区,农村基础设施好,现代服务业发达,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都市型农业发展迅速,产业集约化程度高。 湖南省主要可划分为高技术力量较强的长株潭地区、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地区、以山区为中心的湘中南丘陵地区、资源匮乏的湘西山区。
(二)产业选择
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经济政治中心,资金雄厚,科研实力强,市民消费能力强。 要发展农业信息及物流服务等产业,以高新技术园为载体建立,率先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发展。 促进农业与生态、创意民俗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有机融合,稳步推进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创意农业发展,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支持企业融资上市,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洞庭湖地区历来被誉为鱼米之乡,洞庭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周边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农业生产基础雄厚,劳动力众多。 要重点发展粮食、水产品、棉麻等深加工,重视水生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研究,大力发展水域绿色养殖产业和循环农业产业。
湘中南丘陵区多山地丘陵,适宜发展垂直农业和特色经济作物,加快品牌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 加快建设适合加快发展反季节蔬菜、黄花菜、金银花、玉竹、龙牙百合、豆制食品等特色产业链的临武鸭、东江鱼、宜章红薯干等地方特色品牌,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 利用南大门的地位,可以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和外向型绿色食品、优质水果及农产品深加工。
湘西山区是国家西部开发区,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素质不高,但特色植物资源和水果资源丰富。 橘子、猕猴桃、畜牧水产、中药等产业具有区位优势。 要紧紧围绕发展“特色型”现代农业,充分利用国家武陵山区扶贫开发机遇、产业融合等契机,脱贫致富,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政策建议
1 .保证要素自由流通和融合,创新流通机制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前提是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自由流通。 要保障农户对基本要素的配置权和交易权,使要素焕发活力。 鼓励农民通过转包、转让、租赁、交换、抵押等形式转移土地承包经营权用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通过生产经营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的相关保障工作问题。
2 .制度、技术、商业模式创新的引擎
一是制度创新,提高农业政策效率。 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体系,如从科技、财政、金融等方面为三产融合提供政策支持,增进与农业政策的协调性。 优先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和农村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体系、部门合作机制、公共平台运行机制等改革试点。 二是技术革新。 加大产学研投入,实现政府、高校、龙头企业三方合作,形成政府引导、高校科研创新、龙头企业技术孵化、品牌建设模式,服务与三农和一二三产融合。 三是商业模式创新。 开展“互联网”,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工程,发展农村淘宝,完善农村物流建设,鼓励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开拓产销衔接渠道,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广度和深度。
3 .产业链延伸与多功能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支持龙头企业,推进加工园区建设,支持主产区发展和工业发展。 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合作,加强利益联结。 完善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 实现纵向一体化和横向规模化的有机结合。 加大规范、扶持、引导、推广力度,发展创意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
作者:匡远配杨洋
来源:湖南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