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人参是名贵药材,原产长白山森林区,耐寒、耐荫、易生长、排水、腐殖质多、磷、钾肥多的灰化棕森林土和沙质土壤,不宜在种植马铃薯等茄科植物的土地上种植。 选好地块后,将地上的灌木、野草全部砍掉,再深翻碎土块,播种时间不同。 一般在气候温暖的地区,采种后可以直播。 在寒冷的地区,需要促进发芽,使胚胎发育后再进行播种。 春播需要使用经过处理的有裂纹的种子。 播种时掌握植株行距均为1寸,播种后覆盖土3:15厘米,再覆盖草后覆盖3-5寸土,以便安全过冬。 人参生长2-3年后,主根变大,茎变粗,叶面变大,需要移植。 移栽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株间距10厘米,深12厘米。 未出土秧苗时,应搭棚以防日晒和暴雨,做到流水畅通,不被风吹倒。 6月下旬,阳光开始变强。 在参亩周围插上树枝。 3年以上的参苗可以不插。 人参生长3年后,于5月下旬摘除不留子的人参。 黄芪要求土壤有阳光充足的坡面,排水良好的黄沙质土壤最为适宜。 也可以栽培黑土和半阴半阳的土壤。 避免洼地,利用熟地种植前茬宜山药卵,避免莽麦茬。 黄芪的播种时间很长。 除伏天和地冻不适宜播种外,其他时间均可播种。 为了均匀喷洒,为了将等量的草木灰、细土和种子混合喷洒,每部分需要种植3、2颗种子。 撒播后,将树枝扎成扫帚形,重30斤的石头压在上面,人可以拉着除草一次,或羊群踩一次,使土和种子结合。 出苗后严禁践踏家畜。黄芪一般不间苗。 你必须经常除草松土,避免芦头渗入雨水。 黄芪虫害不大,但对蚕食叶片的菜青虫和侵入芪根表皮的虫子也适用药剂及时驱除。 这样,白露以后要做黄芪,把生长了好几年的最好,一般要到三尺左右深才能收起来。 制作时不损伤外皮,不折断,刮出后去除胡须,刮去芦头,晒干七八成,分别扎成捆。 贝母耐寒,在高寒地区生长,需要寒冷、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 贝母土层深厚,地质疏松,腐殖质丰富,需要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一般以油泥沙好,地势迎风向阳,稍有倾斜的地方好。 贝母有两种栽培方法。 是一种繁殖。 6-7月用条播的方法,每10-15厘米,睡眠上横向开一条2-3厘米深的播种沟,种子撒在沟里,用细土覆盖,草覆盖,厚3-7厘米保持土壤湿润,每部分用1、2颗种子。 4-5年可以收获。 2鳞茎繁殖法。 5—8月采集贝母时,选择大而无损伤的新鲜贝母分大小,小贝母种整鳞茎,大贝母鳞茎分瓣种植。 种植时选择阴天,垄上行距7厘米,株间3-5厘米,手指打孔,深3-5厘米,种鳞茎轻压土,最后撒上火灰和细土,每部分用籽50公斤。 红花适应性强,气候条件要求不苛刻,搞好温和干旱地区,适应肥沃疏松的土壤。 在粘重土壤和低凹水山地不宜栽培。 成熟期怕高温潮湿,整地前每部分喷施6%六六六粉2斤,然后深翻6-7寸,防止地下害虫为害。 红花春播秋播好,秋播秋播好,播种按按需方式按株间8寸、株间8寸间苗两次,第一次间苗,苗出现第二片真叶时进行; 第二次定苗在苗为5-6片叶时进行。 松土除草须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在出苗后进行; 苗高一尺进行第二次; 苗高1.5-2英尺时进行第三次。
基肥少者进行追肥。 一般在孕蕾前追肥分次施硫酸铵1-1.5斤,浇水。 红花病虫害之一为黄疸,预防方法为种子消毒,0.3%赛力喷洒混和物,或发病前喷洒120倍波尔多液。 二是蚜虫,可喷射4000倍的1059,严重时可连续喷射3-4次,5-6天1次。 采花期是6月上旬到下旬,花序从黄色变成金色的话就可以采摘。 采花后最好阴干,色泽光亮,无杂质,不霉变。 枸杞温和阳光充足,土质砂质土壤好。 首先选择种子,在清明前后锄好的青杨中开槽,深一寸撒种后,用一指厚覆盖土壤,行距一尺至一尺二,每块土地需要种子五至六分钱,一般出苗十天左右。 幼苗3、4寸始苗,株距2寸; 苗从5英寸长到6英寸时,第二次固定苗,株间4英寸。 在秧苗生长期间,要不断锄草、松土、浇水、追肥一两次。 为防治病虫害,6、7月配水500倍乐果药剂喷洒,每半年1次。 第二年移植时需筑巢,窝深1-2尺,行距8尺,株间6尺,每处种植12株左右,种后可浇水。 苗木在2尺至2尺5尺高生长时,切去头顶,在主杆上部留主枝4-5根,1-2年内不结果实,培育主杆、主枝。 注意经常除草、追肥,追肥后浇水。 发现虫害可喷洒乐果1比1500倍水,生长季可每半年施药一次,每季结果前在树周围打孔追肥,油饼、化肥、大粪均可。 果实成熟泛红时要及时采摘,以免影响品质。 摘下的果实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阴干两天后烤或晒干。 烤、晒时注意温度,不要放在烈日下,以免淋油影响质量。 党参宜温和气候,不喜阳光直射,适宜阴坡生长,排水条件好的沙质土壤最好,粘土、红壤、低湿地不适宜种植。 种植前应南向或东向打垄,施足基肥(两种肥料和茅肥最好),将土块打细。 种植党参要先育秧。 育秧时,先将种子和适量草木灰混合均匀撒在稻草中,再用耙子将表土松散,用脚压实,用谷草等覆盖垄面,待秧苗长到能抵挡阳光的程度后再拆除覆盖物。 每部分使用种子约4-5两。 移栽时间为2月或8月,在整块土地上挖沟,深约6-8寸,沟间距8寸-1尺,斜排党参苗顺沟,株间距2寸左右,后覆土厚1.5寸左右,开始割草,直至成苗2-3寸,缺草平地丘陵均可种植,但较低湿地区生长较好,灌香性阳光充足,背阴地区生长不佳。 土壤宜疏松、肥沃、夹油、夹土,不宜种植排水不畅、重木板过粘的土地。 栽培灌香一般需要先育苗,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栽。 播种分为春播和秋播,春播在3-4月间,秋播在9-10月间,不宜太晚。 播种时注意每苗床使用种子2两左右,播种后用秸秆覆盖垄面,种子萌发后揭草,适当浇水、除草、追肥,促进幼苗生长。 第二年夏天,苗长5寸左右就可以选择雨天移植。 秧苗黄了,可以在根旁边施化肥。 灌香病虫害少,发现害虫可消灭敌百虫,热天发现红蜘蛛吃叶可乐果杀虫。 灌香一般在小暑至大暑期间收获,叶色绿,不霉变不黑。 百合性喜欢温暖稍凉、干燥的气候,避暑,雨水也不宜过多。 新的山林地,排水良好的砂质,干燥的粘质土较好。 种百合要先繁殖种子。 一般分为三种繁殖方法。 是一种繁殖。 在春天播种,秋天会得到小形状的新鲜茎。 2珠芽繁殖。
夏天在叶旁采集成熟的珠芽进行栽培,茎叶枯萎时,新鳞茎生长。 3小鳞茎繁殖。 收获百合时,同时采集地面茎基部生长的小鳞茎进行培育。 种植百合时,先耕田,开成3-4寸深的沟,用耙松沟底,再将鳞茎种入洞内,行距1.5-2尺,株间9寸-1.2尺。 栽种后,先覆盖少许细砂,再覆盖2-4寸土制硅。 秋天种下后只割草不松土。 春天发芽后松土除草。 注意不要伤根,定植时适度培土,幼苗长苞时清除养分,以免消耗养分。 百合在生长期间必须追肥两次。 第一次在春天发芽,第二次最好在7月前后使用饼肥、堆肥、灰肥,施用茅粪时不要接触鳞茎。 茎叶自然枯萎后才能采集。 煮仁(变米)适宜养仁,土质以排水肥沃的砂质土壤和腐殖质土壤的水源地最佳。 播种期以四月为宜。 可以是条播,也可以是点播。 行距为1.5尺,株距为6寸。 每穴播种3-4粒,然后覆盖土7-8分钟。 播种后进行一次间苗,直至幼苗生长3-4寸,每穴留壮苗2株。 幼苗长到5~6寸时,进行松土除草。 以后每半年进行松树除草、培土。 施用基肥用堆肥、草木灰及硫酸铵等。 粪尿用于追肥。 间苗后进行一次追肥,然后临吐前浇水,再进行一次施肥。 收获期为9月至10月上旬,选择晴天用镰刀切下,去籽、去杂质干燥。 三七又名田七,性喜温阴湿,年平均气温13-20,适宜生长,夏季短期高温和冬季低温达-10,影响不大。 开花结果后期,可出现急剧低温和霜冻,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如果空气湿度过低,就会出现叶病,土壤干燥,如果不马上浇水,茎和叶就会枯萎,柔软发霉。 土壤酸碱度以5.5-7为宜。 三七是阴性植物,播种后必须遮荫。 荫棚是一个平坦的天花板,由竹竿和草制成。 货架高4.5-5英尺,透光度应根据三七不同生长时期和年龄调整光照要求。 三七在播种前将田埂、土碾平整,每亩浇30-50次清粪水,晒干后播种。 也可以用草灰、既肥等喷洒在硅面上进行播种。 在后勤上洒水,把土层湿润到两三寸。 出苗出叶后,给草木抹灰一次。 之后到8月末为止,追肥2、3次。 第二年冬天休眠芽萌发前移植。 种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立苗前应搭设绿荫棚,展叶后追肥一两次。 三年以上的大三七,除勤浇水、勤拉屎外,还应及时锄草、摘果、摘花、打苦果,减少养分消耗。 吸苔时,剪掉花序,使养分集中供应主根。 杜仲又名抽丝皮,进行无性繁殖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扦插杜仲扦插农场以遮荫、湿润、腐殖质较多的半砂质或香灰土壤为宜。 扦插前整理苗圃,挖深,施足有机肥,惊鳖前剪掉一年生新枝,切五个芽扦插,上部一个芽与梢切面平整,下端切口面马蹄形。 齐插苗床,深度为扦插2/3,株间距7-10厘米,行距20-23厘米。 插后常保持土壤湿润,旱时浇水,高温季节遮荫,保持遮荫湿润。 夏秋季节,除草3、4次,与追肥(人粪尿)配套,以便第二年春天移植。 2 .残桩再生法五、六月(立夏至夏至)采伐杜仲木时不要挖茬。 要让萌药的根沾土,用利新根生长。 这样,到第二年就可以挖出来移植了。 3 .伤根萌芽法由于杜仲发芽力强,将大杜仲树主根皮刨伤,然后覆土,仍可发芽生长新苗,1年后,可刨除移栽。 4 )压条繁殖法早春季节(雨水前后)用土或石头将杜仲幼苗枝条压入土中,深约7-13厘米,露出枝梢,使枝条萌发新根,第二年即可切下。
5 .余根繁殖法在种子育苗地内,春季挖掘定植时,有意识地将主根下端的断留部分留在土中,整理原苗床,待苗萌发后,挖掘种植。 杜仲有性繁殖的方法是选择光照充足、土质疏松肥沃、排水方便的地块。 播种前充分施基肥,然后选择壮龄15年以上、生长在天空向阳处的母树,采集成熟种子,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晾晒。 播种前将清洁湿润的河砂和杜仲果实混合存放在木箱中,或在露地挖坑堆放。 存放过程中保持砂的湿度,经过15-20天的处理可以播种。 播种期一般在12月下旬,播种量为亩产8-12斤。 苗期总是松土、除草、浇水。 苗期要追肥三次,每次施肥都要松土除草。 每亩施用硫酸铵6.18斤,粪尿2.000斤。 苗高三尺以上定植。 定植株间64尺,穴内施底肥,每穴一棵,种时生根,种后牢固。 每年春节与松土一起除草,每亩施两三千斤轮肥,人粪尿施五千斤,加过磷酸钙30-50斤。 冬天适当剪掉侧枝和根的幼芽,让主干健康成长。 天麻栽培分为培养菌材和栽培管理两大部分。 培养菌材1 (木材的选择)一般阔叶树的木材都可以培养菌材,橙子最好。 另外,白杨、杨树、花机械等硬木也可以。 用剪枝、抚育采伐的枝材和采伐时剪下的木头,可以将一两寸粗的枝材砍成一尺长的木段用作菌材。 2 )菌种准备:一般在榨蜡、板栗林采伐后的伐根,以及素、卫矛灌木的根中,均有大量密环菌菌索发生,可挖掘利用。 挖出的菌要求防晒,浇水保湿,送回时覆盖。 选择带有菌索的树根,切成3寸长,或切成小块使用。 或者选择将在家培养的种子和菌材作为菌种残留的物质。 菌种多为新生菌,接种后生长迅速。 或者使用纯菌种。 即取野生密生菌幼嫩菌索或秋季鲜棒菇子实体为材料,在平面培养基中培养、分离、纯化,将分离的菌种移至斜面培养基中培养,即得纯菌种。 栽培栽植时间的管理:天麻分为春植和冬植两种,实验证明冬植( 10月)产量高于春植。 种麻选择与处理:种植天麻时,收获( 10月)同时进行种麻选择。 野生天麻5、6月开采,开挖时应防止长时间日晒、刨伤、碰伤。 在选麻时,白麻、中白麻、白麻和米麻都是良好的繁殖材料。 矢麻必须加工制药,不应该做种麻。 天麻的选种与栽植同时进行,种麻无需贮藏。 短期贮藏可在温度15以下的室内或窑内进行,贮藏时间不宜过长。 选址:宜选择缓坡阳坡和平地。 阴坡容易受到冻害。 土质可以是砂砾土、砂质壤土、腐植土中的任一种。 土壤虽然不肥沃,但应该保持良好的湿润和通气。 栽培方法:以平植法为佳。 造哇前,先进行创土,清除树根、石块,挂线造垄。 栽培法:一层菌材,垄深6-7英寸; 双层菌材,垄深9寸,长18尺,中间隔0.5尺宽土墙,防止杂菌感染。 工作道路留下1.5英尺宽。 平整垄底后,铺上沙子或腐植土以使水渗透。 然后将培养好的菌材逐一摆放,菌材间距1-2指,边摆放边填塞,以杂木锯末和砂子(1:1)为宜。 或者也可以放腐植土。 不能把黄土粘在一起。 半埋菌材时,在菌材之间,紧靠菌材排列种麻。 种麻的距离取决于种麻的大小。 种麻摆放好后,用锯末、沙子或腐植土埋头,再在上面覆盖3-4英寸的腐植土。 必须高于地面,以免雨水进入睢蛇体内。 种两层时,种第一层后用填料找平,如上排第二层再覆土,平整垄面,加厚枯枝防寒越冬。 明年春天解冻后,可以去除覆盖物,种植豆类作物,起到遮荫作用。
管理(1)浇水保湿:保持土壤湿润,当土壤含水量低于50%时,应及时浇水。 )2)松土除草)天麻、密环菌生长需要空气,土壤表面有松土,应及时松土。 )3)耐寒越冬:指背风向阳种植。 栽培不算太晚,10月中旬比较好。 种下后马上盖上枯枝落叶。 在严寒的地区,还可以在初冬收获。 除矢麻加工外,还将白麻种麻放入窖中用干沙填埋,春天用培养的菌材栽种。 产量低,但不受冻害。 病虫害防治:天麻生长期间可榨丝条帖、蜡为害,制作毒饵诱杀。 有些地区有鼠害,可以人工捕获,用“安息香”制作毒饵诱杀,用“盐化苦”干净无泥的细沙和药物混合,用棉球吸完药液后投入鼠穴。 当归又名秦归、云归,栽培方法为:1.育苗选择高海拔阴山荒地、保水但不积水的洼地,3月中旬翻地,将草坪连土铲起来晒干七八天,晒干后堆好,堆成山灰后入土; 当归种子半年后失去发芽力。 因此,最好在采种第二年的夏至前后( 6月)播种。 每亩播种8-15斤。 撒、撒完后,将细土覆盖约4分钟的厚度,在坡面上铺上1寸厚的草,即使阳光透过,也能保护墙壁。播后一个月,小心翼翼地解开包膜草,拔除杂草,8月初剥掉包膜草,再拔草1-2次。 10月上旬,当苗根重1-1.5克左右时,挖出苗,扎成3寸粗放在阴凉处,蒸发水分后铺上细黄土放置苗,堆高3、4尺,在顶上培土做成馒头形状。 2 .种植宣选大黑土、黑毛土、黑油砂、鸡粪土宜载。 需要轮作转换时,前茬以小麦、油菜、麻类为宜。 施肥料、烷烃土和腐烂的人畜粪便、绿肥等。 植株相隔7-8寸,呈三角形,穴深5寸,每穴种3株大小苗,在大苗种端上,在小苗种端之间,填孔平整,避免积水。 移植后10-15天,幼苗青绿。 3 .田间管理一般除草、松土三四次。 苗高6-7寸时,应立即在起垄前锄草,并在植株周围培土促进根系生长。 当年拔下苔藓的植株。 当归喜肥。 第一、二次松土时,加入腐烂的既肥和烷烃土、山灰等。 如果追化肥的话,效果也很好。 另外,在缺水时期浇水,可以增产50%左右。 危害当归的害虫很多,有蜡、虎、金针虫等; 此外还有蚜虫、象鼻虫等。 防治地下害虫,可喷洒六六六粉。 防治蚜虫等可采用敌敌畏乳膏2000-3000倍液喷雾。 灵芝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最适宜在温度25-28、良好空气、高空气湿度和一定散光下生长。 自然界的灵芝往往生长在枯死树桩周围的空地上。 菌种培养1 .培养基制备葡萄糖20克、土豆(去皮) 20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制法是将土豆去皮称重,切成薄片,加入1000毫升水,煮时不要让土豆变脆。 过滤,取滤液放入琼脂后煮。 琼脂要事先用冷水浸泡,为了防止溢出和底部烧焦,适当搅拌,放入葡萄糖重新测量体积,加水至1000毫升。 之后,分装试管。 量为试管长度的1/5-1/4。 填塞棉塞,按1.2公斤/厘米2的压力灭菌30分钟,冷却前制成斜面,然后移至无菌箱接种。 2 )从接种培养源灵芝母种中选择谷粒大小菌种合二为一,置于新斜面培养基上。 在温度25左右培养,20天后可长满山坡。 菌丝生长后立即移栽到木屑培养基上进行瓶栽培养。 原种栽培1 )配方和投料培养基配方(木屑(不能使用松、杉、樟等具有杀菌作用的水屑) 78%,皮、米糖20%,蔗糖1%,石膏1%。 书屑和麦麸之比为3比1。 将木屑、鼓皮(或米糖)、石膏粉混合,将糖溶解在水中倒入材料中; 加水搅拌培养物,用手握时指间有水,最好不要滴。
然后放入瓶内凝固,瓶口留出4-5厘米的间隙,用小手指粗木棍在瓶中央自上而下打孔。 瓶子内外必须清洗。 补棉花。 用蒸锅间歇灭菌2次,或用高压釜灭菌1小时。 2 .菌丝培养灭菌后,在无菌室或干净的地方用接种针将蚕豆粒大菌种整块放入培养基孔中央,填塞棉塞,在25-28的地方保温培养。 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光。 通常,15-20天后白色菌丝会装满瓶子。 3 .子实体形成和分化菌丝培养达一定时间后,培养料上部可见子实体原基的出现,为手指大小的白块磨等。 出生,接近瓶口的时候,可以取下棉塞继续在瓶口外生长。 之后,它像鸡爪一样从瓶口伸出,逐渐从白色变成黄色,前端伸出来打开伞。 在这个阶段,温度必须控制在25左右; 相对湿度为75-95%; 最好散射光线,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灵芝对二氧化碳敏感,菌盖的形成需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这个阶段一共需要两三个月。 子实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孢子飞散,菌盖边缘红色时,可采集。 正常灵芝菌盖较大,发育畸形时子实体呈带状或鹿角状,再为脑状、球状和不结盖。 采集的灵芝可阴干或在40-50下干燥保存。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