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工作人员在晒药。 于晶摄
工作人员在晒药。 于晶摄
中新网甘肃岷县9月2日电题:探访“中国当归之乡”:“破茧成蝶”的贫困县之路
中新网记者于晶
9月2日,走进“中国当归之乡”甘肃岷县的中药基地,万亩梯田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雄伟,空气中弥漫着各种中药材的香气。
岷县因境内有岷山而得名。 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交通条件落后,当地居民家庭劳动力不足,且文化程度低,大多以种植业和外出打工为生,收入来源单一,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岷县多年来经济发展落后。 近年来,岷县开始发展中药种植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中药种植”的新路。
村民正在采集成熟的当归种子。 于晶摄
岷县有“千年药乡”之称,国内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238种道地中药材,是甘肃省道地中药材最佳适生区之一。
那么,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县里抓住国家大力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机遇,把目光投向中药市场供应,推进中药材种植扩大,将地道中药材“小产地”变成“主产区”。 为确保中药材“地道”质量,岷县从育苗、施肥、基地建设等工序入手,建立严格的种植流程,打造中药材“有机、绿色、地道”品牌。
茶垭镇大龙村是岷县一个深贫困村,全村1300多人只有1300多亩土地,贫困人口166户559人。 近年来,大龙村有很多民工返乡创业。 依托药材产业发展蜜蜂、鼠尾草等产业,2018年实现全村脱贫。
“回村种药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老母亲。 为什么需要在外面流浪呢? 我们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曾经来打工的马文刚夫妇回到大龙村,开始种植药材。 2019年,中药材种植收入达到8万元(人民币,下同)左右。 产业发展,解决了村民回流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无人照料等社会问题。
2019年,岷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1万亩。 其中,岷县当归栽培面积近30万亩,总产量达6万吨以上。 岷县当归城中药材年交易量达20万吨,交易总额60亿元,岷县当归交易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占全国出口量的90%以上。
据统计,全县中药材加工交易从业人员5.6万人,通过中药材产业扶贫,农业收入增加16.17万人,全县中药材市值达到42亿元。 中药材收入占岷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0%以上,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岷县群众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此外,岷县还将立足蜂业种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完善蜂业饲养、加、销链。 全县建成养蜂合作社280多个,蜂蜜生产扶贫厂6家,全县养蜂农户达1.2万户,带动了10571户贫困户的稳定增收。 年产蜂蜜约1250吨,生产总值1.5亿元。
岷县打造特色牧草品牌,加快发展岷县猫尾草为主的特色草产业规模化种植、加工和销售等全产业链。 目前全县累计种植狗尾草10万亩,年产量6万吨,生产总值3.6亿元。
“岷县脱贫‘三宝’、药材青稞”是甘肃岷县家喻户晓的顺口溜,也是当地产业发展促进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
岷县是国家扶贫县和六盘山片区重点贫困县之一,甘肃省深度贫困县之一。 5年来,岷县有131个贫困村脱贫,3.85万户家庭16.83万人实现稳定脱贫。
“住的小康屋,走的水泥路,吃的是自来水……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不比市里差。 ”走进岷县,一座座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康庄大道宽敞平整。 昔日的贫困县成为幸福之家,伴随着中药材,一幅产业繁盛、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小康生活画卷在岷县缓缓展开。 (完)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