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草木葱茏,绿树成荫。 7月21日下午,下过小雨后,茶业口镇阁老村到处绿意盎然,生机盎然。 在村里的中药种植基地,十几个村民正在辛勤劳作,一棵棵棵苍翠的中药植物在微风中点头。 阁老村在党的建设引领下,大力发展中药种植产业,撬动农村经济增长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眼下正值中药生长季,在柴胡种植基地,阁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解加彬正和村民们正在调查柴胡的发展势头。 在贡菊种植基地,村民们有序分工,扶正、补苗、追肥,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47岁的本村村民杨庆芝身体不好,不能照顾家人打工,家人生活一直很艰苦。 “在家门口的中药种植基地打工,每天能拿到80元的工资,还能照顾房子,这给我的生活带来了生命力和希望,我很满意。”
近年来,阁老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在党建工作指导下成立阁老村集输中药种植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流转村民土地100多亩,带领村民利用自己的土地进行中药种植目前200多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今年10月将进入收获期,届时,大概“原来村民的土地主要是种玉米,亩产500斤,能卖到600元左右。 除了人工、肥料,老百姓赚不到钱。 ”解彬说,“现在,村民正在栽培中药。 合作社还免费提供种子、技术和回收销路。 一亩年收入2000元至3000元。 今年秋收后,我们将继续流转200亩土地,扩大中药种植规模。 ”
党建工作引领,村社共享。 本着诚意服务、情义服务、智慧服务的决心,阁老村认清形势,认清发展定位,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引进近300万元投资,开发中药种植项目,打造中药文化如今的阁老村村民,心中有信念,手里有干劲,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令人意外的是,8年前,阁老村连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 2014年,解加彬出任村庄发展带头人。 他知道种田不能让村民致富,为了找到适合阁老村发展的出路,解加彬带领村民种草莓大棚、盖豆腐店,但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等原因失败了。 解加彬并没有因为一次次的败北而失去奋斗的勇气,反而越受挫越有勇气。 他带领村民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北靠青石山,南靠沙石山,阁老村位于两山之间,水资源丰富,无污染,质量好,土壤气候达标,而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前后有多家中药公司来考察,阁老村经过多方考虑,最终与济南中科中药种植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公司携资本进村,计划建设中药加工厂。
当天,在阁老村党总支委员会大院里,一座170平方米的中药加工厂正在紧张建设中。 加工厂建成后,回收村里栽培的中药,进行初加工。 “后来我们建了第二、第三加工厂,以村集体车间合作社工厂的模式,发展老百姓的小作坊生产,给他们提供设备,进行技术指导,进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 ”解加彬说。 发展中药种植业,关键是技术和人才。 要在坚持产业强势经济的同时,在人才支撑下,有效推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拉动升级,不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 对阁老村来说,光靠村干部的力量很难支撑农村振兴大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阁老村大力推进人才回收,成立村级发展顾问团,凝聚智力,壮大乡村振兴组织力量,畅通优秀人才下乡服务渠道,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阁老村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拥有山岗8000多亩,有利于今后的发展规划。 下一步,一是利用我们的关键点,种植适合在树荫下生长的中药品种,加大中药种植规模。 二是继续引进投资企业,搞好本企业特色产品如小米、山羊的销售,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合作社,开发水资源,建设水厂。 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让老百姓生活更上一层楼。 ”
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半夏、贡菊、地黄、柴胡等中药在阁老村土地上茁壮生长。 这些不仅是治病的健康之草,也将成为阁老村村民致富的“金方”。 阁老村坚持“以企带动基地、以基地带动产业”的发展战略,一村一品优化区域布局,牢牢抓住中药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做大做强富民产业,开好“致富药方”,中药产业更加广泛来源:济南日报鲁中融媒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