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四川省林草中药材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为深入推进全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林草中药材产业,在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主要种类(品种) )
林中药材分为木本药材、林下栽培药材、草原(高原)药材三大类,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一)木本药材:杜仲、黄柏、厚朴、乌梅、银杏(叶用)、辛夷花、山茱萸、吴茱萸、红豆杉、川楝子等。
(二)林下栽培药材:黄连、茯苓、猪苓、半夏、黄精、石斛、重楼、天麻、灵芝、川木通等。
(三)草原)高原)药材)川贝母、羌活、甘松、党参、红景天、变叶海棠、大黄、独活、秦艽、掌参、川续断、独走、棒槌、藁本、红毛五加、山菖蒲等。
二.种源要求
(一)种源选择。 的种源符合中药材相关标准要求,经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审定(或鉴定)优先选用质量优良、性状稳定的药用植物良种或新品种,鼓励采用药食兼用品种,由道地产区、林草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资格的公司繁育(种苗下同) )。
(二)种苗质量。 林中药材种苗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没有标准的,应当明确生产基地使用种苗的等级和相关质量要求。 质量检测方法可参考《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 GB/t 3543.1~3543.7-1995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规程》 ( GB 2272-1999 )。
(三)种源检疫。 县域外运的中药材种苗,应当按照国家要求实施检疫、三、基本栽培技术
(一)基地选址
1 .生态条件。 生产基地应当位于所选药材种类(品种)的传统产区内,在其非传统产区选址的,应当根据文献或者前期试验证明所选品种在该区的适宜性。 基地的生态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海拔、土壤类型、土壤背景值、地形地貌)及耕作制度)、前茬作物、间作模式等应当适合所选药材种类(品种)植物的生长需要,有利于药材优良品质的形成。 四川省药材种植基地选址应符合《川产道地药材认证通则》(db51/t2565-2018 )的相关要求。
2 .环境要求。 选定的生产基地周围应无污染源。 基地环境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空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类区要求,土壤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 GB 15618-2018 ),灌溉水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 GB 5084 )
(二)栽培技术
应根据林草中药材生长特性和水分、养分需求特性以及药效物质的形成、积累规律等开展规范化栽培,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 .基础设施。 根据所选林草药材种类(品种)特性,建设排、浇水设施。 林下中药材种植应当根据所选种类)品种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和林分郁闭情况建设遮荫设施。
2 .土地整理。 充分考虑所选药材种类和品种的特性,进行土地平整(平整程度)、耕地(耕地方式、耕地深度)、打垄筐(高度、宽度)等。
3 .播种栽植。 根据所选药材种类(品种)的繁殖方式,采用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方式进行栽培。 采用直播方式时,要明确播种时间、播种方法、播种量、播种密度等,根据品种生长习性及时间苗、补苗。 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栽培的,应当明确育苗方式、定植时间、种苗等级、栽植密度、栽植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4 .田间管理。 根据所选药材种类(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规律,确定出水时间、方法、用水量等。 并根据不同药材生长特性,开展中耕除草、摘薹去蕾、修剪整枝、遮荫、坐果、亮根、越冬越夏等管理工作,对野生育方式生产的中药材,坚持“最大持续产量”,补种、封育、轮替
5 .有害生物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有害生物调查监测。 根据有害生物种类、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制定防治方案,优先采用生物、物理、人工等绿色防治技术。
6 .肥料施用。 根据栽培中药材养分需求特点和土壤供肥保肥特性,合理使用肥料。 提倡以有机肥、生物肥为主,科学合理使用化肥,鼓励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经国家批准的菌肥和中药专用肥。 施用的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 禁止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院垃圾、不腐烂人畜粪便,禁止使用抗生素超标农家肥。
7 .农药的使用。 应根据种植基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使用农药。 规范农药品种施用量、次数、时间、使用方法、使用安全间隔期、使用防护措施等。 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禁止不合理使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和中药材上限使用的农药,禁止使用壮根灵、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
8 .档案管理。 要建立从种植基地选址、种源选择使用、日常生产管理(包括肥料、农药使用等措施)到产地初加工(或产地处理)的完整档案信息,建立健全相关基地管理和生产制度。
四.采收和初加工技术
(一)采收技术。 根据林草类中药材生长发育习性,必须坚持质量优先、产量并重的原则进行采集。
1 .采收时间。 要参照传统采收经验和现代研究成果,根据药材品种、施药部位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采收时间,确保药材质量。
2 .采收方法。 采集过程应尽量保证中药药用部位的完整性,明确采集仪器、药用部位分离方法等要求,对未经清洗直接干燥后使用的中药,如银杏叶、乌梅果、辛夷花等,在采集过程中要保证清洁,防止外源污染物和破坏
3 .采集后暂存。 根据药材特性,确定鲜药材(如鲜石斛)的合理保存方法,如冷藏、沙藏、罐装等,明确保存条件和保存期限,原则上不使用保鲜剂和防腐剂。 必须使用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产地初加工技术。 根据药材性质和商品销售、运输、储存要求,除药用部位外,以最大化保证药材质量为原则,进行产地初加工。
1 .场地要求。 加工场地应当清洁通风,配备遮阳、防雨和防鼠、虫及畜禽的设施。
2 .网筛分级。 将采集的药材明确药用部位、非药用部分和异物范围,采用适当方法去除药用部位和异物,按不同大小、粗细等进行分级,便于加工利用。
3 .清洗处理。 对需要清洗去除的药材(如独活等),以去除杂质、最大化残留药材有效成分为原则,将药材按大小分级清洗,泥沙洗涤,去除残留枝叶。 但是,应当明确洗涤用水、洗涤方法、洗涤时间、洗涤次数等要求。
4 .干燥处理。 除新鲜中药材外,大多数中药材都需要干燥,干燥处理应在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前提下,借鉴优良传统方法,确定合适的干燥方法。 直接晾晒时,请明确晾晒方法、晾晒时间、注意事项等。 对设施设备进行干燥的,应当明确设施设备、温度控制等要求。
5 .特殊加工。 厚朴、黄精、天麻、石斛、党参等需要特殊加工要求的中药材,应根据传统加工方式,结合相关标准要求,采用相应的初加工工艺,明确加工的时间、工艺等要求
6 .少用药材。 新鲜药材可采用冷藏、沙藏、罐藏等方式保存,必须明确保存条件和保存期限,防止药材霉变。 储存原则上不使用保鲜剂和防腐剂,必须使用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7 .注意事项。 在中药材初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进行防霉、防腐、防龋,禁止硫磺熏蒸方式加工中药材,禁止增量染色、漂白、掺假等行为,确保中药材质量。
(三)不同用药部位中药材初加工技术
1 .根和根茎类药材。 采集后,应清除泥土、须毛和地面部分茎叶,根据药材性质及时干燥、干燥或阴干。 如天麻、黄精等在晾晒前需蒸熟,半夏等在晾晒前需冲水,或加入甘草、明矾等其他药物消除毒性,党参在加工过程中需推拿中药。 根茎类中药材主要为地下根类(党参、独活、秦艽、川续断、棒槌等)、块茎类(半夏、黄精、白芷、重楼、红景天等)、根茎类(黄连、羌活、大黄等)、鳞茎类)、贝母等。
2 .茎木类药材。 主要指木本植物的茎,和少数草本植物的茎,大多数草本植物的茎都归入全草类中药。 一般采集后按规格鲜切、晾晒、烘干。
3 .皮类药物。 用皮入药的中药材一般采集后按规格新鲜切成一定大小的块状或切片,然后将山茱萸、吴茱萸、红毛五加等直接干燥。 另一方面,黄柏等采集后新鲜刮去外皮后干燥,杜仲、厚朴加工过程经过“出汗”等处理后,进行纱线、切片、缠绕
4 .花类药材。 花药材采集后,一般可放在通风处展开阴干,或直接在阳光下晒干,也可在低温条件下迅速干燥。 但要注意其色泽鲜艳、花朵完整,防止有效成分散失,保持金银花、辛夷花等浓郁香味。
5 .果实和种子类药材。 这类药材一般采后直接晒干备用。 例如银杏果。 但是,也有需要烤乌梅等熏蒸的东西。
6 .全草和叶类药材。 全草和叶类药材品种中含有大量挥发油成分,采集后最好在通风处阴干或晒干。 必须在未完全晒干前捆扎成小捆,然后晒干至全干燥,一次性全干燥操作后捆扎易碎。
7 .其他类型的草药。 其他中药材是指上述未包括的中药材。 包括茯苓等菌类、五倍子等虫瘿。 根据各药材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处理和加工。
五.包装储存技术
(一)包装技术
1 .材料选择。 必须根据林草类中药材的贮藏特性选择包装材料的类型和规格,包装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应性、稳定性、稳定性、功能性、保护性和便利性,在中药材的包装、贮藏、运输和使用中起到保护中药材质量的作用。
2 .包装方式。 包装方式应当明确单个包装材料的包装量,确保中药材在包装内不松动,且整体包装材料外观形状一致。
3 .包装标志。 每件包装必须注明品名、产地、日期、交货地点,并附有质量合格标识。
4 .人员要求。 中药包装操作和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或者专业知识,每年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检,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二)贮藏技术
1 .仓库要求。 根据药材特性选择仓储类型(常温库、背阴库、低温库)及仓储内外环境)内墙、地板、门窗等。 应当配备防虫、防鼠、通风、避光、防潮、防火等设施设备。
2 .仓库管理。 应当明确药包堆放高度、山与山、墙、梁、柱等间距、通道宽度、灯具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的距离等要求,保证中药材储存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
3 .用库管理。 必须明确中药材库存期间的管理内容。 制定检查频次、检查内容、仓库温湿度调节措施等库存管理档案制度。
4 .出库管理。 应当制定中药材出库流程,设定相应的交接流程。
(三)运输管理
1 .运输工具。 根据中药材类型、特性、运输季节、距离等要求确定运输工具,选择的运输工具应当具有防晒、防水及防潮措施。
2 .运输过程。 必须确定装载方法,防止药材损坏,防止运输过程中混淆、污染、异物混入、包装破损、雨雪淋湿等事故。
3 .随行文件。 运输药材时必须携带随迁文件,随药材同时到达目的地。 随行文件应包括药材名称、规格(等级)、毛重、净重、产地、批号及包装单位、日期、厂名、发货人及联系方式、发货日期、收货人及联系方式、承运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