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十三五”期间,随着精准脱贫的深入推进,许多地方把见效快、收益相对高的中药材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中药材种植面积也大幅增加。 “十二五”期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相信中药材种植面积应该会处于比较稳定的区间。 但由于中药材自身的特殊性,一些不熟悉中药材的种植户、合作者或企业投入该行业,进行大面积种植,最后比较经济效益和理想差距太大,有的面积太大,无法精细化管理,最后导致收获不绝或减产
一.土地种植成本增加
由于逐渐增长的市场需求,我们有效的种植面积和市场需求形成矛盾,土地资源受限,土地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了药材的种植成本,现在的土地成本与前五年相比,在很多地方几乎翻了一番,有的地方每亩每年1500-2000亩据我们调查,焦作、武陟一带由于四大怀药种植经济效益较高,亩租成本在1000元左右,而南阳、信阳一带亩租成本在600元左右。
二、劳动力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严重影响规范发展
中药材种植属于精细化管理。 与大田作物相比,中药材种植机械化程度较低,从种植、中耕、除草到收获,专用机械比较少,很多环节需要人工,人工投入比较大,目前劳动力从原来的每日20-40元上升到80-100元,药材的同时,由于目前市场上没有中药材种植专业除草剂,除草主要依靠人工,这一部分几乎每季度需要人工除草3~5次,成为主要劳动力投入环节,劳动力投入成本大幅上升。
三.种植质量意识差
由于以种植中药材为主,尤其是中药材与其他大田作物不同,中药材追求“优质适产”,许多中药材种植户以“产量”为目标,标准化种植意识不足,中药材有效成分和不良反应问题较多,严重影响了药品的疗效和出口要求
四是国家对药材种植扶持政策太少,扶持力度太小。
很多地方政府没有管理药材的行政机关,很多地方把药材管理按农作物进行管理。 但与其他大田作物相比,小麦、玉米、大豆等每年国家都有相应的收购补贴、种植补贴、机械补贴等惠农政策,但对中药材种植来说,享受农业的相关扶持政策不够,中药材种植补贴少,农民根据市场行情近几年,国家对中药材越来越重视,为保障中药材产业发展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但很多地方仍然缺乏配套的中药材种植扶持政策。
五.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中药种植户基本上是以个人为主的种植个体,或者说是松散的合作社,很难有相对稳定的管理体制,很难保证种植规范有序发展。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