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夏天是许多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为了以后更好地收获,村民陈泽坤很早就来到自家的魔芋地里除草。 放眼望去,魔芋芋头已经高了一半,长得很好。 近年来,临沧市凤庆县小湾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引导村民发展林下产业,实现农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创林下“掘金”新业态,初步形成绿色发展道路。
小湾镇春光村村民陈泽坤养护林下魔芋种植。 ( 2022年7月27日摄)
魔芋温暖湿润,投入少,产量高,效益好,是林下栽培的好选择。 2018年后,陈泽坤多次从“土专家”那里学到林下魔芋栽培管理技术,经过夫妻俩的辛苦和反复尝试,自己也成了当地知名的“土专家”。 林下魔芋种植也初具规模,目前已发展到30多亩,2020年开始盈利,第一年达到10万元,第二年达到8万元。 除了直接销售魔芋,陈泽坤还自己种下魔芋的种子卖给周边的人,向来买种子的人传授经验,越来越多的人和陈泽坤一起种植林下魔芋。
小湾镇春光村林下重楼移植。 ( 2022年7月27日摄)
随着林下魔芋种植稳定下来,陈泽坤开始拓展新的林下产业。 他认准了中药,开始发展林下黄精、吴茱萸等中药种植,目前已种植黄精5亩、吴茱萸5亩,进一步提高了自家核桃园的经济价值。 陈泽坤喜笑着说:“接下来计划把林下黄精发展到30亩,扩大种植规模,增产增收。 ”。 如今,陈泽坤家原先闲置的核桃园可谓“遍地黄金”。 家人也越来越奔头了。 这是青山变成“金山”的现实写照。
李世友是凤庆全农产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利用自己的核桃林,从林下重楼种植开始探索,但由于重楼生长周期长、收益慢,在重楼成长的间隙,李世友继续探索林下产业更多的路径。 他开始利用林下空地养鸡、养猪、养牛、栽培饲草。 后来逐渐发展到黄精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先后承包土地500多亩,实现了种养殖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化的林下产业模式。 截至目前,李世友种植重楼100亩,可销售10吨左右,产值可达170多万元。 养鸡200多头,养猪200多头,养牛17头,每年可饲养4000多头牲畜。
小湾镇春光村村民李世友家喂牛场。 ( 2022年7月27日摄)
一路走来,李世友不忘初心,在不断提高自身养殖本领的同时,积极发展本村大佬。 另一方面,他在公司和基地为本村的大佬提供了11个固定岗位,让大佬在家门口“上班”。 他还频繁组织周边群众就近工作,从事除草、移植、收获、运输等多项工作,每年可工作300多人。 一方面,他运用丰富的养殖技术和经验,又成为了周边群众的生产“老师”。 在大家的指导下,我们也毫不吝惜地分享,真正实现了顶枪带领群雁飞行的好效果。 李世友“化绿为金”的发展模式,让春光村成为著名的林下“聚宝盆”。
林下产业的春风,如今仍在蓬勃发展,在小湾这片热土上,一点一点地吹向更远的地方。 位于小湾镇最东边的梅竹村,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产业发展十分受限,多以茶叶、核桃为主,如何提高农业效益和效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通过大量走访调查,梅竹村“两委”发现,靠山吃山,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是村民的最佳出路。 梅竹村“两委”迅速联系相关农业单位,大力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并通过入户走访、群众会议宣传等多种方式鼓励村民投身林下中药材种植。 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茶兴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发展林下药材种植,率先种植林下板蓝根10多亩,并率村集体种植龙胆草70多亩。 此外,梅竹村还将通过“农户种植、公司技术支持、合作社回收”的方式,尽量为群众提供保障,减少群众后顾之忧,真正让林下资源变成“绿色提款机”。
凤庆森林航空摄影。 ( 2022年4月19日摄)
近年来,凤庆县深入贯彻“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生态与发展两大基本方略,充分利用资源存量,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探索林下产业发展,打造林下产业增收的“金链” (李爱贤、杨雪、张艺璇)
来源:凤庆县融媒体中心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