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林中榛子和草药生长良好。
本报记者罗彦坤文/摄
盛夏时节,通河县通河镇鸡讷公路一侧的“士明田园”呈现丰收景象。 120亩大榛子结满枝头,林下种的黄芩也进入收获季节。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村民走出了致富之路。
用手举起树枝上结的榛果,村民滕庆山兴奋地说:“今年的收成肯定没错。” 这片榛林种了7年了。 一棵树的产量都达到3斤以上,收益超过100元,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三年前,联社引进中药栽培,榛树每隔4米种一片黄芩。 黄芩不与榛树争肥,榛树能为黄芩遮挡多余的阳光。 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很有精神。
该高效耕作林隶属于通河县崇古尔河有机米农业专业联合会,2014年联合会成立后,以有机米生产为主业。 该农业景区内的榛林既是示范林,也是乡村景观。 联社理事长卢士明表示,当时政府呼吁农民种植大榛子,但村民担心榛苗无法成活,收益上不去,纷纷观望,没有动手。 联合公司拿出一块土地带头栽培。 看到联合公司种的树还活着,各家也开始种榛子了。 村里的许多树苗产自联合公司的第一片榛子林。
“榛果一斤能卖三四十元,黄芩一斤能卖两块钱,林地两个利润。 榛果一年比一年多,栽培收益一年比一年高。 ”滕庆山表示,联社的成功有效带动了村里庭院的经济发展,很多村民学习了联社的方式,把耕作模式搬到了农家院。 联合社为此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还负责批量回收、销售。 各家庭利用小菜园增加利润,联社的这片树林成为全村的果园基地。
联社引进中药种植,为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卢士明带着大家与通河县北药协会签订了种植订单,村民种植的中药由药企全部接收。 一时间,黄芩、板蓝根、五味子、兴安杜鹃等中药材种植在通河镇各地开花结果。
卢士明表示,中药材种植收益,填补了榛子种植初期无收益的“空窗期”,榛子树长大还能发展林下种植,给村民以信心,拓宽了增收渠道。 下一步,联社打算将有机大米销售和榛子销售相结合,“强强联合”,打造更具优势的“拳头”农产品系列,让乡亲们的财富之路更宽,乡村振兴产业走得更远。
来源:哈尔滨日报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