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题:“药材大王”山林新产业——促进山西沁源发展林下中药材增收
新华社记者孙亮全
激发专家智慧,培育本土“药材王”,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山西省沁源县近年来多管齐下,“搞活”当地中药材产业,促进人民增收。
位于太岳山内陆的沁源县有220万亩林地和120万亩天然牧坡,适宜中药材生长,全县有600多种中药材在此生长,是党参等药材的主要产区。
沁源山区出产的野生党参质量很好,只是多年没种,每年全县只有五六十个参试者能在山上挖出五六千斤野生党参。 “被三乡五里的当地人买了,被土吃掉了。 野生党参几乎出不来沁源。 ”沁源县党参种植大户孙海峰说。
2018年,沁源县实现脱贫攻坚,一位千方百计寻找思路致富的当地干部听说山西大学教授王玉庆对中药材种植非常有心得,于是“三顾茅庐”,硬把王玉庆从城市带到沁源山上。
带队两个月摸清山药石家底后,王玉庆召开座谈会。 县委书记、县长、政府部门、乡镇有关负责人来了,讨论核心。 沁源中药材种植面积小,产量低,无规模,无产业。 ”王玉庆说。
2019年,沁源县制定《中药材10年发展规划》,提出“药上山、粮还田”林下中药材发展规划,对中药材种植给予一定补贴。 同时开始培训,从“冬训”到“春训”,从乡镇政府会议室到村支部、农家大院,甚至山里的树林里,王玉庆等人组织的培训都出现在沁源各地。
在多管齐下,当地迅速出现了“药材王”。 1985年出生的孙海峰成为“党参大王”。 2018年,在老家沁源县矢棒村,常年在外卖药积攒的700万元房子全部扔到地里。 他迁了三千亩土种党参,同时进行党参产品加工,除药材本身外,还生产党参茶、党参粉等功能型产品。
2019年,孙海峰又在村集体山林种植党参1000亩,今年将林下党参面积扩大到7000亩。 2019年,孙海峰的党参产品产值将达到300万元,今年预计将达到3000万元。
“90后”高晨也成了“苦参大王”。 17岁东渡广州,23岁回到家乡虎现村后,高晨开始种苦参,除了种在山坡上的荒地上,今年还种在山上林地,种植总面积达5000亩。
沁源县今年连翘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野生面积达到35万亩,新发展的党参等种植面积也达到4万亩,14个乡镇出现数十名中药种植大户。 “大王”们都成了当地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他们除了种植中药材外,还进行中药材加工和下游产品的研发,一批“中药材大王”“激活”了当地的中药材产业。 (完) )。
声明:转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 如有出处表述错误或侵犯你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利证明书与本网联系。 马上改正、删除。 谢谢你。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