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2日电题:内蒙古喀喇沁旗:中药材种植有“铁帮”
新华社记者魏婧宇
6月的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随处可见夏季播种板蓝根的繁忙景象。 一台撒药材机在田地里来回移动,在翻了的土地上播种秧苗。 农户们悠闲地坐在田埂上,盘算着今年的药物种植收入将增加多少。
“药材的播种开采有了这些‘铁家伙’的帮助,节约了我们很多。 ”喀喇沁旗锦山镇西沟村村民谢怀东说,以前人工种植板蓝根,一天种最多的半亩地,现在用播种机,一天能种30到100亩。
喀喇沁旗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盛产北沙参、桔梗、黄芪等中药材,被誉为“北沙参之乡”。 目前,当地中药材的播种、开采、加工等环节都使用了先进的农机,机械化不仅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也帮助谢怀东等贫困群体脱贫。
在喀喇沁旗推进机械化种植中药材的是返乡创业青年邓彦波。 在他的家乡西沟村种植中药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 种药材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尤其是挖药的时候,一直要弯下腰,邓彦波父母的腿脚出了故障。 “因为当时没有开采中药材的机器,所以我想发明一个,可以大幅度减少大家的劳动。 ”邓彦波从技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发挖药机。
2005年底,郝彦波研制出第一台挖药机。 三年后,他成立了机械厂,一口气生产了20台挖药机,但销售的第一台挖药机频繁出问题,剩下的机器再也无人问津了。 经过两年的研发改良,郝彦波2010年上市的改良版挖药机终于得到市场认可,年销售13台,机械作业开始取代人力。 叶彦波更是来势汹汹,先后发明深松旋耕机、药材播种机、药材烘干机等机器,获得11项国家发明专利,累计销售中药农机4000多台。
机械化种植减少了中药材生产的劳动力投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邓彦波发现,很多种植户没有能力购买大型机械,2018年成立淇艺中药材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统筹机械化工作比较容易。 目前合作社有种植户300多户,其中贫困户169户,各类中药农机680多台。
合作社组建机器服务团队,员工可以购买农机托管合作社,也可以加入机器服务团队充当操作手。 用谢怀东的家庭扶贫产业周转金购买了挖药机,儿子谢天彬通过合作社的免费培训成为机械操作手,合作社的机械服务团队在各地工作,每年可以收入2万元。
每年药材播种开采的季节,谢怀东一家三口都忙得见不到面。 谢怀东在家经营着7亩中药田,老伴在合作社中药材示范园打工,儿子开着挖药机去辽宁、河北、甘肃等地采药。 辛勤的劳动带来了红火的日子,谢怀东一家在2019年顺利脱贫。
成立两年来,淇艺中药材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帮助169户贫困家庭增收68万元。 机械化种植中药材,不仅帮助种植户过上好日子,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中药材种植方式。 “村子的坡地上存不住水,不能种中药。 种玉米每亩只能收入3500元。 ”邓彦波说:“我们发明了全膜覆盖机,在坡地上覆盖膜来保存土壤中的水分,有利于药材的生长。 ”。 合作社流转320亩坡地建设中药材示范园,采用试点覆膜播种中药材新方式,亩产玉米增收1500元。
看着乡亲们操作农机在田野里忙碌,邓彦波又有了发明创造的新想法。 “现有的农机很难操作,所以正在开发可以遥感操作和智能驾驶的智能农机,操作起来很方便。 ”邓彦波表示,智能化挖掘机预计明年投产,智能化播种机目前也正在研发中。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