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6月17日,重庆日报全媒体罗艺报道首届中国(重庆秀山(山银花节暨武陵山中药博览会)在秀山举行,国家山银花产业发展联盟暨山银花研究院正式成立。
热闹的展览会现场。 罗艺摄秀山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我市山银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县,该县已发展含山银花中药材基地38万亩。 “十二五”期间,秀山将强化道地药材产业链,建设“武陵药都”,实现以中医药为核心的文化健康旅游产业产值超百亿元。 一波三折,山银花终于成了“致富花”。 秀山于1972年开始规模栽培山银花,1983年成为原四川省重点扶持的银花生产基地县,全县占地面积约1.5万亩。 2003年以后,秀山金银花的面积不断扩大。 然而,在“金银花”“山银花”名分之争中,秀山银花被划为“山银花”,价格降至高峰时期的10%,花农积极性受损,产业发展一度低迷。 近年来,中药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追捧,“山银花”功效也正名,秀山银花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产业。
山银花深度加工产品备受关注。 罗艺摄目前秀山山银花生产面积达21万亩,生产基地覆盖15个乡镇52个村2万多个农户,其中贫困村28个,贫困户带动4521户。 该县已建成清溪—溶溪平阳盖、隘口—钟灵太阳山2个万亩山银花产业示范带,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2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村2个。 健全产业链,产销一条龙发展在实现种植面积规模发展的基础上,秀山着力打造完善的山银花产业链。 在育苗方面,秀山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培育出“渝蕾1号”等良种山银花品种,每年“渝蕾1号”种苗数超过200万株,提供给县内外种植户。
山银花精华。 罗艺摄在加工方面,县已培育山银花产地初加工厂45家,从事山银花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130多家; 引进海王、步步高、红日三家中医药上市企业入驻秀山工业园,对山银花就地精深加工,打造百亿级中医药产业集群。 目前,该县已成功获批重庆市特色产业(中医药)基地。 与此同时,秀山与西南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单位密切合作,成立秀山银花研究中心、国家现代中药资源信息与技术服务秀山站、重庆市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中药材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秀山技术推广站,开发试制银天颗粒、银花饮料等产品。 秀山银花的蒸汽杀青、热风干燥、低温干燥等加工技术,在全国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在销售方面,该县将探索“互联网”新途径,银花茶等产品在“村头”电商平台上线销售,形成“良种繁育—种植基地—产地初加工—园区深加工—电商网上销售”全产业链基本格局在品牌打造方面,该县已注册“秀山银花”地理商标,“秀山山银花”被认定为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山银花成功进入“渝十味”品牌。 制定了《秀山银花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等12个地方标准,统一制定了全县山银花初加工产品的包装和标识,建设了全县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大大提高了秀山银花的市场竞争力。 建设“武陵药都”,推进乡村山银花振兴,成了秀山脱贫致富的“金花”。 为进一步加快山银花产业发展,该县提出“12211”战略,即建立“一库”——武陵山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 “两基地”——全国著名道地中药基地县、武陵山中药产品加工基地; “两中心”——武陵山优质中药材良种种苗繁育中心、武陵山中药材现代物流中心“一示范区”——重庆市生态健康旅游示范区; “百亿”——年至2025年,全县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及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 未来,秀山将继续优化发展机制,加快基地建设,重点支持规模20亩至50亩的经营农户加快基地建设,将山银花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常年投产15万亩以上,产量达到全国25%以上,质量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修订完善山银花各项地方标准,加强规范管理,稳步推进2万亩示范带建设,培育15个2000亩以上规模的专业村; 发挥产地优势,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物流仓库,建设重庆武陵山片区中药材现代物流基地,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秀山及周边中药材加工业主、经销商逐步聚集物流园区,培育中药材产地市场; 开展中药资源监测,收集市场信息,搭建中药材生产发展预警平台,搭建为产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的科研平台,加强科技支撑,以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以相关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据, 联合县内主要医药企业,组建武陵山中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博士后、学术工作站,开展中药基础研究、产品开发、药品检验检测,增强核心竞争力; 加大建设武陵山优质中药良种种苗繁育中心和绿色中药材种植基地招商力度,壮大经营主体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来秀山发展山银花产业链,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