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到了冬天,很多人早晚做小米粥,温暖养胃,但很多人不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 其实小米和路边常见的狗尾巴草有很深的关系,一起来看看吧。
曾经为了古代的主要粮食
小米古称小米,先秦时期称秣,是我国最早驯化的栽培谷物之一。 我国常说国家是社稷,可见,稗子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小米在古代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古结果表明,中国的粟栽培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在陕西岐山县斗鸡台、西安半坡村及甘肃、云南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大量炭化粟粒。 可见,在新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始以小米为主食。
小米是一种抗旱、抗瘦的作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容易生长。 由于这些特性,在农业还不发达的古代,曾经成为人们的主要粮食。 在夏商周时期,粟和粟属于五谷,粟是当时五谷之首。 汉代有一个专门的农业官职叫“治粟都尉”,主要管理粮食(粟)仓。
另外,小米在古代被认为是兵粮,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国家储备粮”。 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令》记载:“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伱,兵强士勇。” 大则粮食多,大则人多,兵器强则士兵勇敢。 这里的粮食是小米。 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记载:“夫积者,天下之大命也。 小米多钱多不行?”国家要以农业为根本,重视屯粮,才能保证国泰民安。 标志着汉朝时小米已经作为兵粮成为国家征兵储备物资之一。
中唐时期,大米在南方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的主食,粟的地位逐渐没落,随着明朝玉米的传入,粟成了杂粮。 但在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气候仍然不能满足水稻种植的条件,小米仍然是这些地区的主食之一。 例如,在陕北,直到今天,黄连小米在家庭餐桌上仍然占有重要位置,煮饭、煮饭是当地的日常饮食。
用狗尾巴上的草做的
小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培育历史,最初是怎么来的? 这要从爷爷的“狗尾巴草”说起。
“小米是从狗尾巴上的草人工驯养出来的”。 中国科学院博士、科利斯会成员史军告诉新京报记者,人们从自然植物(狗尾草)种子中选择籽粒饱满、粒大的个体,经过世代积累使之成为优选个体,再进行栽培改良,筛选出具有大种子基因的个体进行繁殖,发展成现在的小米
“这一定是经过了几代人的筛选。 不仅是小米,大米也是如此。 持续选育栽培,形成了今天的大米。 所有农作物都有这样的驯养过程。 ”史军表示。
北京新闻记者刘欢
编辑祝凤岚校对李铭
来源:新京报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