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宣威市汤镇有这样一个坚强的女人。 多年来,她不断发展中药产业,培育出“龙津”牌灯盏细辛,并在全市推广种植,一朵朵平凡的灯盏成为大势所趋的脱贫致富之花。 她是宣威市龙津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美玲,今年4月被授予曲靖市劳动模范称号。
2013年,王美玲辞职,来到宣威市汤镇创办龙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她创业铺平了道路。 因为自己以前从事过IT和营销行业,跨行业创业对她来说没有任何基础。 所以她只能从不断摸索、学习中寻找新的突破口。
谈及创业之初的经历,宣威市龙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美玲说:“因为农业本身靠天吃饭,跨行业,以前对农业的了解也少,了解也少。 决心转行务农后,我想尽了一切办法,和很多科研院所合作,去了很多基地学习,通过几年的努力克服了对农业知识的缺陷和短板。”
公司走上轨道后,考虑长远发展。 王美玲着手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配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的产学研战略,先后建成中药质量管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西南中药材质量创新与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科技专家服务站、科研合作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龙津生物科技馆、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中药材技术培训中心,开展灯盏花新品系研发、良种选育、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栽培、精深加工到成品质量管理提升的深入研究。
尽管公司科研发展方面不断有新突破,但王美玲对基地也毫不松懈,除了出差和休息日,她每天起床后就到基地察看各类药材的走势,手拉手对员工进行现场教育。
王美玲说:“基地在热水方面有三个点。 基本上我早上巡视各个点,然后处理日常事务。 ”。
宣威市龙津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陶丽说:“我王一向有实干精神,对每一个工作环节她都很熟悉。 每次公司引进新品种她都会先自己学习,然后去现场指导我们所有的工人。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她也会非常耐心地引导我们。”
在王美玲的带领下,宣威市龙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日益发展。 从创业时的单身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人,王玲感触很好。 她说。 “我们的产业像楼梯一样,一步步向上发展。 自13年成立基地以来,从单一的灯盏花品种,经过七八年的发展,目前已有比较成熟的中药道地品种十五种。 ”
目前,宣威市龙津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种植灯盏花、紫丹参、滇重楼、滇黄精、云当归等多种中药材,构建了资源创新、种子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药材贸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体系。 目前,公司流转1560户2000亩土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保价回收产品。 同时,引导适合中药材种植的格宜、西宁等乡镇(街道)村级合作社,组织有种植意愿的贫困家庭与单位签订种植回收合同,为农户增收960万元。
目前,宣威市龙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市中药材合同种植面积1.1万亩,订单总量1.65万吨,订单金额5000万元。 采用金银花和紫花地丁轮作绿色栽培模式,增收6000亩金银花种植户3057万元; 收购230多户农户农肥增收130多万元,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168户,户均增收3920元。
对于企业的发展,王美玲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针对云南省的中药材品种,对中药材进行精深加工,在中医药大健康的相关产业中逐步完善,逐步补充,然后融合发展,努力使我们的品种变得优秀
艰苦创业八年,获得了满院的芬芳。 王美玲先后获得“创业创新奖”、“先进个人”、“云南省科技特派员”、“宣威市巾帼脱贫致富带头人”、“云南巾帼立功标兵”、“优秀民营女企业家”、“社会扶贫模范”、“三八红旗手”等目前,王美玲正在筹划新的路线图——,着力打造中药材精深加工,在做大做强自身品牌的同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的模式,在项目上带领大家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共致富奔小康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