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通讯员袁子皓摄
【名片】
袁子皓1991年生于邵东市范家山镇,2013年毕业于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他了解到邵东传统中药材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还不够,2014年回乡创办邵东多特农业有限公司,着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在他的努力下,多特农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道路,为坚强的邵东“道地”中药材注入新活力。
【故事】
汛期多雨,袁子皓看药田的次数增加了。 7月6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站在山坡上,观察中药材的生长状况。 就药材栽培而言,短发、皮肤黝黑的袁子皓滔滔不绝。 “有些药物不耐水,有些药物马上就要到了收获季节。 好好看看,放心吧。 ”他说。
今年29岁的袁子皓出生在邵东农村,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农”字无缘。 2014年回老家一次,我才知道邵东有种玉竹、百合、芍药等中药材的传统,但大多是散户经营,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热门品牌。
“云南有三七,宁夏有枸杞。 说起玉竹,大家一想到邵东,该多好啊! ”袁子皓说,“当时热血沸腾,我想回乡创业,种植比其他地区质量更好、质量更稳定、知名度更高的邵东‘道地’中药材。
在家人的支持下,2014年,袁子皓回乡创办邵东多特农业有限公司,在火厂坪镇流转土地,种下4650亩玉竹、百合、太子参和牡丹等药材。
袁子皓志在必得,一务农就遇上了“滑铁卢”。 太子参不适合当地气候,质量不好; 百合也遭遇暴雨,长时间潮湿高温天气,因此产量极低。 袁子皓说,最大的问题是急于取得成果,一下子扩大种植面积,布局不合理,管理难度大,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这给袁子皓敲响了警钟,发展农业不仅仅是热血,更需要专业知识,要标准化种植。 从那以后,他白天访专家,晚上啃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顺利进入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修农业。 他与湖南农大、省农科院等单位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专家担任技术顾问。
在专家指导下,袁子皓重新选择中药材品种,重新划分基地,种植玉竹、白芍、枳壳等当地传统中药材,进行选择、田间移栽管理,收获产品,建立可追溯体系。 经过几年的沉淀,多特农业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已成为全省面积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中药材GAP (良好农业规范)基地,引进、开发先进设备,建成年产1000吨优质中药材初加工厂。
从“门外汉”到专家,袁子皓实现了自我蜕变。 为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他扩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周边种药大户提供种苗,统一种苗质量,推动邵东“道地”中药材种植标准的建立。 2017年,袁子皓作为第一完成人的论文《中药材园区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邵阳市科技进步奖。
多特农业公司也获得长足发展,去年药材基地生产玉竹、黄精等邵东“道地”中药材1600多吨,产值900多万元。 药材加工厂加工药材800多吨,产值4200多万元,被认定为邵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去年,袁子皓开始谋划品牌发展,建设电商平台“多途径商城”。 他说:“我的目标是做邵东‘道地’中药材,采用机械化无硫、无添加剂加工,生产无公害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拓宽渠道,打造品牌,将邵东中药材推向全国。 ”。 (湖南日报记者郑丹枚通讯员刘昭云)。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