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河西镇药农在田里挖药
金秋十月,药材芬芳。 在华亭市河西镇,映入眼帘的是一根黄灿灿的“金条”。 药农们忙着收割、筛选、装车,田地头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河南村千亩中药种植示范基地,马彩娟带领着大员在挖药。 “看,这是我刚挖出来的独活药王。 它有四斤重。 ”她一边挖药一边向记者介绍药材。 “今年雨好产量高,亩产1500公斤左右,按目前市场价一公斤独居3.6元,这一亩能卖5400元。 ”
马彩娟是河西镇种药大户之一。 10年前,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她积极参加镇上举办的药材种植培训班,学习先进栽培技术,成立彩娟药材种植合作社,种药带来的收益给她摘下了“穷帽子”,搬到了新农村,住了一个小
就算有钱了也不会忘记村民们。 今年,马彩娟投资40万元在河南村建设了100亩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带领更多村民一起种植中药材。 据了解,今年在药材基地兼职人数达到140多人,每人每天80元,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
丰收季节,采购药材的顾客络绎不绝。 一大早,杨庄村村民溯孝明家的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院子里堆满了药。
“有老比较,村民们种的药材恐怕卖不出去。 ”一旁的杨庄村副主任宇文忠说,“老苏是我们村最早种药的人,发了财,大家也跟着他种。 这几年,他上市场找销路,做起了药材买卖的生意。 收购价格公道,把大家种的药直接给他买,省心省事。 ”
“我们村有好几亩老人种,小规模种植卖不出去,所以联系药店帮忙出口。 ”正在叫中药的周孝明说,“今年我种了35亩独居和川芎。 自己种,帮村民出口,年收益20万元左右。 ”。
村里有了主导产业,房子有了增收渠道,大众在乡村振兴路上更有前途。 今年以来,河西镇坚持以产业扩链、补链、强链为抓手,依托自然优势和资源存量,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大众增收的主导产业重点培育。 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规模化的产业结构,积极引领大众调整产业结构,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强化服务措施,积极举办中药活动,通过基地带动,体现典型引导,在河西种植独活、川芎、柴胡等中药材
通讯员朱玲允亚萍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