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中新网北京8月24日电“在美国,非中国人的疼痛症状很多,中医针灸和按摩是时尚。 比起吃止痛药,中药治疗方法更难上瘾。 ”谈到中医药国际化的话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中国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自豪地介绍。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中医药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如何处理中医药国际故事?
23日,由中国新闻网、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中国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协办的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许多专家都在热议中医药国际化的话题。
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现场。 中新网记者李骏摄
打铁要自身硬,首先要让自己坚强
“中医药要走出去,苦练内功。 打铁要自身硬,首先要增强自身。 ”中科院中药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华敏说。
曹洪欣也表示,中医药要走向世界,首先要依靠中医药的特殊疗效。 中医许多经典名方在慢性病、常见病甚至疑难病症中更有作用,这种作用需要不断挖掘。 同时,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党委副书记高景华通过在瑞士工作的经历,讲述了中医依靠疗效取得欧洲人信任的故事。 高景华说,瑞士政府购买过部分中国颗粒剂。 当地患者通过针灸、推拿、颗粒剂,取得了很好的服务效果,因此来看中医的患者络绎不绝。
“无论是针灸、推拿,还是中药,只有根本有效,才能得到患者的肯定,传播‘疗效’。 ”高景华想。
此外,张华敏指出,中医药可以传播也要加强现代科技成果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中医药走出去需要带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中医药产品必须做到有效、安全、质量可控。
说“国际语言”,推进中医药标准化
“中医药既要有世界语言,也要有中医特色语言。 中医药从产品到研发,都必须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标准。 ”张华敏说。
张华敏表示,中医药应该积极配合国际组织,制定这些公布中医药技术、术语、服务、专用设备的国际标准,包括我国自主制定国际传统医药发展政策、法规,以及提高一些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以针灸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石学敏指出,针灸之所以能在全世界传播,光靠临床有效是不行的。 重视采用国际公认的疗效指标,利用循证医学方法,科学阐释疗效。 只有提供高级证据,并进行一定的应用基础研究,解释机制,取得学术界共识,才能更好地推动针灸学国际化传播。
“科学化、规范化是进一步推进针灸国际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可以抢占国际标准这个制高点,巩固我国在国际针灸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石敏说。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司)原司长许志仁表示,随着多年来的持续推进,中药标准化进程逐步加快,标准化体系逐步建立,相应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例如,在此前公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制定仿中药材采集、产地加工、野育幼仔及野生栽培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的标准体系,同时加快中药生产技术、流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等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司)原司长许志仁致辞。 中新网记者李骏摄
发展本土化,提高中医药国际传播力
“认识中医才能享受中医,享受中医才能发展中医。 ”曹洪欣指出,要提高中医药传播能力,让世界人民越来越了解中医。
中东欧学会会长陈震在论坛上介绍了中医药在匈牙利的发展。 他说,30年来,在位于欧洲的中医药基地培养了近5000名当地住院医生,推广中医药,取得了更多成果。
“中医药服务一定要用当地人能理解的语言讲中国故事。 30年来,我们出版了无数使用当地语言的中医药杂志,同时还出版了两本专著帮助中医药扩大宣传。 ”。 陈震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巴泽结合自身经验表示,想让中医药在海外站稳脚跟、深入人心,必须做到“懂、试、效”。 每个国家理解事物的角度都不一样,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方法是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解释,很多没听说过中医的人来尝试,得到效果证明和认可。 (完)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