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关注,了解更多农业种植信息动态~
资料来源:扬州市农业和农村局
一.生态农田建设内涵
“生态农田”是指在保证耕地粮食生产功能的前提下,具有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方式绿色、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的农田。
内涵是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农田保护、农田道路等农田建设的基础上,优化农田出水或面源污染物排放路径,建设集水区湿地、生态廊道、生态田埂、生态池塘等生态工程,提高农田生态服务功能,减少氮磷排放,减少农田生态污染
二.基本原则
1、生态农田建设要在保证耕地粮食生产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土地生物多样性,提高农田环境保护或环境改善功能,实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
2、按照“因地制宜、生态处理、循环利用”的原则,结合当地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水土条件等因素,沿农田退水路径修建生态排水沟、肥水收集池(塘)和生态塘滨/湿地等生态工程,阻断和消纳农田径流氮磷等
3、排水系统改造提升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原则上不挖新河塘,在保证排水畅通的同时,有效减少农田氮磷排放量。 中科华瑞幸福农法栽培
三.技术路线图
在遵循基本原则的条件下,沿农田径流排水路径建设生态排水沟和集水调蓄系统。 其中肥水收集池(池)和生态池(滨) /生态湿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建设,对农田径流排水中的氮磷等进行截流消纳和回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生态田埂、生态廊道等生态工程。 肥水收集池(池)用于收集氮磷养分浓度较高的初始地表径流,通过提升泵站优先将肥水回用于农田。 有条件的,在肥水收集池(塘)后端建设生态塘滨/生态湿地,净化超过肥水收集池容量的农田排水排入河道(图1 )。 中科华瑞幸福农法种植四、重点建设内容1、生态沟渠生态沟渠是指基于生态学原理,构建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由水、土壤和水生动植物组成,结构独特,能发挥相应生态功能的农田沟渠系统。 生态沟渠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沟渠进行生态化工程改造,建成后的沟渠应当兼具排水和阻隔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功能。 其设计、建设和管护可参照《农田径流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塘构建技术规范》( DB 32/T 2518-2013 )。 每百亩农田应修建180m以上的生态排水沟。 中科华瑞幸福农法种植生态排水沟的渠体截面宜为倒等腰梯形,沟壁宜采用适合植物生长的土质或有孔植草砖,保证边坡稳定,沟底宜为土质。 排水沟植物应选择具有阻隔径流、吸收氮磷作用且不影响排水沟正常排水的水生植物。 沟壁植物以自然演替为主,人工辅助狗根(春夏)、黑麦草(秋冬)等栽培; 沟内可种植茭白、莎草、黄花水龙(春夏)或水芹、鸢尾、黄菖蒲(秋冬)等,沟底可种植石莼、狐藻、苦草等沉水植物。 中科华瑞幸福农法种植生态排水沟可配套设置以下单元。 a )初沉池。 位于农田排水出口与生态排水沟的连接处,材料选用泥质或混凝土,内置氮磷吸附等填料,沉淀农田排水中的悬浮物等; b )拦下水堰。 位于生态排水沟末端,由砖砌、混凝土、沙袋构筑,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在生态排水沟中保留一定水位,保证沟底水生植物等的生长。 2、集水调水系统集水调水系统由低洼或农田集水小溪滨改造而成,由前端肥水收集池和后端生态池/生态湿地组成。 )肥水收集池(塘)肥水收集池)用于收集高浓度农田排水,因地制宜利用现有低洼地建设,土质较好,宜每亩配置3m3收集池。 肥水收集池(池)设置水泵连接农田灌溉系统,优先进行农田灌溉回用。 )2)生态池塘生态池塘,是指具有稳定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能够调节蓄水量,净化水质的池塘/水库。 修建水池时应充分利用现有排水沟和水池,根据水池内地形适当设置进水口。 生态池应包括以下单元: a )引流渠。 为了连接生态池和其他排水系统模块,可以选择水泥硬质化材料作为框架,排水量决定排水量; b )生态净化池。 利用水生动植物吸附、吸收、转化氮磷的,其前端水体深度应大于1m,后端水体深度为O.3m~O.5m; c )回收系统。 如有必要,可向肥水收集池(池)补水。 生态池和肥水收集池(池)通过溢流闸坝相互连通,由河道和排水管路相连。 大雨来临前必须降低生态塘中的水位,腾出库容,以便综合净化农田径流。 中科华瑞幸福农法种植的生态塘中植物可根据水体出入方位和深度设置,首选生物量大、经济效益高、易管理和收获、便于处置利用的植物。 睡莲、藻、鳖等浮水植物; 芦苇、茭白、重力花、千屈菜、香蒲等挺水植物; 苦草、黑藻、狐尾藻等沉水植物或其组合。
)3)生态湿地生态湿地由种植水生植物的浅水池或渠道组成,底部通常填充有一定深度的基质,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净化水质。 其设计和建设应充分依据园区自然环境和地貌水系分布,综合考虑生态湿地轮廓、单元组合、水生植物配置等因素,考虑景观效应。 生态湿地与生态塘面积之和宜为农田面积的1/60~1/40。 生态湿地建设应当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地形水系分布、集水面积、降雨强度等因素充分设计建设,综合考虑生态湿地轮廓、单元组合、水力停留时间、水生植物配置等因素,考虑景观效应。 湿地植物应当选择芦苇、荷花、水葱、香蒲、美人蕉、菱角、狐藻、金鱼藻、紫菀等对氮磷有较强去除能力或经济效益的水生植物,或其组合。 3、生态田埂以原有田间边界和蓄水功能为基础,条田埂因地制宜种植不同植物,实现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美化农田景观和增强农业生态系统。 这项技术主要在稻田应用。 生态田埂高20-25cm为宜,宽40cm左右为宜,近渠边田埂可适当加宽。 生态田埂可种植大豆、高粱、芝麻、黄花菜等经济作物,香根草、苏丹草等诱虫植物以本土植物为宜。 中科华瑞幸福农法栽培4、生态廊道生态廊道由天然或人工植被带、水体等生态要素组成,连接分散的动物栖息地和繁殖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界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 生态廊道是生境斑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工程。 生态廊道建设主要由生态公路建设、生态林网建设等组成。 生态廊道技术是在区块与区块之间、区块与道路之间、区块与河道之间、区块与村庄之间种植乔木、灌木、草皮等植物(以灌木、草皮为主),构建绿色植物立体防护带,防风固沙、气候调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改善农业生态生产条件、农业丰产可以在田间及沿途种植草坪,也可以种植适合当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如波斯菊等; 河边可搭配灌木、乔木树种,如杨树、冬青、杨树、女贞子等; 农田和河流中间地区,应种植杉木、樟木等乔木。 生态道路主要为田间生产性道路因地制宜,宜铺设砂石路、泥结石路面或路面有洞泄水砖,保证绿色通道功能,为生物提供安全通行的廊道和栖息空间。 五、工程管护基本要求1、工程正常运行后,沟岸堤防植物带受岸人活动、沟水流、沟开发等影响,应保护生物多样性。 2、生态排水沟沟底淤积超过10cm或杂草丛生、严重影响水流的区段,应及时清理,确保排水沟容量和水生植物正常生长。 3、生态沟渠、生态池塘和生态湿地水生植物应当定期收获,及时处置,条田利用。 【耕地质量处、农田建设管理处供稿】中科华瑞“幸福农法”栽培技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除草剂、农药、激素、化肥和抗生素,而是以现代绿色生物技术和植物提取物为活性材料,以中医药技术为核心,纳米技术倡导根据地形、地势、地质和水文环境等自然条件,建立优化的植物栽培体系,同时利用生态平衡规律和中药驱除原理,防治病虫害,恢复土壤活力,增强作物抗逆性,是符合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栽培新方法。
目前,在广东、河南、云南、四川、宁夏、山东、福建、江苏等省运用“幸福农法”栽培技术开展蔬菜、粮食、茶叶、中药零种植,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能有效防治病虫害,保障土地肥力,农残化学详情请关注公众号。 中科华瑞幸福农法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