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珊瑚林下有机栽培技术基金项目广西农业科技自筹经费项目( Z201994 ) _蓝松涛等草珊瑚( sarcandraglabra Thunb.) Nakai.)又名肿节茶、接骨莲等,为金粟科草珊瑚属多年生常绿半灌木,因跌打损伤、腰痛、胃痛、伤口溃疡等随着草珊瑚种植效益的增加,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在此过程中,许多种植户为了追求产量而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林地破坏、环境污染、草珊瑚质量下降等问题。 有机中药材是按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标准生产加工,并经合法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颁发证书的植物类中药材或中药饮片。 有机种植珊瑚可以避免使用高毒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以提前或延期采收,极大地保护消费者身体安全,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不按规格加工,会造成药材地道性缺失、质量下降、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 草珊瑚喜阴,避免强光干燥,杉木林、毛竹林、速生桉树林、油茶林等林下环境适宜草珊瑚生长,因此林下草珊瑚种植得到了较大发展。 目前,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地丘陵山地草珊瑚种植占70%以上。 林下珊瑚有机种植应协调草珊瑚和林木生长,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平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关于草珊瑚有机栽培技术的研究很少。 本文根据南京国环有机农业的栽培标准和要求,对林下草珊瑚有机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林下草珊瑚有机栽培技术,以期为更好地促进草珊瑚产业向高效、环保、优质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1立地及规划1.1立地要求草珊瑚选择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地、交通方便无污染的地区种植。 对毗邻工业区的生产基地,首先采集大气样品进行污染物分析。 污染物的浓度应当低于我国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 周围存在污染源或者有潜在污染源的,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生产受到影响。 种植区域附近应有水库、河流、小溪、山泉、地下水等充足水源,水源质量必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的相应要求。 可以选择未开发的原生林、桉树、杉木、油茶、毛竹、火力楠等郁闭度0.7左右的林木。 林木不得含有转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植物、动物、种子、花粉、繁殖材料和肥料、土壤改良物质、疫苗、植保产品等农业投入物质。 以上林木为普通林木的,需要三年转折期才能满足有机生产的条件。 1.2规划要求在有机生产区周围设置8~10 m宽的林木缓冲带,避免附近村庄和常规生产区造成污染。 草珊瑚有机生产区域设置滴灌或喷灌设施,划分生产区域,在有机分区与常规分区排灌系统之间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止常规分区水渗入或扩散到有机分区。 建设种植、肥料、农机储存库及卫生间、垃圾、堆肥处理等场所,修建防火带和排水渠,留有人行道和机械通道。 同时利用角地块建设天敌保护场所,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 1.3管理要求应严格按有机生产文件要求进行管理规划,制定轮作计划,在边角地和闲置地块之间种植固氮和绿肥作物,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农场外肥料的依赖性。 采用农业、生物、生态和物理防治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保护生态多样性。 避免农业活动污染土壤和作物,避免生态破坏,控制水土流失。
严格内部质量控制,必须保存完整的生产管理和销售全过程记录,包括采购种子(繁殖材料)、肥料、植保产品等所有投入物质的日期、来源、数量; 肥料施用记录,包括肥料施用日期、施用地块、施用肥料的种类和数量; 包括植保产品施用记录、施用日期和理由、产品名称和数量、施用方法; 收获的记录。 包括收获日期、有机(转换)作物品种和数量。 生产者同时收获有机产品和非有机产品的,应当记录有机产品和非有机产品的收获日期、时间、运输路线以及接收日期和时间。 2整地2.1整地种植前,需因地制宜地整理林间地,适应种植和机械化管理。 首先进行滴灌设施和洒水网管的安装,完成排水系统,可能时水循环,监测取水。 为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盐碱化,采用梯田或沿等高线开辟1.5~2.0 m宽20~30 cm的复垦带栽培。 同时,应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禁止秸秆就地焚烧。 2.2耕地草珊瑚定植时间一般为11 — 12月及次年3—4月。 定植前翻林下行间土壤深40 cm左右,清除摇头丸,清除碎石、根、枯枝及杂草,施有机生产标准生物有机肥5 t/hm 2后,用旋耕机将生物有机肥回土耕,平整土壤,高20 无法购买经认证的有机珊瑚种子或者幼苗的,可以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普通种子或者植物繁殖材料,通过有机生产方式培育一年生珊瑚种苗。 栽种前,选择一年以上、生长力强、苗高20 cm以上、地径粗0.2 cm以上的幼苗,去掉多余的枝叶,留6~8片叶子,避免过多消耗水分和养分,降低幼苗成活率。 3.2定植在阴天或晴天傍晚定植。 不能立即栽培的,宜临时栽植或在潮湿地方保存,出苗后至栽培时间不超过5 d。 在20 cm30 cm植株间进行定植,淋上生根水。 如果是干旱寒冷的季节,应该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移栽后及时查苗补苗,拔掉死苗和伤干苗,确保全苗,保证产量。 4肥水管理4.1土壤培肥草珊瑚宜偏酸性、疏松肥沃、腐殖质较多,避开偏酸性、贫瘠、板结和积水粘度高的土壤[6]。 定植后15~20 d回流施用黄腐酸有机水溶性肥料500倍液1次,促进新根发生,促进植物生长。 第3个月配合中耕施用生物有机肥3 t/hm 2。 然后每30 d给予黄腐酸有机水溶肥料500倍液1回流至采集。 另外,还需要栽培豆科等固氮植物,以微生物、动物源、植物源材料为基础进行堆肥的土壤培肥计划。 有机肥堆放所用微生物应来自自然界,而非基因工程产物,减少农场外施肥应注意农场地块每年施用动物粪肥中氮不得超过170 kg/hm 2。 4.2水分管理草珊瑚初花期至果实转色期需水量大,应滴灌或喷灌,保持土壤湿润; 雨季要及时排水,以免积水烂根。 收获前7~10 d停止浇水,避免珊瑚晚熟。 5中耕除草为了保持土壤疏松,促进草珊瑚生长和侧枝生长,一般每年需中耕1~2次。 定植后加强林间管理,定植后第3个月进行中耕松土。 松土浅,不伤根,不推苗。 及时清除杂草,保持林间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滋生。 有机生产的草珊瑚禁止使用除草剂,需要人工或机械除草,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滴灌和覆盖草布的方式进行水肥管理和杂草控制。 滴灌和盖膜前期固定投入较多,但据估算,第二年以后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工成本投入。
6林木管理林木郁闭度是影响草珊瑚生长和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光照不足,通风透光差,草珊瑚生长差,病害多发,产量低。 因此,要使林木郁闭度保持在0.6~0.8之间,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就要及时清除过低和过密的枝条。 此外,可以施用堆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促进林木生长。 林木也要通过有机生产的方式严格管理。 7病虫害防治草珊瑚抗病性较强,但环境恶劣或天气极端,也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定植后注意猝倒病的发生,植株侵染时,茎基部染成黄灿灿的水,随即变为黄褐色,绕茎发展一周。 病部组织腐烂枯萎凹陷,产生皱缩,浸水自下而上蔓延,幼苗倒在地上。 空气湿度大,病残体及周围地面土生棉状白霉菌,叶片、幼根和幼茎褐变[9]。 发病前期喷施哈茨霉菌、枯草杆菌、大蒜油等防治,同时能保持林间通风干燥,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草珊瑚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多见于高温高湿春季,主要位于生长叶、老叶叶尖或边缘,病斑近圆形,黑褐色,病、健部不明显。 炭疽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 炭疽病防治可通过开春行清园、祛除病虫叶、喷施硫磺合剂减少病原菌。 发病初期可采用枯草杆菌等混合菌剂防治,减少病害发生。 球孢白僵菌是一种真菌性病害,5-6月发病较重,发病初期病斑在叶片背面出现少量霉菌,后期病斑变黄枯死。 防治方法与炭疽病相同。 珊瑚夏天暴露在阳光下,叶子会出现烧伤,严重的话整个叶子会焦急枯萎。 因此,在用遮阳部件进行背阴处理的同时,浇水降低温度。 林下大规模种植草珊瑚,受邻林和作物的影响,植物单一,存在草珊瑚虫害暴发的风险。 珊瑚在采摘毛尖的时候,幼芽和叶子容易受到蚜虫的侵害。 危害蚜虫的草珊瑚除了叶子卷曲失去商品性外,还容易感染其他病害。 在蚜虫的防治上,采用苦楝、天然除虫菊酯、苦楝等进行防治,同时保护白蛉、瓢虫等蚜虫的天敌; 通过悬挂黄板,还可以利用蚜虫的趋黄性粘在蚜虫上,进行物理防治。 雨后温暖潮湿的环境容易出现蜗牛,一般危害草珊瑚的嫩茎和嫩叶,造成草珊瑚叶片残缺,坏死。 在蜗牛的防治中,可使用硫酸铜食盐溶液或红辣椒喷洒水中; 或在5-6月蜗牛繁殖高峰前,用草、菜叶引种防治; 也可以放鸭子去消灭蜗牛。 蝉主要吸食草珊瑚嫩茎嫩叶,7-8月危害最盛,造成草珊瑚叶片营养不良,不能提前落叶,进行花芽分化。 防治方法主要有黄板悬吊和振动杀虫灯等物理方法,同时应及时除草,清除枯枝和产卵枝、清园,消除虫源。 也可以利用蜘蛛、赤眼蜂、蝽象类、瓢虫、螳螂等天敌进行防治。 潜叶蛾又名鬼画符、画像虫,是鳞翅目害虫,主要危害草珊瑚的叶片,幼虫潜入表皮下取食,留下许多曲折的虫道,使叶片卷曲,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草珊瑚的商品性。 它在6月初开始危害,直到11月上旬。 防治方法与知了相似,主要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 8采集5月和10月为草珊瑚最佳采集期,用作消炎药应在5月采集; 作为抗癌剂使用时,请在10月采集。 采集时,在距离地面5~10 cm处切取草珊瑚全株,直接销售给药品业者。 采后及时清园,清除病株、死株、枯枝等,配合中耕施肥生物有机肥5 t/hm 2,促进第二次草珊瑚的及时提取。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