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很多人都知道夏枯草的名字来源于凉茶。 凉茶,作为一种解渴、解暑灭火的饮料,广为人知,制作凉茶的常用原料夏枯草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夏枯草是唇形科植物夏枯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山沟水边湿地或河岸两侧潮湿草丛、荒地、路边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居多; 花期为4-6月,果期为7-10月。 待果穗干燥后,直接采集,晒干即得。
夏枯草名字的由来
夏枯草最早见于“夏枯草”之名《神农本草经》。 历代本草文献中多为别名,有夕句、乃东、麦夏枯、麦穗夏枯草、铁色草、大头花、棒槌草、牛枯草、六月干等。 夏枯草之名的由来,金元四大家李东垣所写的《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有“夏枯草入夏枯萎,故名”的记载。 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该植物在夏至前后开花,花序多干燥枯萎,故多称“夏枯草”。
夏枯草的功效
夏枯草作为中药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应用历史。 中医认为,夏枯草寒、味辛、微苦属肝、胆经,具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几种病症: 头痛、目赤肿痛等肝经热证; 肝气郁结致痈痈、乳痈; 补肝血,治肝不隐血所致血液溃烂; 产后血竭,红白带下; 去毒治疮,止痛; 汗斑白痫。 民国《新本草纲目》被称为治疗瘰疬的圣药。 现代研究表明,夏枯草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有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菌消炎、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夏枯草使用配方及现代制剂开发
夏枯草用于清肝明目时,多与桑叶、野菊花等配伍使用; 用于消肿散结,多与柴胡、赤芍、浙贝母或海藻、海带等配伍使用。 目前,除传统处方配伍使用外,夏枯草已开发成多种剂型供临床使用,主要包括夏枯草提取物、口服液、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搽剂等。
值得一提的是,清肝明目、疏风散热的夏桑菊颗粒已作为成方制剂收载于2020版《中国药典》。 该方源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经典名方“桑菊饮”。 处方以夏枯草为君药,桑叶、野菊为臣药。 夏菊药性平和,能清热明目润肺养阴,且方中甘菊、桑叶已被列入药食两用中药材目录,其安全性也有较大保障。
夏枯草作为凉茶原料的应用
夏枯草味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夏枯草……嫩苗脱落,可蘸苦味,用油盐混食”,后来食疗专著《食物本草》引用李时珍的记载,“用油盐混食” “妙不可言”,可见夏枯草自古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素菜。
夏枯草未列入2002年卫生部发布的药食同源品名单,但卫生部在2010年发布的第3号公告中明确允许夏枯草、渣叶、鸡蛋花等可作为凉茶饮料原料。 制作凉茶时,夏枯草多与金银花、菊花等搭配使用,共同起到清热湿热、防暑降温的作用。
总结
夏枯草是临床常用清热泻火药之一,具有肝炎、降血压、散结消肿等功效,常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等症的治疗。 在民间沏茶也很常用。 适量饮用可以防暑降温。 但也应注意,夏枯草毕竟是药材,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夏枯草凉茶作为保健饮品。 又因其药性寒凉,脾胃虚弱、寒证及虚寒体质者,须慎用。
参考文献
1 .孙梦秋,俞雪飞,丁俞珍,等.夏枯草剂型及其在药食领域的应用[J] .食品与药品,2020,22 (2):167-170 .
2 .殷寻嫣,叶卫东,方向明.中药夏枯草文献考证[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 (8):184-186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