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起源于中国的水稻,现在成为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主食,生长在中国的茶叶沿着丝绸之路蔓延,在60多个国家扎根,现在有30亿人喝茶。 从黄芪中提取的青蒿素挽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治疗疟疾的药物”。 现在,诺奖获奖者的屠宰和她团队对青蒿素的研究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这些中国植物如何改变世界,如何在世界上扎根、生长? 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图书出品人、四川科技出版社社长钱丹凝表示,中国植物不仅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其实就住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对它们很熟悉,不知道。
在我们生活的广袤世界里,植物是最亲密的朋友。 但是,也有人怀疑,没有语言,不能行动的植物真的有生命吗? 当然有答案。 植物的生命脆弱壮丽,植物世界也发生着繁殖和凋零。 如何重新认识植物,如何重新认识植物与人、植物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该如何培养对生命的恐惧?
2019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BIBF )开幕当天,大型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同名新书首发仪式暨版权出口签约仪式在BIBF现场四川出版展区举行。 钱丹凝与印度GBD图书公司负责人Kaushal Goyal、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东晓签署了该书英文版版权和中文繁体版版权的输出协议。
活动现场新书分享环节,《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主创团队、大型系列纪录片总监李成才、周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刘天池表演工作室创始人刘天池、植物学博士、科普作家、玉米实验室创始人史军、图书策划师二
从左到右依次为史军、周叶、李成才、刘天池、萧喆(发言者)。
希望能撬动中国人对植物的想法
19世纪末,一位名叫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的英国“植物猎人”绕过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西部,开始了他的植物采集之旅。 威尔逊不仅采集了“中国鸽子树”葫芦、“高傲马格里特”黄花杧兰、“帝王百合”岷江百合等奇葩花卉、树木种子,还将猕猴桃带入欧美,使之成为新西兰重要的栽培水果之一。 12年间,威尔逊四次访问中国,足迹遍及四川、云南、重庆、湖北,带回了1593份植物种子和168份植物切片。
这些中国植物在威尔逊和更多“植物猎人”的帮助下,在世界上留下了足迹。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植物以各种方式传入世界,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进程。 我想告诉你,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是发生在这些植物上的精彩之旅。 钱丹凝说,中国已有已知的植物35000多种,占世界植物总数的十分之一。 她借用一位名叫威尔逊的著名植物猎人的话说:“很难想象如果世界上所有的花园里都没有来自中国的植物,这个花园会是什么样子。”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主创团队编着,四川科技出版社2019年版。
一直在表演的刘天池虽然没有植物学的经验,但是被纪录片和书中植物的力量感动了,想起了自己最喜欢的日本电影《小森林》。 在活动现场,刘天池直言,她已经从事戏剧教育20多年了。 她在舞台上,在练功场,说得最多的是如何朴素,真实地面对所有的生命。 在她看来,万物有灵,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有旺盛的生命力,演员需要在舞台上塑造这种生命力。 刘天池说,植物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另一个伙伴,它与我们密不可分。 当每种植物成为一个角色时,这些故事就会变得更加丰富。 在她看来,像《小森林》,《粒皆辛苦》不仅仅是一首诗,也是对我们另一个生命的尊重。
《小森林》的剧照。
作为纪录片的总导演,李成才认为植物对中国文字、中华文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说,我们的文字大多与植物有关,比如草书头、竹字头、禾木旁、绳旁、米字旁等,这些文字构成了我们的文明。 李成才非常认同植物塑造中华文明的理念,希望通过对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和图书的发表,撬动中国人对植物的思考。 “如果孩子在植物环境中长大,孩子不在植物环境中长大,对人生的理解会怎么样? ”
陆上的第一位开拓者——苔藓。 (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插图)
李成才注意到,在欧洲国家,植物园已经成为中产阶级家庭的标准装备。 因为在观察植物生命状态的过程中,可以唤起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共鸣、关怀。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习如何与生命打交道,培养对生命的敬畏。 “所有人都是植物文化的传播者,我们享受着植物带给我们心灵的美丽、脆弱、柔软、温暖。 ”
周叶在现场分享了她在拍摄中的见闻和花絮。 她在《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一书中说,在整个探索之旅中,她的团队的任务是展现中国植物分布的多样性和中国的生境。 因此,他们的访问目标不是单一的物种,通常在一个季节追逐一些植物,但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物候,必须往返于国内外30多个地区。
观察植物实际上是一种人生观教育
作为科普作家的史军还有另一个身份。 我是这部纪录片的专家顾问。 长期以来,学习植物学的历史学家总是面临这样的尴尬。 例如,经常有人在微博和微信上发布大量植物的照片,询问是否能吃,怎么吃。 这让史军认识到,很多人对植物的直观印象是,他们认为这种植物到底能不能填饱肚子,或者植物学家的日常工作就是去野外找吃的。 这显然是错误的。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花粉。 (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插图)
史军说,《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在植物的后面承载着非常多的东西,植物学也能让人们知道它比我们想象的要棒得多。 那么,学习植物学到底有什么用呢? 关于植物学,史军已经学习了17年,但他至今仍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从表面上看,植物学似乎是无用之学,在他的微博、微信上,还有一种问题非常常见。 “我家的花怎么又养死了? ”。 “我们家种错化肥了吗? ’很明显,这些问题属于园艺学和农学。
“植物学比种花、种菜、耕田拥有的东西要多得多。 ”史军说,10年前,他在给孩子们进行植物学教育时,会告诉他们植物中的有趣故事。 五年前,他想告诉孩子他应该有细心观察的眼光和好奇心,但今天,他带孩子们去森林观察植物时,其实是在进行人生观教育。 “我们带大家去看各种各样的生命,了解这些生命是什么关系,它们如何在地球上生存,我们是什么关系。 ”史军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寻找自己合适生存位置的游戏。 反观我们人类也是如此。 “我们都每天忙着找自己的位置。 去看森林,有苔藓,有高大的树,苔藓活得很好。 高大的树也活得很好。 ”
塔黄花序。 (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插图)
我们和植物之间最亲密的关系是什么呢? 大多数人并不把它当成我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只是把它当成资源。 这是中国传统意义上对植物最直观的认识,甚至能治病,也还是以实用性为主,花也不例外。 史军说,桃、梅、李子等当然是为了果实。 即使是牡丹花,最开始种的理由也是因为它是当柴火烧的,丹皮也是一种重要的药材。 对中国古代来说,植物被认为是实用的材料,实际上并不接近这些生命。 因此,史军希望《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推翻对植物的认识。
那么,我们的植物是如何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呢? 李成才认为,吃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更多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例如,公元前四百年水稻进入日本,形成了寿司这一海洋生物鱼类和陆地植物大米的食物结构,影响了他们的文化。 作为饮料的茶叶就不用说了。 正如“九一八”所说,水稻、茶叶、桑树等对世界文明进程有重大影响的植物都起源于我国,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
作者丨新京报记者何安安
编辑丨李永博
校对翎永军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