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随着全球通胀以及俄乌冲突的爆发,几乎所有农产品都涨幅明显,尤以小麦、玉米涨幅最盛。但是相比玉米和小麦,大米的价格却一直相对稳定,成了粮食领域的定海神针。
不过,近日人们开始为国际大米担心了。
1、米价涨了一直以来,市场的注意力都主要集中在玉米和小麦的身上,对大米的关注度相对要低不少。但是就在人们关注玉米和小麦行情的时候,国际大米也悄悄开始上涨。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际大米价格已连续5个月攀升,达到12个月的高点。而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并非没有预兆。
一方面是需求上涨。
小麦和大米是全球两大口粮,但小麦的消费量要高于大米,再加上俄乌两国均是小麦出口大国,因此冲突爆发后更加加剧了小麦供需的紧张,再加上全球小麦第二生产大国印度也因为极端天气的影响暂停了小麦出口,因此麦价率先大涨。
口粮供需紧张,触发了各国粮食保护主义情绪大幅上升,在小麦供给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不少国家开始考虑寻求大米作为替代,因此大米需求也相应增加。
另一方面,是成本的推升。
自去年以来,全球化肥价格不断高涨,推动着种植成本不断攀升。除了小麦、玉米、大豆受到影响外,大米也同样受到不小影响。
例如泰国相关机构表示,化肥成本上涨对该国农民来说影响不小,而化肥用量的减少或将引发大米产量下滑。同样菲律宾也预计,由于化肥价格的上涨今年的水稻收成大概率会下降。
而在5月底的时候,泰国就欲联合越南共同提高大米价格,原因就是为了应对不断上涨的种植成本。
2、下半年米价继续上涨?大米作为两大口粮之一,一直表现相对稳定,虽然另一口粮小麦价格一飞冲天,但是大米价格相对波动不大。近期国际小麦价格也是涨跌难测,一会儿大幅下跌,一会儿又再次上涨,看得人心惊肉跳。
而就在小麦价格还未平稳时,联合国粮食机构和世界银行近日联合预测,下半年大米将迎来涨价。
原因之一是全球能源波动更加剧烈,进一步威胁化肥生产。
煤炭、天然气是生产化肥的主要原料,而随着俄乌冲突不断推进以及制裁不断升级,全球煤炭、天然气供需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欧洲为了能尽早摆脱对俄气的依赖,正在大肆采购天然气。6月份,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首次超过了从俄罗斯管道天然气进口量,而这些天然气之前主要供给亚洲。
随着欧洲不断“抢气”,天然气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而贸易商们也更乐意卖给出价更高者,于是就造成了欧洲“抢气”而不少新兴国家面临缺气断电的风险。
另一方面,除了“抢气”外,当前全球已经开启“抢煤潮”。
在过去10年里,欧洲对于煤炭的用量一直呈下滑趋势,取而代之的是更环保的清洁能源。但是随着天然气价格大涨,许多欧洲国家开始重启煤炭发电厂,以增加燃煤发电量。美国重要煤炭产区价格已经涨至2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亚洲基准煤价也创下历史新高。
煤炭、天然气价格的进一步飙升,更加推升化肥成本。
原因二需求继续增长。
虽然近期玉米、小麦价格出现了回落,但是相比往年仍然处于高位。一方面增加了粮食供需风险,另一方面也使得养殖成本不断上涨。而市场普遍认为,国际粮价短时期内很难回落如常,这也就意味着小麦、玉米持续高位,那么部分大米将不可避免地流入饲用。
在这种风口浪尖下,大米涨价成为了焦点。
3、大米涨价带来的担忧人们之所以对米价上涨担忧是因为一方面,另一口粮小麦价格已经波动很大,并且后续来看不确定因素较多,麦价很难说将如何变动,而这时另一口粮再上涨的话无疑会加剧粮食危机的风险。
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引发粮食危机,部分主产国开始限制大米出口,大米价格一度飙升至1000美元/吨。
当前虽然亚洲的几个主产国对大米出口还没有什么限制,但是随着米价上涨,以及下半年亚洲食品价格大概率将继续攀升,市场担忧或对粮食出口形成威胁。尤其印度作为全球大米第一出口大国,其大米出口量约占到全球大米总贸易量的4成,因此继小麦出口禁令发布后,市场担心下一步印度会对大米实施出口限制。
不过目前看来并没有这个迹象,一方面是印度大米库存处于高位,并且其国内米价也并没有出现大幅波动,总体仍处于低位,因此不需要限制大米出口;另一方面,大米需求上涨并不是口粮需求增加了,而是饲用需求增加了。而鉴于其营养价值以及能量值等,并不具备大量替代的潜力。
再加上大米主产地主要集中在亚洲,而亚洲大米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对外依赖度并不高,因此少了供需层面的拉扯,在不出现极端外因冲击的情况下,大米市场的波动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