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综合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和周程成等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确保水稻稳产高产对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会导致水稻大幅减产。 因此,科学防治稻瘟病对水稻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提高水稻栽培效果,本文阐述了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以期帮助种植户早期防治、对症下药,做好防治工作。 1发生原因及条件1.1发生原因稻瘟病是无性系下半知菌亚门、有性系下子囊菌亚门真菌的真菌性病害,是由稻瘟病菌有性灰大角间座套、无性系稻梨孢霉大量繁殖引起的水稻病害。 菌丝产生温度为8~37 ,适宜温度范围为26~28 。 分生孢子形成的温度为10~35 ,适宜温度为25~28 ,多在晚上形成。 另外,分生孢子在有水膜或水滴时需要发芽,要求湿度必须在80%以上才能分生。 病原菌的存在是稻瘟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稻瘟病菌通过分生孢子和菌丝在感病稻草和病粮中越冬,这是第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 温度上升到20 ,下雨潮湿的环境是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适宜条件。 孢子有可能通过风雨和昆虫蔓延。 萌发后,孢子侵入宿主细胞,然后扩展到相邻细胞,以该感病稻株为中心病株。 1.2发生条件1.2.1栽培管理。 部分块料施用氮肥后,植株体内碳氮比降低,硅化度减弱,植株组织脆弱,导致植株青徒长、软组织增加和含水量、无效分蘖增加等现象,株间过度郁闭。 雨季田间湿度增加,稻株抗病性下降,促进病原菌入侵、生长、繁殖,增加了稻瘟病发生概率。 氮肥施用不当会导致植株早衰、幼穗形成期根系腐烂、稻株生活力下降,增加发病概率,加重发病程度。 长期在水田、冷浸田、地下水位高、土质粘度高的黄粘土田采用深部灌溉,往往会使稻根变黑腐烂,影响根系呼吸作用,削弱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降低水稻抗病力,提高水稻发病率。 稻瘟病也有可能发生在旱稻的苗田和漏水田。 水稻种植密度过大时,通风透光条件变差。 增加田间湿度,有利于病原传播,促进稻瘟病的发生。 1.2.2气候条件。 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雾露、降雨等气候条件对稻瘟菌的繁殖和植物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影响。 温度达到20~30 时,湿度对稻瘟病的影响增强,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时,有利于稻瘟病菌孢子的萌发入侵。 温度24~28 伴有高湿条件时,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下雨、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条件容易延缓植物的光合作用,加重稻瘟病的流行。 1.2.3品种抗病性。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的抗性不同。 水稻抗病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特异性,由于菌株的致病变异和品种抗性退化,许多抗病品种在某些地区推广3~5年就失去抗性,但有些水稻品种可以无病广泛种植或长期种植。 另外,品种的抗病性因生育期而异,成株期的抗性高于苗期。 山地地形高、光照弱、水温低、气流强、云多、结露时间长,水稻生活力减弱,发病程度多重于平原稻区。 水稻种植阶段,要做好田间管理、肥料施用等工作,提高水稻抗病力。 一些自身抗病性比较差的品种,应通过改良提高抗病性。
2综合防治方法2.1选育优良抗病品种,结合不同地区气候、土壤及耕作方式等条件,培育并选择优良抗病品种,达到控制水稻稻瘟病发生的目的。 同时,根据种植情况确定种植密度,同时定期轮换。 采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有助于获得优良高产和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外源基因定位在水稻基因组上,可以获得具有抗病性状的新型水稻品种。 同时,还可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将具有多个抗病基因的品种与具有高抗病基因的品种杂交,培育出具有多个抗病性状的优良品种。 2.2种子消毒处理播种前预先用1%石灰水浸泡种子,同时避免阳光直射。 早稻在10~20 条件下浸泡5~7 d,晚稻在20~25 条件下浸泡1~2 d。 浸种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破坏石灰水表面薄膜,避免空气进入,不影响杀菌效果。 浸种后用清水洗涤4次。 另外,将种子用20%甲醛浸渍约30 min后取出,用薄膜覆盖或放置3小时; 或者可以通过在播种前将种子100 kg浸渍在200~300mL、25g/L过氧化氢酶悬浮剂中来促进催芽; 或播种前用抗生素50倍液浸泡种子15 min,可加速萌发。 2.3科学管理水稻种植过程中,应适度灌溉、合理施肥。 施肥时要达到氮肥、磷肥、钾肥的科学配比,尽量施用有机肥,且施肥少量多次,以保证充足和过量。 同时,合理添加氮肥,选择正确的施肥时间,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为了提高水稻抗病性,必须尽快插秧,合理种植。 苗期至分蘖期要保证水分和干湿交替,灌水要保证勤灌溉少灌溉。 分蘖后期做控水晒田工作,浅灌、多灌。 还应保证干旱时间,以满足适宜的水肥条件,保证土壤渗透性,促进根系发育,促进幼苗生长。 2.4化学稻瘟病防治主要在发病初期进行,配合适量防病药剂。 在药剂防治过程中,要注意苗瘟和叶瘟的防控,尤其是刷头瘟的防控尤为重要。 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下雨,低温阳光不好的时期,以及过度使用氮肥、种植密度高、生长过度的块状物,请把重点放在防治上。 一旦发现苗瘟或叶瘟株,立即拔出,立即给药保护,连续给药,防止蔓延[4]。 在防治刷头传染病过程中,根据破口部位进行2~3 d药物处理,下一次给药间隔9 d,同时根据天气情况给药。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