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中国历史上你必须知道的100件事(九)谷物之父:种植和普及水稻和谷子

   2023-04-04 互联网艺莲园448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粮食之祖:稻谷和小米种植和推广启迪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即使在今天,世界上仍有一半的人靠大米养活。一万多年前,地球气候开始变暖,人类为了应对生存压力开始耕种土地,开始农业。 稻和谷子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原始农作物,以其极强的抗逆性和优良的生育期,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代表作物,为华夏文明发展、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最基础性的贡献。截至今天,我国的水稻产量和种植面积仍居世界第一,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左右。水稻和粟是什么时候开始栽培的,取得了什么样的发展呢?首先说一下稻子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粮食之祖:稻谷和小米种植和推广启迪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即使在今天,世界上仍有一半的人靠大米养活。

一万多年前,地球气候开始变暖,人类为了应对生存压力开始耕种土地,开始农业。 稻和谷子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原始农作物,以其极强的抗逆性和优良的生育期,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代表作物,为华夏文明发展、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最基础性的贡献。

截至今天,我国的水稻产量和种植面积仍居世界第一,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左右。

水稻和粟是什么时候开始栽培的,取得了什么样的发展呢?

首先说一下稻子。 水稻的栽培和传播,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战国前,稻还是宝贵的粮食。

大米作为起源于中国南方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在中国很多考古地点相继发现了早期的稻谷。

最早的考古发现应该是1995年在中国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的黄色稻谷,经过年代测定,其时间至少在公元前1万年,这一考古发现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谷。

另外,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浙江省余姚河穆渡遗址,发现了厚400平方米的稻谷、稻壳、稻草堆积层。 碳化的籽粒形状几乎完整,接近现代栽培稻。 长江下游杭州湾地区长江中游湖北、湖南、广东、云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均有稻作遗存发现。

《诗经》中也有很多关于水稻的记载。 例如在《小雅》中,记载了“滏池北流,浸彼稻田”。 这表明人们开始学习往水田里引水。 而《鲁颂》“稗子有黍,稻有穗”,表明当时山东省开始种植稗子、黍、稻、穗这种作物。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的水稻种植已传到北方,各地都有水源的地方种植,但当时种植并不普遍,大米被视为宝贵的粮食。

考古发现的碳化米

二、战国至秦汉时期:普遍种植,向北方地区延伸。

战国时期稻谷不仅开始在长江流域普遍种植,而且在北方水稻种植也更加广泛。 在《吕氏春秋》的《上农》和《审时》中,对水稻种植的季节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提出了“不要剥夺农时”的说法,也有人说不能用治水和战争干扰农时。 西汉时期的《汜胜之书》,出现了对大米栽培方法的专门论述。 另外,还叙述了用控制水流的方法调节稻田的水温。

西汉末年,贾让的《治河策》中还提到了用灌溉改良盐碱土壤,把谷田和麦田变成大米,使产量增加5倍以上。 另外,当时关中地区大量水利工程方兴未艾,水稻种植面积大幅扩大。

另外,水稻种植与南北方经济的发展也是分不开的。 古代经济文化的中心在黄河流域,南方相对落后于北方。 南方以种稻为主,且起源时间早,但由于南方地区人口相对较少,种植能力不高,最初南方种植的水稻总量远远少于北方主要作物粟的总产量。

三.魏晋至隋唐时期:南方大面积种植。

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连年战火,政局混乱,大批中原人南迁,不仅给南方增加了劳动力,而且还带去了北方较高的生产技术。 这个时期,屯田和地主田庄经济繁荣,在这些经济组织中聚集了大量的流民,形成了很大的生产集团。

他们兴办水利工程,改良土壤,逐步将南方土地改造成农田,适合种植水稻。 同时,水稻栽培技术不断提高。 2世纪出现了移植水稻的方法。

古代稻作农耕图

3世纪南方出现了专用的水稻绿肥,6世纪出现了晒土地、增加土壤含氧量的烤田技术。 此时大米栽培技术明显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在增加。 隋唐时期再加上农业用具的发展,隋唐统一中国后,大米在南方广泛种植,南方的社会经济也持续高速发展。

四五代至明晚期:成为传统农作物之冠。

到了五代十国,由于北方长期处于战乱状况,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而南方比较稳定,这时全国经济的重心逐渐转向南方。

到宋代,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经济也更加繁荣,但南方人口激增的背景,是南方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水稻产量的增加所推动的。 这一时期,南方的水稻生产工具、水田耕作技术以及南方耕作制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指导水田农业生产的地方农书也层出不穷。

因此,最晚在北宋时期,南方水稻产量上升到全国第一。 当时有句谚语叫“苏湖熟,天下足”。 到了明代,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关于这一点,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今日养育人民者,稻居什七,来,牟,黍,间居什三; 麻、菽两种功能都已放入蔬菜饵料霜中”。 自此,水稻种植始终居全国首位。

生长期的大米

说小气话。 小米又称小米,与大米一样,作为中国最早的原始农作物,小米的栽培也有很长的历史。

考古发现,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山东滕县北辛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相继发现六七千年前的粟粒和粟壶。 这些考古发现充分证明,农耕出现后,黄河流域开始种植粟。

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很多关于栽培粟的记载。 小米当时被称为“禾”,甲骨文中的“禾”字形给人一种谷子成熟的印象,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也多次出现,充分表明小米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农业作物。

但与大米不同,粟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 粟的种植标志着中国北方原始农业的开始。 粟的发展大致分为明代以前和明代以后两个阶段。

一、明代以前: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

从现存古代农书的记载来看,在《吕氏春秋》记载的6种谷物中粟排在第一位。 西汉的《汜胜之书》中禾也是最重要的谷物。

北魏时期重要的农书《齐民要术》中,粟章《种谷》不仅篇幅最多、内容最多,其中粟的种类、名称及相关的耕作方法、播种量、耕作深度、中耕锄等记载也非常详细。 从远古时代到南北朝时代,粟作为我国北方最原始的农业作物,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此后经济中心南移受到影响,但由于北方的环境和传统,粟在北方地区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

二、明代以后:水稻、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粟种植面积减少。

到明代,如上所述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乃至全国的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大幅扩大,明代中期除引进美国作物玉米、红薯外,我国传统作物的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

粟的种植面积开始逐渐减少。 但有一段时间粟在我国北方地区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还有一定面积的谷子种植,但它已不是主要粮食作物,已被列为杂粮,在杂粮种植中仅次于玉米、高粱。

成熟的粟

值得一提的是,粟作为我国最原始的农业作物之一,在古代具有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粟也被称为“稗子”。 周以“稗子”表示谷神,以“社”表示土神,以“社稷”为古代国家的代名词。 《诗经》中也有“和粟一起做礼拜,享受照顾景福”的说法。 粟被用作祈福的谷物,战国时期粟被用作所有谷物的代名词,充分证明了当时粟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所代表的重要象征意义。

稻谷和粟是我国最原始的农业作物,它们的驯化和推广栽培对我国古代人口增长、农业发展和文明进步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调整。

过去,我国一直致力于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特别是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到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在大面积生产中推广。 杂交水稻凭借杂交优势,最大覆盖全国水稻面积的约60%。 据统计,2003年,全球稻作产量达到5.89亿吨。 亚洲有5亿3400万吨的产量,全世界的稻田总面积将达到150万平方公里。 目前,全世界一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要食用粮食。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谷物 谷子 水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