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吴妍副研究员介绍了茶岭遗址水稻遗存项目的研究成果。 孙自法摄
中新网北京6月10日电(记者孙自法)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是什么时候传播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代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科研人员通过对广州茶岭遗址的最新研究,发现茶岭遗址水稻遗存直接测年结果距今4477年,是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直接测年最古老的水稻遗存,由此可见,水稻至少在距今4400年前到达珠江三角洲北部
研究茶岭遗址水稻遗存项目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吴妍副研究员10日下午在北京接受采访时介绍,茶岭遗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汤村盘铭里西部,珠江三角洲北部。 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茶岭遗址发掘面积3113平方米,其中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174座,灰坑(含窖穴) 130个,出土陶、石、玉等不同质地文物300余件。 从文化特征来看,该遗址与粤北石峡文化关系密切,总体面貌属于石峡文化范畴,同时具有自身的区域特征。
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支持下,她邀请中科院古脊椎所博士研究生夏秀敏等选取茶岭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灰坑和遗址典型断面,分别进行大植物浮选和植硅体分析,其水稻大植物遗存直接测定结果距今4477年。 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至少距今4400年前,茶岭前人已经开始种植以粳稻为主的栽培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该村落的产业经济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前人同时从事水稻栽培、采集业和狩猎活动维持生活的商周期、水稻栽培规模不断扩大
茶岭遗址若干单位出土碳化植物遗存( a-f )水稻)。 吴妍供图
科研人员通过进一步梳理岭南地区的史前水稻遗存,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栽培稻开始出现在岭南地区,并得到长足发展,分别于距今5000年、4500年前传入广东和广西地区,后在距今4500年左右传播到粤北石峡文化的各个遗存,进入珠江
吴妍说,水稻种植的起源和传播一直是考古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关于水稻向南传播的途径和时间节点还存在许多疑问和缺点。 茶岭遗址水稻遗存的最新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了解岭南地区水稻传播提供新的线索,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水稻南至东南亚传播的时间、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完)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