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技术东北有机水稻栽培技术
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一.有机水稻种植的基本条件
1 .土壤管理。 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为有机水稻种植创造有利的土壤环境。
2 .养分管理。 必须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来满足水稻养分需求,并结合种子育肥技术来补充水稻的营养元素需求。
3 .植物保护。 使用有机生物浸种剂可以防治苗期病害的发生,利用抗病性叶面菌肥降低水稻后期各种病害的发生。 采用新技术代替化学灭草。
二.有机水稻栽培技术
1 .选地.地块的选择关系到有机水稻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因此,选择地块时,土壤应达到一级标准,空气应达到水质质量标准。 选择土壤肥力和灌溉较强的地块,避开固体废物周围、废气排放的地块。
2 .品种选择.在有机水稻的栽培过程中,选择好的水稻品种是重要的一环。 因此,技术人员必须严格筛选优良的水稻品种,选择熟期适中、耐冷性强、抗病性和稳产性好的品种。 稻种籽粒丰富,纯度高,发芽率高,无杂草种子,无病虫
为害。 技术人员要仔细筛选发芽率高的种子,使种子果实饱满,从根本上提高有机水稻种植质量。 播种前,技术人员应当在播种前一周将种子晒干,晾晒保证种子发芽率; 然后将晒干的种子用1%石灰的水浸泡,浸泡后用清水冲洗种子浸泡,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后,将种子晾在通风处,在干燥的环境下可晾晒5小时左右。
3 .育苗。 处理种子,用日晒和盐水选种,用l%生石灰浸种消毒,可有效避免将病菌带入田间。 铺地铺床,地面耕作翻浆必须满足地面平整、细致、无锁的要求。 对苗床施基肥,增加优质腐熟农肥培肥用量8.0 ~ 11.0kg/m,
4 .插秧前做好“三旱”整地工作,提高整地标准,采取提前灌水的办法,在气温稳定通过14时开始插秧。 要求确保插秧的质量。 瘦田按扦插原则,好地块以28.0om ~ 15.5om为主,每穴基本苗3 ~、4株,插秧要求浅、直、匀、足标准。
5 .秧歌管理
)1)提高床内温度,播种后先补坝捻,清理田间积水。 其次,必须马上放大水。 如果发现苗床太干,可以提前放青头水。 后续管理需炼苗,宜温练苗温度要求:一叶一心期,27 ~ 30为宜; 二叶一心期以23 ~ 27为宜; 三叶期,以
以22 ~ 23为宜。
)2)施肥。 肥料上重视基肥、分蘖肥及穗肥及粒肥的施用。 具体来说,基肥总量占肥料总量的25%左右,分蘖肥一般在种植后一周内。 翻青后,可根据情况减少加入量。 最后,对穗肥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斟酌,若稻田发现病虫害,应及时根除,尽量减少损失。
(三)灌溉。 在灌溉方面,首先要加强田间水量控制。 水分不足会出现“烧苗”现象,潮湿多雨的情况下提前断水,对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有重要作用。 必须持续关注病虫害可能发生的任何环节,在生长过程中
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水稻稻瘟病防治重点是做好肥水管理。 灌溉应当做到单列单灌水稻移栽返青,分蘖初期深水灌溉应当用生石灰兑换石灰水,水面维持3 ~ 4cm。
6 .有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必然会遭受虫草害,有机水稻要想获得优质安全的产量,就必须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管理,达到控制虫草害的目的。
(1)稻鸭共育栽培模式。 稻鸭共育通过鸭杂食性、鸭粪还田等,达到肥育与肥育协同效应等多重效应,形成自然生态与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可以获得生态环保农业技术。 有机水稻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对稻田杂草控制效果明显,同时可以降低田间杂草发生危害,提高稻田群落均匀度,有效抑制水中杂草生长。 鸭喜食昆虫和水生小动物,稻飞虱防效79.1%,对稻飞虱、稻纹枯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如放鸭后,鸭对稻飞虱的捕食能力也增强,鸭活跃的活动是稻飞虱
)2)稻蟹、稻鱼养殖栽培模式。 稻蟹、稻鱼养殖模式可增加土壤肥力,对稻田主要病虫害有一定控制作用,使水稻叶瘟平均病情指数下降4.67%,穗颈瘟病情指数减轻16.82%,稻田稗草、慈姑、目菜、水马齿一般食用鱼的饲养以鲤鱼为主,适当搭配鲤鱼、连翘、鲥鱼等。 食用鱼一般放养当年的鱼种。 放鱼时,要注意运鱼器具内水温和稻田水温不超过4,每天做好防洪、防洪、防跑工作,避免拦鱼逃跑的鱼平时及时堵塞。 同时根据水稻种植和水质要求,利用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有效控制稻瘟病流行,可以解决倒伏和低产等突出问题,达到有效利用和保护水稻种质资源的目的。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