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干旱农业可以持续发展吗,农业仍存在季节性缺水

   2023-04-04 互联网艺莲园131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2022年8月26日,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平坦镇成新村,镇村干部正在检查旱情。 (人民视觉/照片)2022年5月20日以后,陈谦宏再也没见过几滴雨。他是四川省绵阳市三县的粮食生产者,水稻和玉米共种植了一千多亩。 7月,夏玉米进入最关键的吐丝期,水稻也在灌浆中,对水的需求很大。 现在“没有飞花,没有洒浆”,“今年的收获可能只有去年的10%”。在长江中下游多地气温突破观测历史极值的情况下,人们对肉眼可见的变化感到惊讶。 鄱阳湖提前100天进入枯水期,嘉陵江重庆段河床裸露较广,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2022年8月26日,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平坦镇成新村,镇村干部正在检查旱情。 (人民视觉/照片)

2022年5月20日以后,陈谦宏再也没见过几滴雨。

他是四川省绵阳市三县的粮食生产者,水稻和玉米共种植了一千多亩。 7月,夏玉米进入最关键的吐丝期,水稻也在灌浆中,对水的需求很大。 现在“没有飞花,没有洒浆”,“今年的收获可能只有去年的10%”。

在长江中下游多地气温突破观测历史极值的情况下,人们对肉眼可见的变化感到惊讶。 鄱阳湖提前100天进入枯水期,嘉陵江重庆段河床裸露较广,重庆人可以散步到江心……但自古以来受旱灾影响最大的就是农业。

据央视8月27日报道,根据水利部最新安排,截至目前,长江流域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10省市耕地旱情面积6632万亩,499万人因干旱供水受到影响。

8月21日,农业农村召开党组会议研究南方抗旱保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旱情仍在发展,高温热害和旱情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中稻、夏玉米受灾严重,救灾形势严峻,任务紧迫。

“以南方种植范围最广的水稻为例,总体上长江中下游流域偏北地区以一期水稻种植为主,高温干旱期间正值抽穗期,对收获影响较大。 南部偏南地区如湖南、江西种植双季稻,对早稻影响高温强迫熟,干旱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不如单季稻大。 二季度晚稻正在移栽,秧苗长势旺(营养旺)时,如果后续水资源能得到补充,对产量影响不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许吟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22年8月22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四部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根据旱情发展情况,在深水降温、小水勤灌、流水散热等水温调方面落实重大措施。

两天后的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做好抗旱减灾工作。 中央预备费拨款100亿元,重点支持中稻抗旱。 抓紧研究推进晚稻丰收,中央财政继续支持。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频繁的水旱灾害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面临的常态。 “构建具有气候韧性的完善抗旱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 ”许吟隆说。

四川:最担心玉米和大豆的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县。 2020年三台县粮食收获面积176.9万亩,总产量66.22万吨,居全省第三位。 2022年8月21日,三县紫河镇气温高达46.4,位居绵阳市高温首位,加之全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带,灌溉条件不如成都平原方便,旱情严重。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8月以来,3个县的降水量只有10.5毫米,比往年同期减少了83%。 “我们这里有多旱? 村子里的混凝土路晒黑变形了,伸出地面30厘米左右,看起来像一座桥。 ”陈谦宏打了个比喻。

在四川省另一个农业大县达州市的渠县,该县应急管理局减灾办负责人贾琪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渠县正面已接近10—2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截至8月20日,凉凉县统计受灾农田1507公顷,受灾人口约10万人,其中包括饮水困难者。 渠县农田灌溉,农民饮用水大多依赖井水,持续干旱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井干涸,政府组织车辆向群众送水。

渠县主栽单季水稻高温追熟,县政府已组织人力加强灌溉和抢种,将责任推给各乡镇,“目前抢种完成50%—60%”。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旭毅表示,7-8月,四川水稻陆续进入灌浆中后期,旱情将影响灌浆效果,但问题“并不严重”。 相比之下,川中地区受丘陵地形的影响,在四川的“老田”,他在该地区调查发现了一些减产现象。

最担心的是红薯和大豆。 这两种作物都没有到收获期。 “现在,如果不等雨就晒干死了的话,损失会很大”。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大豆专家雍太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四川种植的春玉米和春大豆已经接近收获,目前受灾严重的是夏玉米和夏大豆。 干旱使授粉减少,高温使分枝数减少,荚数减少,影响收获。 夏大豆又面临着特殊的情况。 到7月为止,四川省下了很多暴雨。 很多地区原计划6月种夏大豆,但改为7月被迫播种,却恰逢干旱,“播种晚了,有可能减产50%”。

陈谦宏承包土地一年需要50多万,水稻和玉米的种植成本一年需要60万。 所幸三县粮食生产者基本都参加了农业保险,遇到减产或绝收的,玉米按800元/亩赔偿。 虽然比市场价格下降了约500元/亩,但总算可以挽回损失。

8月22日,农业、农村等4个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受灾较重或收获中断的地块及时改种甘薯、杂粮等晚秋作物,适宜地区的中稻留茬储存再生稻。

"水库快没水了. "

三台县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有“第二都江堰”之称的武都引水工程,灌溉条件比川中其他农业县强,但三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联络员彭昌亮仍然担忧。

8月19日,彭昌亮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武都水库正在紧急动员抗旱用水,至今仍能坚持,但再过两天如果上游不来水,水库将处于死水位。” 武都水库位于江油县,三个县界的几个水库的蓄水量也非常紧张。

除了依赖水库供水外,还将在四川省农村建设池塘以备灌溉之需。 贾奇梅得知,面对这次干旱,渠县很多池塘里都没有储存足够的水。 池塘的蓄水主要依靠春夏大雨,但2022年5月以后,凉县从未下过大雨。 偶尔下2-3小时的阵雨,雨后天气持续晴朗,存不住水。

2022年干旱开始得早,持续时间长,这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 横断山研究会会长杨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正常水文条件下,四川汛期从5月份开始,各水库要腾出防洪库容。 7月3日,四川省气候中心也表示,预计7月-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出现阶段性汛情和局部洪涝灾害,建议“加强中小流域防汛工作”。

即使身处中国最大的河边,也未必能逃脱干旱。

湖北省嘉鱼县毗邻长江,因长江禁渔,世代捕鱼的赵守财上岸,转为长江巡逻员。 近日,巡逻途中,他发现不少工人在长江边安装了直径半米的钢管,一打听,发现长江水位下降太多,原来的汲水管已经裸露在河岸上,不延长就不下河,不抽水灌溉他发现沿河的泵站也在增加。

记者从湖北省水利厅获悉,截至8月23日,全省共投入抗旱资金13.36亿元,抗旱泵站4.81万座,安排398处大中型灌区泄洪灌溉,引长江、汉江等主要河流引水。

彭昌亮说,三县的灌溉系统目前只能把水送到山脚下的平原、坝上,山上种植的玉米、红薯等作物依靠雨水生长,俗称“望天田”,损失严重。 另外,由于干旱,3个县民的饮用水不足。 “我们的水优先供应生活用水,是水稻灌溉”。

2022年8月28日,在重庆梅柏村的中台山水库,当地村民正在清理水库内的淤积淤泥,提高水库的淤积空间。 (视觉中国/图)

灌溉设施建设短板四川省许多农田的灌溉系统还沿用20世纪50年代后陆续建成的明渠,其优点是投资成本低,缺点是过于依赖平坦的地形条件,输水中蒸发泄漏损失大。 此外,明渠对应的灌溉方式基本为漫灌,一般用于水田,很难实现田间喷灌、滴管等更节水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四川省在几年前的7、8月份防洪,所以水路被忽视了。 雍太文发现,大旱来临之前很多水渠都干涸了,而且年久失修,存在破坏和开裂等问题。 很多地方不得不临时购买水泵往河里抽水,也有地方使用消防车灌溉,但是带的水量太少了。

正常水文条件下,南方降水量较北方丰富,河道纵横,灌溉管网系统不健全。 国家农业灌排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本虎在《我国管道输水灌溉发展概况与展望》文章中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南方省灌溉管道化率(管道输水面积/灌溉面积)明显低于北方缺水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北京管道化率达78%,河北省达59%,而湖北和四川的管道化率分别只有10%和5%。

雍太文介绍,管网建成后,可以通过管道从河道中央取水,减轻水位下降对取水的影响,同时农民可以在家中修建支管与主管道对接,应用滴灌、喷灌。 因此,对于丘陵地带的田地来说,管网比水路更适合。

“这次大旱给我们敲响了农田如何有效灌溉、排涝的警钟。 头两年积水排不出去,今年旱得没有水了。 ”雍太文认为,目前各地正在进行的农田改造工程很少涉及管网建设,建议先由政府投资建设主管网,生产粮食的大企业们一般会积极建设进田的分管网。

目前,调水灌溉、掠夺等都是短期措施,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8月22日,农业农村等4个部门紧急通知,对丘陵山区、“望天田”、灌区基层等水源短缺地区,采用机井等供水,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组织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队伍喷洒叶面肥、抗旱保墒

许吟隆认为,长期来看,首先要加强水库(工程措施)至水库蓄水(生态措施)设施建设,保障配套灌溉系统、抗旱物资储备。 其次是农艺措施,包括种植节水作物,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作物抗旱、耐涝和病虫害等,再次要高度重视水资源调配优化布局。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从这次抗旱工作可以看出,农民和政府都需要专家的指导,但我们在技术支持方面太缺乏。 ”

为应对旱情,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岗镇通过为粮食生产者打井等措施,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灌溉用水。 (新华社/图) )。

水旱灾害和常态化的许吟隆警告说,这次长江中下游的干旱是全球变暖影响农业的典型例证。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窟清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夏天北半球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原因是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今年大气循环的特殊条件,以及城市热岛效应。 巢清尘预测,气候系统变暖将至少持续到2040年,全球高温热浪将常态化。 其间发生了越来越多极端的气候事件,包括高温热浪。

“温室效应增强的结果是,南方的副热带高压增强了。 长江流域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地面温度上升,水汽蒸发变大,这一带又是气流下沉的区域。 因热带对流而上升的气团下雨后,在这里降下来了。 由于各种因素的叠加,这次的干旱加剧了。 ”许吟隆说。

许吟隆也指出,21世纪以来,长江中下游流域遭遇的干旱不断增加。 2003年夏季长江流域干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2006年主要发生在长江上游,2008、2009、2013年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2017、2018、2019年长江中下游更是连续发生干旱。 2022年旱情发生空间范围广,涵盖长江干流上游、中游、下游,罕见。 “干旱发生频率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重,持续时间越来越长,范围越来越广,这符合全球变暖的总趋势。 ”

同时,全球变暖使海水蒸发加强,从印度洋、太平洋输送来的暖湿水蒸气量变多,遇到冷锋会形成更强的降水。 未来,农业将面临频繁的水旱灾害或成为常态。 雍太文表示,随着覆盖四川全省的高温干旱天气逐渐缓和,下一步要警惕旱涝转折。 干旱后,由于许多土地疏松,大雨冲刷容易造成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对农业来说,全球变暖也有正面作用,最明显的是作物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许吟隆举例说,东北种大米的北界以前只能到哈尔滨南部,现在三江平原已经进行了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随着南方热带北边界由雷州半岛北向南岭山麓迁移,芒果、龙眼、橡胶等热带作物种植范围也明显向北扩展。 但是,他警告说不应该扩大全球变暖的正面作用。 因为中国农业主产区黄淮平原、长江流域水旱灾害加剧,全球变暖的危害远大于利润。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原则是趋利避害。 ”许吟隆建议,如果能抓住种植范围向北扩展的机遇,选择适合气候的作物,就可以增加潜在的耕地面积,延长北方作物的生育期。 必须做好气象灾害加剧的心理准备。 “南方的洪水抗旱工作过去侧重于防洪,今后也要重视抗旱,不能再用应急的方法抗旱了。”

(南方周末记者黄思卓对本文也有贡献) )。

南方周末记者杨凯奇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华南 干旱 警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