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大米的地域分布图,中国10万吨大米图片

   2023-04-04 互联网艺莲园125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位于湖南长沙的隆平水稻博物馆,记载着一株水稻的前世今生,专门设有袁隆平和杂交水稻展览室。 图/拉破车老马,图/图虫创意风物君语一株年产量超过2.1亿吨的“野草”大米,是中国最常见的主食,和来自西域的小麦一起,铸就了中国人餐桌“南美北侧”的基本格局。驯化的稻子。 (傅鼎水稻这一土生土长的农作物,得益于国士,有“达则兼济天下”的气概。 1964年,袁隆平院士揭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今天,在一代又一代农民的努力下,中国已有7000多个杂交大米品种,增产稻谷近9亿吨,中国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位于湖南长沙的隆平水稻博物馆,记载着一株水稻的前世今生,专门设有袁隆平和杂交水稻展览室。 图/拉破车老马,图/图虫创意

风物君语

一株年产量超过2.1亿吨的“野草”

大米,是中国最常见的主食,和来自西域的小麦一起,铸就了中国人餐桌“南美北侧”的基本格局。

驯化的稻子。 (傅鼎水稻这一土生土长的农作物,得益于国士,有“达则兼济天下”的气概。 1964年,袁隆平院士揭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今天,在一代又一代农民的努力下,中国已有7000多个杂交大米品种,增产稻谷近9亿吨,中国杂交大米也走向世界,在60多个国家试种或推广。

中国水稻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 制图/monk但是能种水稻的地方,总会给人一种“水乡”、“富裕”的印象。 现在,这种地方已经遍布全国。 东南至宝岛台湾,南抵热土海南。

海南海口,稻田航拍。 图(视觉中国北至黑龙江大兴安岭山麓,西至新疆天山山麓;

新疆乌鲁木齐收割稻谷。 图(视觉中国俯瞰东南地区沿海平原,仰望云贵高原上层重叠的梯田……到处都是稻花。

云南层层梯田。 图(李文博)从一点点的“野草”,到年产量超过2.1亿吨的餐桌顶梁柱。 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农民的努力和智慧。

长江时代:从“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到河网密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再到长江流域,一直是水稻的生长天堂。

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多位于长江流域(台湾省地区未统计)。 制图/F50BB水稻的发现来源于前人对恶劣环境的抗争。 长江中下游地区历来潮湿多雨,水害频发。 与发达的黄河流域相比,这里直到汉代都被称为“蛮夷之地”。 《尚书禹贡》里说扬州(大致今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厩田惟下”,《史记》里也说“江南卑湿,夫早死”。 在这种情况下,筚路蓝缕的江南先人们在各地的泥沼中发现了独特的作物。

江苏机械化收获水稻。 摄/仰慕者7000多年前,河姆渡前人来到水网密布的环太湖平原一带。 当时的江浙地区比今天暖和潮湿,平原上河流纵横,土地泥泞。 在沼泽中,以捕鱼为生的河姆渡人发现了“野草”——。 它又湿又喜欢,对土壤不挑剔。 那种淀粉丰富,足以填饱肚子; 每年定期收获,填满粮仓。 这就是——

水稻

又是一年的丰收。 拍摄邵东水稻,让河姆渡人从渔猎中看到了农耕的曙光。 到5300年前,良渚人在今天的杭州境内建设了城市,摇身一变成为“城市人”。 在城外,良渚人建造了中国最早的堤坝系统,用水渠引水灌溉稻田。 余杭茅山良渚遗址还发现了总面积5600平方米的稻田遗址,表明稻作是当时农业的重点。

由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区、山前长堤区共同组成的周边水利系统,位于良渚古城遗址西偏北。 图/朱关城

江南的财富密码几千年来,这种生长在泥潭里、耕耘在水田里的作物一直是江南人的命脉。 太湖流域的历史,就是“与水争田”的游击史。 春秋时期,在江苏苏州,一粒粒水稻,牵引着吴越两国的刀光剑影。 吴国人“盗”楚水利,改造土地,国力强盛,气势逼人越国。 越王勾刚用煮好的稻种还给吴国,削弱了敌人的实力。

正值夏天,农民们忙着种树、种树。 图/黄政伟灭吴后,越人继续推进“围田”活动,修高“陵道”,用堤堰打江南水系“坏脾气”,打“鱼米之乡”雏形。 隋唐以后,水稻产量成了财富的代名词,唐人韩愈说:

“得天独厚,江南住十九。 ’在唐代,税大多来源于粮食产量。 今天有“造田嘉”之称的嘉兴,曾经用水稻的利润养活了几乎一半的江南地区。 到宋代,成熟更早的新稻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省,开始在江淮、两浙等地大力推广。

将江苏淮安大米收入囊中。 图(杨默这一新稻种早熟、抗旱、粒细,“不择地而生”。 适宜于高亢农田,对东南各地抗旱有一定效果。 在杭州,南迁的宋高宗赵格局亲自指挥水稻种植,在玉皇山南麓开辟了一片八色、形而上的稻田——八卦田。

杭州八卦田。 图/你七哥、图/图虫创意占城稻与当地晚稻合作,将原本“一年一熟”的收获效率提高到“一年两熟”。 这种双季稻模式大大提高了江南地区的土地利用率,成为国家粮库。 到了明代,水稻带来的谚语开始流传四方。 “苏湖熟,天下足”。

从“苏湖熟”到“湖南熟”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司坝村水稻丰收指日可待。 摄/李维君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养桑养蚕、围海晒盐、摘茶叶等产业成为这里农业的主基调。 为保障粮食供应,水稻种植区向长江中游湖广地区(今湖南、湖北地区)及江西一带转移。 民间的谚语也从“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

江西赣州上城梯田。 图/杨昕

洞庭湖和鄱阳湖成为新粮仓的基点。 清干隆二年,更有“湖南熟,天下足”的民谚,湖南悄然成为新粮库c位。

湖南怀化收获育种水稻。 图(视觉中国湖南多水。 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条大河奔流境内,最后汇入浩浩汤水、气象万千的“水系总开关”——洞庭湖。 江湖造就的平原水乡、季风带来的雨热环境、湖南三面环山的“马蹄形”地貌,让她成为水稻生长的“桃花源”。

安徽陵阳晒秋谷。 摄/丁嘉进入清代,曾经是天下粮仓的江浙地区,粮食已“大半仰仗江楚商人”。 清代四大米市——江西九江、江苏无锡、安徽芜湖、湖南长沙(或湖北沙市),都位于湖广地区向江南地区的运输枢纽。 其中,长沙逐渐成为第一米市,销售粮食积累的财富,成为湖湘人才在晚清爆发的基础。

湖南怀化,秋收将至。 图(视觉中国湖南在古代是重要的粮仓,在今天是屈指可数的水稻大省。 袁隆平院士在湖南怀化的安江镇,拉开了中国研究杂交大米的序幕。 目前,湖南省是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第一省。

北国“开垦”时代:建立华夏新米仓“稻花香里说丰年”。 绝对不是南方长江流域特有的影像。 东北、河北、山东等北方地区,也同样有古老的稻作历史。 用北国水土培育的大米,自古以来就是贡品。 如今,东北大米已成为优质大米的代名词。

吉林洮南市顺福镇稻谷丰收。 摄影/邱会宁

东北丨从北大荒被问到“北美米都”哪里的米最好吃,回答东北米的人一定不少吧。 实际上,在东北广泛种植水稻的时间不到一百年,畅销全国的时间是近二三十年。 但是,如果几千年前的东北先人知道这里变成了“北美都会”,应该不会惊讶吧。

辽宁沈阳金色梯田。 图/岳志强辽宁省发现多处几千年前的稻作遗址,其中大连市大口子遗址同时发现高粱和稻谷,将东北水稻种植史提前到3000多年前。 1400年前的唐代,东北地区的渤海国有“卢城之稻”,因为好吃而留下了《新唐书》。

吉林洼儿河田,农民在劳作。 摄/邱会宁渤海国灭亡后,东北稻作文化在史书上也消失了一千年。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东北大米再次出现在文字记载中,将高品质作为“皇粮”特殊化。 清末,通化地区河流湿地附近,已经出现了连续的稻谷水田。 但当时稻谷种植区域并未形成规模,纵观整个东北,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大片“北大荒”。 清末民初“关东开拓”引发的开垦垦田热潮、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修建灌区、建设水稻基地的行动,使水稻没有真正在东北扎根。

吉林南,水稻插秧。 摄/邱会宁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以“东北水稻之父”杨守仁、徐一戎为代表的无数农学专家致力于选育耐寒适应性强的品种。 有几十万人参加开垦建设,兴修水利,开发盐碱土壤; 作为沈阳钻数万口井、打井种稻的先锋,他终于把这里打造成富饶中国的“粮仓”。 东北能成为北美首都,是无数国民创造的美国产业的奇迹。 当然,这个奇迹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老天在享受着吃饭”的天时地利。

东北地区黑土和黑钙土的分布。 制图/F50BB东北位于北纬40-45度的粳稻黄金种植区,这里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黑土地之一,“捏黑土出油花,插筷子也能发芽”。 另外,这里水网纵横,湖泊错落有致。 另外,在雨热相同的季节,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大米品质出众也是合情合理的。

黑龙江双城,积雪覆盖稻田。 图/傅鼎如今,东北水稻不断突破自己的生存极限。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呼马县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的最北端。 东北水稻也不断突破自己的产量,粳稻种植面积接近全国一半,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总面积居全国第三,总产量仅次于湖南,吉林省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更居全国首位……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白山黑水”培育的黑土地

华北丨只要有水,稻浪除东北外,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北方也有,中国人也在寻找适合水稻安家的地方。

秦岭深处也可以种水稻。 胡文凯在华北,京郊水稻因品质优良,100年前就开始用贡品做“圈”。 山东章丘的明水香稻,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品质优良而被选为贡粮,被誉为“蒸煮香全庄”。 北京海淀的上庄地区水资源丰富,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清代康熙皇帝在这里亲自选育“御米”。 如今,京西稻不仅以质量闻名,而且发展了丰富多彩的京西稻种植文化。

宁夏银川平原,农民插秧。 图/李本建内蒙古和宁夏的河套平原湿地众多,长期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 黄河的冲积带来了平坦的耕地,也有灌溉河流的便利。 近年来,成功治理了土地盐碱化,水稻种植成为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2019年河套平原水稻丰收,亩产达1000斤。 在干旱区的西北高原上,也有稻浪起伏的景象。

“出海时代”:超级水稻“变身”记放眼北国和长江流域之外,从云贵高原的水库,到台湾、海南的沿海平原,从珠江三角洲到香港最大的平原元朗平原……到处都是重要的区域粮仓,如今稻浪交加,丰收连连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梯田。 图/邱新生,探访优质稻谷来历,去中国天然农业“温室”。 那里有良好的热带光温资源,有生产优质大米的自然条件。 四面环海,具备全国最高的空气指数。 这就是农业科研人员心中的育种天堂——

海南作为全国唯一完全位于热带的省份,海南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植物实验室。

海南东方市稻田。 图(视觉中国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突破口是51年前袁隆平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发现的雄性不育野生稻。 1976年,全国开始大规模推广杂交大米,种植208万亩,增产幅度普遍在20%以上,至此,中国人的饭碗开始站稳脚跟。

三亚袁隆平水稻种植基地(三亚水稻国家公园)。 图/何嵘位于海南南繁基地,堪称中国种子行业的“硅谷”。 一代又一代农业科研人员像候鸟一样,每年冬天都“迁徙”到这里,为提高水稻产量的愿景而努力。 今年5月10日,在海南三亚,袁隆平团队超级杂交稻亩产达到1004.83公斤。 在一百多年前的清代,我国平均水稻亩产仅为这一数字的十分之一左右。 上个世纪西方学者提出的“下一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难题,不攻自破。

中国杂交大米分布示意图。 制图/monk这样优秀的中国杂交大米,已经走向世界。 1979年,美国引进中国杂交水稻,增产165%以上,故称“东方魔稻”。 中国的混合大米开始走向60多个国家,年种植面积超过600万公顷。 马达加斯加是中国杂交大米种植最广泛的国家,货币上也印有水稻图案。 当时,占城稻是从越南引进江南的,现在越南大量从中国进口杂交大米……

马达加斯加的最高额面币上印有混合大米。 如果说杂交水稻是中国人从吃饱到吃的关键一步,那么杂交水稻就是人类对自然的探索。 水稻不是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而是耐盐碱水稻的“昵称”,改善环境,米质也非常优良。 种水稻也是袁隆平院士晚年的心愿,“‘水稻’研究成功后,至少会增加1亿亩耕地”,中国数亿亩盐碱土壤中的稻花也会飘香。

浙江温州“海水稻”金秋成熟,农民田间收获。 图/视觉中国1986年,科学家陈日胜发现野生海水稻,2016年,袁隆平院士领衔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开始专门从事耐盐碱水稻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稻田之间河流蜿蜒。 摄/熊可从山东东营的黄河河口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一直到新疆的喀什地区,面对不同类型的盐碱土壤,袁隆平院士和他的团队留下了郁郁葱葱的海水稻苗试验田,团队前往迪拜沙漠地带,成功试种了海水稻。 水稻的适应性之强令人感慨万千,稻浪如浪,离大海最远的地方也能与大海相连。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水稻郁郁葱葱。 摄(鲁文从逆袭的“野草”到亩产千斤的超级战士,水稻姿柔如长江,茁壮成长于东北黑土地,扎根华夏处处壮丽山河,又进入一片“不毛之地”,为人类餐桌开辟疆拓土。 “愿一愿世界无饥荒,愿二愿禾稻能乘凉”。 这个源头起源于农业大国的史诗,如此强烈激越,又继续高歌。

“人就像一粒种子。 培育好种子。 摄影/仰慕者

- END -

文丨苹果,九月,李也

文本编辑|苹果

图片编辑|奈福、朱梦菲

参考资料

Hybrid Rice. Engineering,2020.6

海水稻产业发展动态与展望《农业展望》 2020.10

《中国水稻史话》,岳玉峰编着,沈阳出版社,2019

中国杂交大米推广的历史与现状分析《杂交水稻》 2016.3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中国 大米 人口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