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合理的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但过于偏向高产和不合理的栽培技术会降低作物质量。
一.种植密度和播期
对许多作物来说,适当的稀植可以改善个体营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质量。 谷类作物制种时,为了提高粒重、改善外观质量,密度较大的生产田一般较薄。 目前生产上最大的问题是种植密度过大,群体过于繁茂,后期倒伏,质量明显下降。 但是,收获麻纤维的麻类作物,在不发生倒伏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密植具有抑制分枝生长、促进主茎伸长、改善品质的效果。
种植密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也很显著。 因为烟株中部叶多为优质烟叶,叶大,单位叶面积重量大,组织精细,厚度适中,干物质含量高,糖分高,有弹性,烟碱含量适宜,香气宜人。 因此,种植过度会导致质量下降; 太薄,叶子又大又重,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尼古丁,质量也很差。 大豆密植使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油分、碳水化合物、灰分含量降低。
不同播期植株生长发育和物质形成遇到的温、光、水等条件不同,这些条件的变化对作物质量有很大影响。 例如,丁振麟( 1965 )在杭州用六月白、八月白两个大豆品种进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播种越早,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越高,油分含量越低,碘值也越低。 胡明祥等( 1986 )的研究表明,播期不仅影响大豆油的含量,而且影响脂肪酸的组成。 与夏播相比,春播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较低,但油酸含量相反,春播高于夏播。 另外,红麻播种推迟,主要表现为红麻茎髓比重随播种期推迟明显增加,微浆得率明显下降。 另外,随着小麦播期的延长,籽粒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面筋拉力逐渐增大,但并不是越晚越好。
二.施肥
认为施用有机肥多作物质量好,施用化肥过多作物质量差,化肥中有毒物质的残留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从肥料种类来看,适量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质量。 有机肥与化肥联合施用有利于作物高产优质化。 实践表明,大豆单施有机肥可降低籽粒含量,有机肥基础上施磷肥、磷氮肥、磷钾肥均可提高大豆籽粒含量。 在所有肥料中,一般来说氮肥对改善品质效果最好。 特别是地力较低的中低产田,适当增加氮肥、增加追肥比例往往对提高谷类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改善品质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蓖麻毒素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肥料施用量过少,作物生长差,干物质积累少,产量低,质量也差; 同样,肥料施用过多,特别是化肥施用过多,容易引起物质运输不畅、倒伏等问题,反而会导致质量下降,甚至有毒物质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健康。
另外,微量元素也影响作物的质量。 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取决于土壤中丰缺程度、各种元素的相互作用和氮、磷、钾大量元素的供应情况。 试验表明,稻田施用锌、硼、钼、锰和铜对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有明显效果。 大豆中加入硫肥有助于蛋白质、胱氨酸、半胱氨酸的形成和积累。 增加钼肥会降低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含量。 研究表明,氮、锌配合施用可提高大豆籽粒含量。 在增加氮肥的同时,适当配施磷、钾肥和其他微量元素也是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灌溉
根据作物需水量规律,合理灌溉补水,通常可以改善植株代谢,促进光合产物积累,改善作物品质。 对许多旱地作物来说,追肥后进行灌溉,起到促进肥料吸收,增加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特别是在干旱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灌溉补水不仅有利于高产,而且有利于质量保证。 例如,根据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1963 )测定的结果,大豆花期灌水平均为0.39%~0.53%; 荚果期灌水提高0.03%~1.6%的含量,鼓粒期灌水提高0.01%~0.45%的含量。
可以认为,给田地浇水的小麦往往比田地里的小麦质量差。 随着灌水量的增大和灌水时间的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蓖麻毒素含量呈下降趋势。 据报道,灌水对质量的影响与降雨量有很大关系,谢罪水年灌水可以提高质量,丰水年灌水过多不利于质量。 浇水只有在施肥量较大时才明显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而在缺肥条件下浇水对蛋白质含量几乎没有影响。
四.增长调节剂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喷施生长调节剂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如利用乙烯利催熟作用,对早熟棉花和一年两熟的地区棉花采用40%的乙烯利1 500—2250g/hm2,加水600~750kg盛花后喷30-40d,加速棉铃早熟吐絮, 接近叶片采集时,用乙烯利喷洒在叶片上,也可以早期采集,减少尼古丁含量。 甜菜施用青鲜素可以抑制甜菜茎秆提取,增产块根,提高糖产量。
五.收获
适时收获是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保证。 谷类作物大多在蜡熟期或黄熟期收获产量最高,质量最好。 例如,小麦不同收获时期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为蜡熟中期黄熟期迟收获5d的l0d,干面筋含量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
棉花收获过早,棉纤维成熟度不够,卷曲减少收获过慢,光氧化作用不仅会减少卷曲,而且会降低纤维强度,缩短长度。 其他经济作物也经常有同样的问题。 推迟收获后,红麻纤维细胞平均宽度减小,长宽比增大的韧皮部细胞壁厚度与壁腔比随收获期的推迟而减小。
六.病虫害对作物质量的影响
1 .病害在遭受病害侵害时,作物质量下降。 例如大豆植株受细菌性斑点病侵染后,籽粒含油量一般下降1%~1.5%,感染霜霉病的籽粒含油量一般下降0.6%~1.7%。 (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63 )。 陈霞等( 1988 )研究表明,大豆灰斑病病斑率达到50%时,籽粒含量减少1.71%,蛋白质含量提高0.62%。 感染褐斑病的籽粒含量减少3.52%,蛋白质含量增加1.59%。 陆京杰等( 1991 )证实,花叶病毒的感染显著抑制大豆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但明显刺激氮化合物的代谢,使籽粒中可溶性蛋白质大幅增加。 玉米大、小斑病是一种叶部病害,发生时轻症者产量损失10 %~20 %,重者减产50%以上。 但对爆裂玉米来说,大、小斑病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原料质量。
2 .如果遭受虫害,作物的质量也会下降。 例如,大豆籽粒遭受食虫危害后,油分含量减少2.26%,蛋白质上升1.70%。 玉米螟蛾危害特种玉米时,甜玉米穗可用性降低,严重时不能用于加工; 爆裂玉米穗受害等级降低,有时不合格的玉米笋一旦被吃掉,就会失去利用价值; 高蓖麻玉米穗蛀蚀后,容易引起穗腐,降低品质。
质量好的作物容易受到害虫的侵害。 例如,高蓖麻玉米在田间极易遭受玉米螟、金龟子等害虫的侵害,导致果穗腐烂,影响品质。 仓储期内,高蓖麻籽胚和高蓖麻籽含量有利于害虫繁殖,易遭蛀蚀,应注意仓储害虫的防治。
提高作物质量的技术途径
1 .选择优质品种
2 .适当稀植,适时播种,适时收获。
3 )合理施肥灌溉,合理化学控制,加强病虫害防治,为形成优质产品创造有利条件。
4 .调整作物种植区域,优化作物布局,选择最佳种植区域。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