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对水稻种植来说,仅仅使用农药和化肥并不能明显促进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相反,水稻种植质量下降也可能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 从长远看,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会直接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给水稻的生产和栽培带来明显的负面作用。 为了科学开展对水稻的有效栽培,提高水稻的栽培效果,本文简要分析了水稻的生长习性和生长周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栽培效果的一些策略。
1 .水稻种植基本情况1.1生长习性
水稻日照时间短、湿度高,喜欢在高温生长环境中生长,是一年生植物,高度可达1.2米,对土壤要求不苛刻。 在幼苗阶段,28~ 32是幼苗萌发的最佳温度,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温度也有差异。 例如穗分化和开花期以30~7左右为宜,抽穗期以25~ 35之间为宜。 水稻种植环境温度在40以上或20以下会影响受精质量。 相对湿度控制以50%以上、90%以下为宜,对湿度的要求并不苛刻。 在水稻整个生长阶段,穗在灌浆盛期分化直接关系到最终产量,抽穗结实期对矿质营养和水分需求量较大,通常每公斤稻谷在生长阶段需要500至800克水。
1.2生育周期
水稻栽培的生长周期是指水稻种子萌发到新种子产生。 该期包括幼苗期、返青期、长穗期、结实期。 田内水稻幼苗期已建成,随后在适宜湿度和温度下逐渐开始生长。 幼苗移栽后是生存的重要阶段幼穗分化前水稻处于营养期,这一阶段是根茎、叶、长根的生长阶段; 穗在成熟期分化主要是开花结实的生殖生长阶段。
2.1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策略2.1合理选择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的合理选择最终直接决定了能否实现增产增收。 水稻种植者在实际选择种植时,应充分考虑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选择更优质的品种。 例如,考虑当地病虫害情况,病虫害较多时,需要选择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 与此相对,目前市场上已鉴定出结实率高、成穗率高、抗倒伏和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实验的主要是q优6号品种和宜香725个品种。
2.2完善“三控”技术
2.2.1控苗技术重点是优化水稻生长状态。
根据栽培经验。 生长初期稻苗多分蘖,看似收获更多稻谷,实际上只是诱发病虫害,造成肥料浪费。 在栽培上,要根据栽培品种、栽培面积、栽培密度合理实施苗管理技术,合理调整施肥频率和用量,使水稻苗能充分吸收肥料、茁壮成长。
2.2.2肥料控制
根据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农户的种植情况,施肥明显不合理、不科学。 普遍存在施肥种类不全、施肥时机不当、施肥量不均等情况,直接影响水稻的稳定生长。 种植期间,在肥料管理技术方面,要突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开展现实示范,打破传统的以氮肥为主的施肥方式,严格控制氮肥用量。 根据秧苗生长实际,合理调整肥料配比,尽量降低土壤伤害,降低氮肥成本,使水稻在不同生长过程中获得更适应性的肥料营养补充。
2.2.3病虫害控制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往往是致命的危害,病虫害防治不当会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 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延长水稻中上部节间,缩短水稻基部节间,增加水稻茎粗。 提高水稻自身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提高产量。 栽培经验表明,水稻在栽培及移栽后的叶龄期、拔节期、抽穗期会受到不同类型病虫害的侵染。 这一重点阶段应加强田间诊断,及时判断病虫害种类和威胁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3栽培技术改进
水稻高产优质的关键是优化叶龄栽培技术,建立科学的叶龄观测点,随时观察叶龄生长变化情况,了解水稻生长发育状况和阶段,在各栽培技术的选择上具有更明确的针对性。 通过对迹地、品种等因素的详细分析,可以实现水稻叶龄观察的科学性。 结合各项生长数据建立不同的观察点,随时标记叶龄变化。 之后,应对栽培技术的改进,以保证水稻的健康发育,提高产量为目的。 随着叶龄模型在水稻栽培中的推广,目前在实际栽培中可以根据栽培环境调整为水肥管理、栽培方式。
综上所述,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类型,其产量和质量长期以来一直重点关注内容。 水稻种植者应考虑水稻生长习性和生长周期合理选择水稻品种。 加强幼苗、肥料、病虫害分级控制,在栽培技术上不断改良,为水稻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和空间,从而提高栽培效益。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