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题:解开“科技范儿”一粒种子生长记——重庆水稻“科企联合体”丰收密码
新华社记者李松
金秋9月,重庆开州区九龙山镇东堰村海拔700多米的梯田上,农民王端培家的稻子成熟,沉甸甸的稻谷颗粒饱满,将稻草压弯。
王端培是重庆一级优质大米“神9优28”示范种植户。 今年他家收稻时,许多水稻育种专家专门参加了生产测定。 田间检测结果表明,亩产接近1300斤。 “今年又是丰年。 ”王端培笑着说。
“这一段时间,正好是水稻收获的季节。 这个品种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和农民的接受,还要亲自去田间地头看产量,看大米的质量。 ”“神9优28”良种开发的引领者王楚桃抓起王端培家的稻谷,用指甲拨开稻壳,发现米粒洁白晶莹。
为解决种业科研与市场脱节等问题,重庆种业龙头企业重庆某种业有限公司与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组成“科企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人才融通。 “神9优28”是该“科企联合体”攻关开发的良种。
中一种业公司负责人钟世良表示,作为农业的“筹码”,种业的市场性很强,成果不能关在保险箱里,只有通过市场检验才能真正成功。
依托“科企联合体”平台,王楚桃既是水稻研究所研究员,也是企业总农艺师。 他带领着10多人的团队,专门从事水稻良种的研发、推广。 王楚桃说:“企业直接面对市场,让科研人员对农民的需求更敏感。”
在重庆等地,水稻生长往往有多云少雨和高温干旱的时期,同时稻瘟病等病虫害也比较严重。 王楚桃介绍,研发团队根据耐高温、防雨、重金属吸附等技术指标,从5000多份水稻种质资源材料中进行筛选鉴定,培育出优良品种。
真正培育出具有“科技典范”的良种并不容易,既要高科技手段,也要下“傻功夫”。
“育种过程复杂枯燥,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泡在田里,用眼睛看长势,用尺子量株高、穗长,称稻谷重。 ”王楚桃说,科研人员也像候鸟一样飞来飞去重庆、海南等稻种繁育基地。
“每年最热的时期,也是育种工作强度最高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水稻开花通常是上午10点到12点,我们在抢花的时候,要进行人工授粉,还要做好观察记录。”王楚桃说。
经过10多年培育,“神9优28”达到优质高产、绿色安全、简单栽培等技术指标,通过国家审定,在长江流域适宜地区推广种植,今年种植面积达到70多万亩。
在采访中,这位“科企联合体”科研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支持粮食种植的政策越来越给力,良种培育、栽培技术等也不断推陈出新,对帮助农民种植好稻越来越有信心。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