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水稻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但栽培栽培环节仍是水稻机械化的难点,难点是机插插秧难、机巧贵。 机械插秧与手工插秧相比,具有省工性强的优点,与抛秧和直播相比不具有成本优势。 据说制约插秧机普及的原因是块块小、分散、没有机耕道,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水稻联合收割机可达80%以上,联合收割机能到达的地方与插秧机一样。 另外,插秧机有4行、6行、8行,株间距离可以在几个阶段进行调整,基本上能够应对块料问题。 主要制约因素是田亩少,小农户农机购置成本高,育秧技术要求高。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种植者越来越多,提高集中育秧、机插秧服务的社会化组织越来越多,机插秧逐渐普及,种植成本降低,小农户也将受益。
俗话说:“育秧好育半年,壮苗高产”,育秧是水稻机插秧的关键环节,是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 插秧常见的问题有种子出苗差、出苗差、秧苗枯死、异地育秧困难等。 本文主要介绍插秧育秧技术及常见问题解答。 一、机插秧育秧技术1、选择品种,根据当地气候环境、种植季节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种植的优质稻品种。 长江中下游的双季稻要考虑双季稻的生育期,比如中北双季要控制在225天以内。 2期早稻苗期抗寒性强,晚稻需后期抗寒,稻瘟病高发区应选择抗稻瘟病的品种。 2、种子、育秧盘、苗板准备种子,晒干、除杂、浸种消毒等处理。 浸种用25%咪鲜胺乳油2毫升兑水5公斤浸种4-5公斤,或浸种12小时后常温催芽,或采用快速催芽器、温室催芽等方法温保温催芽,待种子变白后播种。 常规稻按田每亩3-4公斤,杂交水稻按1.5-2公斤准备品种。
插秧盘准备:使用与插秧机配套的机器制作育秧的硬(软)盘。 早晚稻每亩田准备35-38块。 插秧准备:提倡集中育秧,充分保留插秧与大田比1:70-80的比例。 播种前10-15天完成苗板,板面高低差不超过1厘米,制作后晾晒5天,将苗板沉实。 播种前1天向沟内灌水,待苗板充分吸湿后及时排水,或播种前用喷壶洒水,使播种时土壤含水率达到85%-90%。 3、养分准备自体营养土(年前耕种肥沃水田土,筛选出杂草少的菜园土和耕作熟化的旱地土备用,用150公斤土和1公斤水稻幼苗强壮剂充分搅拌制成底土; 或混合100公斤土和45%(n:p2o5:k2o=18:9:18 )养分含量的复合肥200-350g制成底土。 当土pH值大于6.5时,播种前20天用硫磺粉调酸,播种前7天用65%的敌克松和水按1:1000-1调筛后的土直接覆土。 在有条件的地区,优先选用质量优良、效果好的机插专用植苗基质代替营养土。 但具有水稻秧苗生长所需肥料和生长调节剂的秧苗生长基质,建议不添加其他材料,如强苗剂等,以免影响秧苗生长。
4、播种和盛放播种期要考虑天气。 早稻保温苗要求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 采用管线机械播种,播种前应进行调整,保证一次性完成抛盘、铺土、浇水、播种、挖土等工作。 均匀铺床土,厚度2.0cm左右; 准确每盘播种量,播种均匀播种后均匀撒上覆土,覆土厚度为0.3-0.5cm。
播种后,用盘堆暗立针后,用盘盛苗为宜,也可直接盛苗。 把飞盘重叠摆放,注意底盘和床面紧密接触。 早稻要么放在大棚里,要么在大棚里拱廊保温保湿育秧。 一季稻和两季晚稻可以直接并列插秧机育秧。 5、秧苗管理南方稻区早稻播种后覆膜保温育秧。 棚温应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30,最低不超过10,注意及时通风炼苗,避免烂苗、幼苗燃烧。 采用控水育秧方式,注意苗期病虫害防治,特别是立枯病和恶苗病防治。 一季稻和两季晚稻播后需保持苗板湿润,气温高时马加水。 如果幼苗生长过快或苗龄过长,可在2叶期喷施60-80克每亩15%的多效唑。 插秧前3-4天往脚上浇水,切苗移栽。 重点防治稻飞虱、螟虫、稻瘟病等时,移植前可使用三环唑、阿奇霉素等作为“嫁妆药”。 种苗一般不需要施肥,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施嫁接肥。 对叶落色苗,移栽前3-5天施一次嫁接肥,每亩尿素4-5公斤傍晚喷洒水500公斤,喷洒后可浇水洗苗防刮伤。 6、强苗要求。 早稻叶龄以3叶1心期,晚稻以4叶1心为宜,苗高14-18厘米。 二、机苗栽植问题及应对措施1、种子出苗差的主要原因:种子质量差; 种子发芽率低; 秧苗处理不当; 苗底土用肥量过高; 秧苗用量过多,可能与土壤混合不充分,也可能在覆土中添加肥料和秧苗。 应对措施:选用良种种子适量肥料,强苗禁用未腐厩肥、尿素、碳铵等作为底肥,同时播种后不能覆土施肥或添加强苗。
2、出苗不畅的主要原因:种子播种前未进行筛选,可能导致催芽不一致; 培土时覆盖土不均匀,土厚处出苗晚苗不均匀,板面土壤水分不均匀,局部苗处于水分胁迫状态,生长缓慢; 营养土培肥、调酸、消毒不均,也可能导致秧苗生长不均。 应对措施:播种前选种播种时应土壤均匀,苗板平整。 养肥养分,调酸,均匀消毒,保证床土质量。 3、秧苗枯死的主要原因:机栽秧苗素质相对较弱,2-3叶期遇到低温,容易引起青(黄)枯死苗,苗茎部尚未腐烂,根部和苗地上部不容易脱离,是一种生理病害,通常呈片状发生。 应对措施:苗床应平整,便于放排水。 早稻湿润苗栽植加小拱棚,大棚苗栽植实施保温措施。 选择培育幼苗的基质,酸度不要超过5.5。 每叶1心喷甲泼尼龙或瑞苗青预防。 2叶1心叶时,可通风炼苗。 云服务宗旨:科普栽培技术知识,解决农民栽培难题。 请种植更多的技术知识,关注【云伧地】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