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民以食为天,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两种粮食作物无疑是小麦和水稻,众所周知,南方是水稻集中种植地,北方是小麦种植区。
南北差异不仅体现在文化上,还体现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上。 北方人平时生活习惯吃的馒头、面等都是小麦做的,而南方人的饮食米饭是水稻的产物。
那么,这两种作物的起源,你知道多少呢? 其中之一的水稻,考古学证明起源于中国。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稻壳和碳化稻谷凝块。
我国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栽植历史,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古老的国家。 和其他农作物一样,水稻也随着东西部交流,逐渐推广到全世界。 其中另一种高产作物小麦,考古发现原本起源于西亚。 据《史记大宛列传》报道,中亚大宛、安息等地自古就有小麦栽培的痕迹。 据我国考古学家介绍,中亚许多地方考古发掘的小麦遗存,可以推论小麦栽培历史已经有一万多年。
作为小麦起源的小麦也遍布世界各地,逐渐到达中国。 但观察小麦的传播过程,按理说,小麦的传播方向是由西向东逐渐到达中国的。
因此,小麦首先到达中国的地方应该是中国的西部地区,中国最初栽培小麦也应该是西部地区。 但相关考古发现的证据证明,中国东部的山东省莱州是中国小麦的第一个种植地区,即小麦的发源地。 这一点也可以从以下方面得到证明。
首先,从相关考古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小麦起源于山东省。
叶桂桐教授从《诗经》、《说文》等一系列古文字典籍及现代国学大师的研究成果中,
莱州是中国小麦的发源地,“莱州”的意思就是“麦州”。
《诗经.周颂.思文》有“李我来牟,帝命率育”之句,明理学者朱熹说:“来,小麦; “牟、麦也”的意思是“把小麦、大麦留下来,用于栽培,养育生命”。
《说文》也有关于小麦的说明。 “来,……好像是芒杧的形状。 因为是从天上来的,所以是为了旅行而来的。 ”徐灏注笺:“来本是麦名。 ”
许慎《说文解字》记载:“齐、禾、麦吐穗上平也。 象形。 ”
简而言之,在胶东古代的黎族人把他们居住的国家称为“来国”“莱子国”,首先发明了小麦的栽培。
第二,有文字资料的证明,离不开考古学上的一系列实际证据。
陕西丰镐遗址出土小麦
目前,我国出土的早期小麦遗存考古遗址约有三四十处。 在我们目前掌握的200多个直接进行年代测定的小麦年代数据中,其中年代最早的数据来自山东省的胶东半岛。 例如1989年,考古学家在福建宁德霞浦黄瓜山遗址发现了碳化小麦存在的现象,测定结果表明,该遗址小麦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
福建宁德霞浦黄瓜山遗址出土烃稻
由此可见,小麦从西亚传播到中国后,首先在山东省胶州种植。 胶东地区的考古资料也充分证明胶东是中国小麦的发源地。
西亚传入中国,在胶东半岛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与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海上和路上的丝绸之路实现的。 中国的道路丝绸之路大致在北方地区。 但是,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在丝绸之路之前,曾经有东西方交流的草原通道。
根据世界地图,也很容易发现在欧洲和亚洲的广大地区,存在着广阔的草原地带。 这样狭长的草原地带,是赫赫有名的欧亚大草原,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即使这片草原上存在着几条大河,但由于没有大山脉的阻碍,自古以来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中国历史上北方的少数民族由于地形因素,主要从事畜牧业,但由于与中原地区王朝有各种联系,他们从事一定的农业生产。
据史料记载,莱夷是最早居住在胶东半岛的民族,属于东夷部落。 据《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颍夷已略,维淹其道,莱夷作牧。 ”
特别是欧亚草原上广泛分布着许多早期的青铜文化,其居民充当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传播媒介。
这样,欧亚草原带的青铜文化,从此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不断地相互移动和相互交流。
现在,小麦传入中国,据说是距今4000年到4500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欧亚草原地带没有匈奴人。
所以欧亚草原的通道,作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通道基本畅通。 因此,小麦在这一时期从西亚经草原通道到达东北大兴安岭后,很可能被阻止转向南方,南下后最终到达太行山脉东麓地区。
距今4000年至5000年黄河古道途经河北省东部。
今人的猜测赵志军老师根据近几年的发现,曾提出过一个假设:
起源于西亚的小麦和大麦、绵羊和山羊,以及早期的青铜冶炼技术,大概是它们的一个文化包裹,借助欧亚大草原上一系列早期青铜文化的接力作用,一步步由西向东扩展,最终到达中国,到达东亚
事实上,草原通道和戈壁通道都应该是作为我国早期小麦传入中国的主要交通要道。 小麦由西亚传入中国乃至亚洲,如今的小麦已成为风靡世界的高产作物。 由于草原通道的存在,其实远古时代东西方的交流可能比人们所知道的更丰富多彩。 在传统的丝绸之路之前,仍然存在着有利于东西方交流的通道。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