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史晓露
9月5日,德阳市中江县于庆镇钟楼村告别连阴雨,迎来晴朗天气,一连串的稻子金灿灿。
当天,受农业和农村科教司委托,省农业和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杂交水稻新品种“川康优丝苗”百亩示范片进行现场生产检测。 “三块田经实割收获量平均亩产达849.73公斤,其中最高检块亩产达910.61公斤。 ”现场测定,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川康优丝苗”是一个优质、绿色、高效的划时代杂交水稻新品种,被誉为“全能冠军”,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水稻界的“全能冠军”是如何选育出来的? 高产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探寻背后的故事。
看品种绿色优质高产还好吃
当天上午,川、渝、贵三地农业农村部门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来到钟楼村农田地头,对165亩水稻进行生产检查。 仔细观察一圈后,重庆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经勇评价说:“田地长势均衡,青秆黄熟,几乎没有疾病和虫害,丰产性好。”
得到这样的承认不容易。 “川康优丝苗”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培育的新品种,经过近10年的科研攻关,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在四川省第六届“稻香杯”优质大米评选中获得特等奖。
“这是绿色、优质、高产的新品种。 ”选育小组负责人、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任光俊介绍,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强、株型好、抗倒伏、适应性广等优点,大米质量主要指标达到农业农村部授一级优质大米标准,所有指标均达到部授二级优质大米标准。 “这意味着该品种不仅高产,而且米质优良,口感好。 ”
任光俊介绍,“川康优丝苗”母本由“川优6203”母本改良而成,“株型更低,抗倒伏,米粒加工性更好”。
“川优6203”米粒细长,香气浓郁,米饭湿润可口。 虽然被称为“中国式泰米”,但在精米成品率和育种产量方面存在短板。 “‘川优6203’整精米率在52%-55%,‘川康优丝苗’整精米率达61%-63%。 ”任光俊介绍,在制种过程中,“川优6203”种子产量为100-150公斤/亩,而“川康优丝苗”种子发芽率高达90%以上,制种产量可达200公斤/亩左右。
“现在不仅要高产,还要高产和优质相结合,不是好品种。 ”任光俊说,下一步,“川康优丝苗”将申请超级稻认定。
谈高产良种还需要好办法
选育良种是实现水稻优质高产的前提。 2010年,任光俊团队开始选育“川康优丝苗”品种。 近十年来,他们每年多次往返海南、成都,田间地头和实验室忙活,筛选出上万份水稻材料。
通过多年田间观测,他们发现:“株中叶下部较短、茎夹角较小的株型,通风光通透性更强,这意味着单位面积穗容更多、穗更多,容易获得高产。” 任光俊表示,株型的改良,为“川康优丝苗”高产奠定了基础。
良种是高产的核心,但要实现高产,必须有好的方法。
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李旭毅长期在田间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在他看来,必须通过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挖掘良种产量潜能。
“‘川康优丝苗’植株的叶片形态非常好,要挖掘这个品种的产量潜力,首要的是培育好苗,是‘半苗谷’。 ”李旭毅说,种秧苗时,如果秧苗优良,可以提高一半谷子的产量。 另外,移栽秧苗后,要注意田间水肥管理,增强水稻中后期的光合生产能力。
此次德阳高产示范片是在李旭毅等专家的田间指导和管理下完成的。 “育秧、治理好水肥,普通农户种植该品种亩产可达700公斤以上。 ”李旭毅说。
说推广好品种很受企业农户的欢迎
“这是多年来种植的最好品种。 ”在检测现场,德阳市绵竹市孝德镇种植的户洪棋金感叹,该品种比过去种植的品种增产10%左右,且米质优良,稻谷每公斤价格比普通品种贵0.2元以上。
当天下午,省作物学会也组织专家对孝德镇金星村百亩“川康优丝苗”进行了测试生产检测,其中洪棋金种植的一片田亩产达862.9公斤,这是他种植水稻10多年来产量最高的一次。
看到喜人的产量,该村的栽培巨头黄伟兴奋地说:“明年也想试试这个品种。”
好的品种也很受种子企业的欢迎。 2019年,四川荆银种业有限公司示范推广该品种。 “与目前市场上主要推广的杂交三系籼稻品种相比,该品种增产幅度可达5%-8%。 ”该公司董事长徐志灵说。
我省是我国杂交稻米种子的主要繁殖基地,川种长期独领风骚。 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川米质量不佳,四川水稻品种逐渐变小。
近年来,我省科研机构加大育种攻关力度,水稻品种转型升级,一批水稻新品种推动四川水稻向优质、高抗、高产方向发展。
“从近年来试点示范情况看,‘川康优丝苗’已在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西、长江中下游在内的部分地区示范推广。 ”任光俊还表示,要加强品种创新,在现有优质基础上,实现产量新突破,重金属镉低积累,实现水稻绿色生产,“这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
同步广播
今年我省审定优质稻品种逾八成
本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史晓露》近日从省种子站获悉,“十三五”以来,我省审定的农作物良种占有率大幅提升。 今年我省审定水稻品种125个,其中优质稻品种109个,比达到87.2%。
水稻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和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800万亩左右,居全国第七位,是长江上游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 我省也是全国三大培育制种基地之一,我省杂交大米多年制种面积28万亩左右,产量约5500万公斤,占全国五分之一。
“十三五”期间,我省水稻育种取得攻关成效。 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效益
使用。 通过对世界许多地区1万多种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评价,我省筛选鉴定出广谱抗病材料和控制因子,揭示了水稻广谱抗病新机制。
加强育种材料和方法创新。 通过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关键技术研究,创造了抗稻飞虱水稻、镉低积累杂交稻等各类划时代的育种新材料。
加强新品种选育。 通过杂种优势利用、染色体工程等技术,开展划时代的新品种选育,水稻国审品种“旌优华珍”被认定为2020年度全国11个超级稻品种之一,“川康优丝苗”整合优质、高产、抗性等优良性状,成为长江上游品种示范
加强技术开发。 开展新品种标准化和规模化高效栽培技术、规模化良种生产和繁育技术等研究,实现良种良法组合。
来源:四川日报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