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在稻花香中说是丰年,听青蛙的声音。 ”这是古诗中为我们描绘的传统农业形象。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水稻基地,上演着现代生态农业的新篇章。 直升机飞来防药、螃蟹在田里安家……稻蟹合作,已经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
7月下旬的吉林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水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守护黑土地,构筑大谷仓区”网络主题采访团在去往镇富县的路上,可以看到绿意盎然的稻子在微风中起伏,远处像绿色的波浪一样翻滚。 而记者们眼前最亮的,是标有“稻蟹共生”标识的水稻基地。
镇赉县是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县,种植面积达145万亩。 “稻蟹共生”栽培方式的引入,源于当地生态农业理念下的有益尝试。 20多年前,这里还是盐碱土壤,水稻亩产不高; 此外,许多养殖业者在湖中养殖河蟹,造成水体氮磷污染,迄今已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系统。
经过摸索如何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促进水稻增产、百姓增收,镇赉县决定向气候条件、土壤状况极为相似的辽宁盘锦市学习,从2018年左右开始尝试在田里养蟹。
“简而言之,‘稻蟹共生’的生产模式是通过养殖蟹来改变稻田的生态环境。 ”吉林省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土地管理部经理边忠河介绍,河蟹和水稻是黄金伙伴,河蟹喜欢贝类、水生昆虫、杂草等危害水稻生长的动植物。 其排泄物中含有水稻可以吸收利用的养分。 垫高的水稻为螃蟹提供遮阳棚、藏身之地,有助于避免脱壳、生长、敌害生物; 另外,河蟹也是有机水稻栽培的“天然监测官”。 化肥使稻田水体氮磷含量异常升高,水质恶化,危害河蟹健康,甚至死亡。 不当使用农药可能直接导致河蟹死亡。 因此,“稻蟹合作”培育的水稻多为有机稻。 既不追肥也不喷洒农药。 边忠和说。
2019年镇富培育的越冬蟹苗成功,结束了该县蟹苗需要大量采购的历史,也降低了运输蟹苗途中的损失,保证了蟹苗的体质,节约了养殖户的成本。 经过多年生态治理,目前镇富全县水田综合种植面积12万亩,大闸蟹1万亩。 据专家推算,稻田放养稻蟹的综合栽培模式,稻蟹亩产可达15公斤,有机稻谷亩产500公斤,稻蟹亩产可达1000元以上。
有好的生产模式,就要依靠科技来帮助! 近年来,该公司陆续引进直升机进行稻瘟病、叶枯病等植保工作。 “这项植保工作每天基本有效喷洒15000-20000亩,亩产水约500ml,大大节约和节约人力和水资源,且能有效防治水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通过提高水稻产量”吉林省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龚福鹏介绍,植保飞机作业,近年没有发生稻瘟病,水稻也每公顷增产1000斤-1500斤。
稻蟹共生,水为蟹肥,稻为水香。 两者互利互补,精心培育的蟹田大米口感柔软,香气香甜。 众多外地经销商前来参观、考察,与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将镇富弱碱米、蟹田米销往全国各地,让消费者吃到肥蟹、好米。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给种植户带来了每亩400-600元的收入,实现了一地双产,增加了农民致富的渠道。
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公司研究团队针对水稻浸种、催芽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标准不规范等情况,建设两座智能化催芽厂100吨/批,可同时浸种、催芽200吨,50000吨
放眼望去,如今的吉林黑土地,不仅有“传统”的土地保护性耕作,也有“科技量足”的现代农业的强势注入,“稻蟹共生”般的生态农业美卷,缓缓展开在眼前的这片黑土地上。
“未来的农村应该是原生态的,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热闹非凡的景象。 稻田养殖大闸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在水稻和大闸蟹上获得双重利益。 ”想到未来乡村振兴的图景,边忠和说。 (记者孙冰洁)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