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南方稻区正进入秧苗管理关键期,东北稻区刚刚进入播种育秧期。
“苗好半年”是水稻种植户都知道的道理,可见苗的质量好坏对水稻的生长、丰收至关重要。 什么样的苗法比较好? 苗期怎么管理? 句子会和你分享。
五大苗的培育方法,总是适合你
根据灌溉水管理方式的不同,水稻秧苗可分为水秧苗、湿润秧苗、旱秧苗、双级秧苗、塑料软盘秧苗等多种形式。
1、水培法
育秧期间,插秧以淹水管理为主。 平整水铺床、带水播种、出苗的全过程除了防止棉腐病、恶种烂苗、露地生根外,一直在造水层。 这种育秧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如养坏芽、出苗、成苗率低、苗细不强、分蘖弱等,是我国稻区采用的传统方法,目前生产上不提倡采用。
2、湿润苗法
湿润育秧法是介于水培和旱育秧之间的育秧方法,该育秧方法容易调节土壤水分矛盾,播后出苗快,出苗整齐,不易发生生理立枯病,有利于促进出苗生根,防止烂芽死苗。
常用的是塑料薄膜湿润保温苗法,根据湿润苗法,播种后在筐面覆盖薄膜,多采用低拱覆盖。 这种育秧方式有利于保温、保湿、增温,能及时早播,防止烂芽、烂苗,提高成苗率,对早春播种防治低温冷害十分必要。
3、旱育秧法
在整个育秧过程中,一种只保持土壤湿润、不保持水层的育秧方式。 常见的肥床微土、大棚栽培、开膜旱育秧等,已成为高寒地区和早稻育秧、抗寒、抗旱、节水的重要育秧方式。
肥床细土法塑料干苗是在肥沃疏松的苗床上,用塑料软盘或纸筒制成干苗。
田间育秧适合大、中、小苗,操作方便,延长塑料托盘湿润苗育龄,且不连根,有利于扩大高产品种组合和应用范围。 此外,该方法便于统一供苗,实现规模化育种、商品化供苗。 培育塑料田苗是培育机苗的最佳形式,具有广阔的前景。
开合式薄膜干苗。 床面宽1.5m,竹片或相思树条或铁丝拱起,中间高25~35cm,每50cm插一根。 用半层塑料薄膜两侧覆盖,拱顶重叠20~30cm,通风炼苗时从顶部剥下,故称开合式。
该方法可从棚顶中间通风炼苗,操作方便,省工,施肥、浇水、施药方便,床内温度、光照分布均匀,成苗整齐,成苗率高; 炼苗时,薄膜从顶部开口掉落到拱门两侧具有防风作用。 另外,为防止两层膜接缝通气影响保温,播种后可在地面铺地膜,出苗后及时拆除。
4、二段苗法
两级育秧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密集播旱育秧或湿润育秧,培育3~4叶小苗; 第二阶段是育秧,对小苗不培土、不培土,按一定密度耙耕后送去施肥后培育成多株分蘖大苗,再移栽大田。
这是一种适合大多数作物晚栽的育秧技术,具有成苗率高、用量少、早发性强、能调节作物生长矛盾的优点。 特别适合于晚种的中稻、晚稻和杂交水稻连续两季栽培时生长时间长的父本苗。 培育二段苗可以解决早播和晚植的矛盾,加快抽穗期,避免花期高温、灌浆期低温等不利影响。
5、塑料软盘苗种方法
该方法是大棚育秧发展起来的育秧方式,提高了育秧本田比例,降低了育秧成本,管理方便,秧苗素质好,苗期不易发病。 培育的苗可以手工种植,更容易扔。
育秧常用钙塑料软盘,58cm,长宽28cm,深2.6~2.8cm。 在田里放在床上,加入养分,浇水,播种。 人工插秧稀播,每盘70~80g; 机插秧密播,每盘100g,其余操作与开合式旱苗相同。
软盘育秧是一项降低成本、便于集约化、省工育秧的新技术。 近年来,北方稻区发展迅速,具有园地、营养土、开合式上通风、喷水的优势,采用硫酸或酸调节剂进行营养土酸调节; 撒种挖土、挖地膜、成苗强壮等。 另外,在机插合理密度下播种,该方法既能节约秧苗,又能快栽秧苗,误启动、插期。
自我检查,秧苗管理正确吗?
种秧苗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水稻还是那种水稻。 不管用什么方法养苗,后期的管理都非常重要。
1、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1叶露地,温度以保温为主,保持温度28~30,最适温度25~28,2叶期25,3叶期20~22,最低不得低于10。 出苗绿化后,揭下塑料薄膜。 一般晚上揭下塑料布为宜,此时温差小,幼苗适应环境快。
白天气温高揭膜,幼苗水分蒸腾快,根吸水慢,容易造成幼苗生理脱水。 揭膜后,可以进行小通风。 随着叶片年龄的增长,通风炼苗时间可以延长。 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 超过25时,为了防止早穗现象,需要立即通风降温。 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就不要看膜。
2、苗床水分管理
播种前浇水时,原则上2叶前尽量不浇水。 然后倒入苗床的水应在早晚叶尖不出水、中午新展开的叶片卷曲、苗床土面发白时进行。 尽量减少上午洗澡浇水的次数,不要忘记用冷水填满地板。 冷水会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
培育抗旱的幼苗。 俗话说“旱生根,湿生苗”,苗床水分必须控制,才能使苗根扎牢。 秧苗只有在干旱状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尤其是插秧前2~3天最好不浇水,保持苗根干燥。
3、控制苗徒长,矮化促进分蘖
培育幼苗的关键是控制徒长。 多效唑具有抑制秧苗生长、促进分蘖的作用,能提高秧苗叶绿素含量,提高酶活性,促进代谢,提高抗旱抗寒能力。
一般在出苗15天后喷施,每平方米15%多效唑0.2~0.3g,促进矮化效果较好。 壮苗标准:苗龄30~35天,叶龄3~3.5叶,苗高12~14cm,单苗根数8~11根,分蘖率30%以上。
4、水稻苗期病害防治
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是水稻立枯病。 稻立枯病是水稻的常发性病害,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立枯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苗对土壤酸碱度、水、肥、气、热条件的不适所引起的病情,主要症状为植物矮化、变黄、少新根或无新根,发病轻则苗床变黄,发病中心呈锅底状变黄
病理学立枯病是由土壤病原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呈苗株基部腐烂、矮化、黄化,拔株时易断根。
这两种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应采取以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苗床温度和湿度,培育壮苗,提高秧苗抗病力。 立枯病发病时喷瑞苗青咪鲜恶意甲强龙水可有效防治。
5、苗床除草
在封闭苗床除草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除草,封闭除草效果差的,水稻一叶一心期按20%野稗处理,晴天上午9~10点或下午3~5点喷药,避开高温(棚内温度30以下)时段喷药,100
6、苗床追肥
苗2.5叶期发现脱肥,每100平方米用硫酸铵1.5公斤,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喷雾后立即清水冲洗叶面。
7、水稻秧苗移栽前准备
移植前要“三带”。
覆土后,覆土可以保证秧苗的种植质量,有利于秧苗早日长在树上返青;
双肥,每平方米施磷酸二氢钾150g,然后浇水洗苗,可促进根系发育
三带药,每100平方米用4g美乐喷施苗床防治潜蝇,同时喷施75%三环唑或天丰素艺霉内酯1500倍液。 提倡早整地、早插秧。
【声明】本文来源于农财网种业宝典,由农百通统一发布,仅供参考,实际操作时需咨询当地气候、土壤及有当地经验的农技专家。 我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果有侵权的话,请联系删除。
更棒的内容
关注“海南农技通”微信公众号
测土配方施肥|动植物疫病诊断
专家在线咨询|农业知识共享
发表农业政策|发表农产品价格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